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城管大队 > 分节阅读 265

分节阅读 26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殿,端起一盏清茶,竟是一饮而尽,丝毫没了往日细细品茶的耐心。

“册封大典都结束了”长孙皇后却没有丝毫诧异,只是又倒满了一壶茶水,恭敬地递到李二面前,低声询问道。

“嗯。”李二也是缓缓应了一声,最后才道:“朕在三清殿旁建了一座凌烟阁,盛放诸位功臣的画像,日后也好方便缅怀缅怀这些一同与朕打江山的功臣。”

“嗯。”长孙皇后抚了抚李二的后背,“陛下早早以前向妾身说,您要给朝中的那些功臣评价一番,顺便排个座次,现在总算是遂了心愿了。”

“朕可是把你的兄长排到了第一位呢。”李二听到这,脸色才变得不那么伤感,笑着说道。

“陛下可不能有偏见,臣妾看那杜如晦、房玄龄,可都是从秦王府就跟着陛下的老人,为陛下出谋划策,几次助陛下险象环生,一路到陛下赢了这天下,功劳要比臣妾哥哥还要高上几分,陛下可不能因为臣妾就偏袒臣妾的大哥才是。”

李二笑了笑,“朕并没有做任何偏袒,朕还在大典上评价了诸多功臣,有得有失,朕说的很中肯。”

“哦那陛下是如何评价朝中众臣的”长孙皇后好奇的问道。

“朕评价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高士廉则是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

而唐俭言辞辩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无言及於献替。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违;而情实怯懦,媛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而恃论恒据经远,自当不负於物。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诺,私於朋友。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譬如飞鸟依人,人自怜之。”李二说完,还自信的朝长孙皇后笑了笑,期待着皇后的评价。

“陛下这番言论确实十分中肯。”长孙皇后细细品味一番后缓缓道:”只不过妾身最想听的一人的评价,陛下并没有说。”

“哦是谁,竟然被皇后所记挂,朕可是很感兴趣啊。”李二笑着问道。

长孙皇后也是面露笑意道:”鬼谷子,传国郡侯,徐阳。”

听到这个名字,李二也是愣了一下,他的神色渐渐变的有些认真,随即一字一句道:”徐阳,鬼谷异人,其思如星海浩瀚,其略为天下少有,论文采、无人能及,论谋略、足以称雄,只是多些纨绔商贾之气,若他逢乱世出山,朕以为,这李唐天下,还有几分姓徐的可能。”

李二说完,长孙皇后缓缓拍手,”陛下所言,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竟与妾身想的一模一样”

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

第十六章一节语文课

s:看大唐城管大队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天下九百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天下九百州”

一间明媚的教室中传来了一阵少儿们朗朗的读书声,一位身穿v领,长汉衫的中年男子站在讲台上,一手端着一本语文课本,一手背在身后,声情并茂的朗读着一首七言诗句。

“好,同学们再跟我念一遍,男儿何不带吴钩。”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天下九百州。”

“收取天下九百州

“好,很好,想必诸位同学已经将这首诗读熟了。”中年男子放下了手中的书本,抬起头,微笑着朝教室中充满稚气的孩子们问道:”现在,有谁可以告诉陈老师,这首诗是谁写的”

教室中的孩子们纷纷举起稚嫩的小手,七嘴八舌的声音全都响了起来,教室中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热烈,看的中年男教室也是满脸笑意。

“好了好了,刚刚大家举手举的都很快,不过陈老师看到是李博同学最先举手,就让李博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一名个头有些高的男生兴奋的站了起来。但似乎又有些拘谨。拽着衣角道:“回答老师。这首诗是唐代先驱者徐阳写的。”

“嗯。”男老师满意的点了点头,”我们在中学七年级课本上已经学了两篇唐代先驱者徐阳的古诗,你能说出另一首诗是什么吗”男老师微笑着朝那名男生问道。

“嗯另一首是从军行。”

“回答的非常正确。”男老师鼓掌道,”谁能告诉老师从军行中哪一句被传为千古名句”

“我””我””我。”中年男子问完之后,课堂上变的更加热闹,孩子们争抢着回答问题,男老师四下张望了一番,然后对着高个男生旁边坐着的一名女孩子道:”张雨欣同学看上去似乎对这个问题也是胸有成竹。就由她来回答吧。”

高个男生旁边的女生非常文静的站了起来,声音清澈道:“回答老师,从军行中的千古名句是其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满意的点着头,中年男老师朗声道:”张雨欣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刚刚李博同学回答的也很精彩,所以她和李博同学一人获得一枚表彰卡。”,在教室中一片羡慕的目光中,男老师亲手将两张银光闪闪的液晶卡片挂在了两位同学的胸口。

奖励完之后。男老师又开始讲课道:”在七年级上册的书中,我们学习了唐代伟大先驱者徐阳诗人的从军行。作者在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是贞观初年,那个时候,天下初定,唐朝外有突厥大敌,内有太子遗党,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作者当时创作这首古诗的目的,就是为了号召人们加入到军队当中保卫国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