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城管大队 > 分节阅读 182

分节阅读 18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想罢免就可以随时罢免,家财万贯也能被瞬间抄家,让你掉入万劫不复之地也只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

刘梦璃显然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捂着小嘴说不出话来,许久,她才讪讪道:”太可怕了,夫君,您还是从朝中退出来吧,在家陪妾身种田收租,这样妾身就不用担心了。”

徐阳摇了摇头,”你还真以为我和裴寂那个老爷子一样,老眼昏花看不清形势陛下现在需要权利,更需要改革的动力,大唐现在日新月异,敦训守旧的原则是跟不上时代的,像裴寂那种多次反对陛下改革的,肯定会被陛下除去。”

“但是夫君,你怎么能保证你没有年老的时候呢子孙后代更是不能保证有昏聩之人啊”刘梦璃听了徐阳的介绍,居然开始做起最坏的打算了。

只见徐阳咧嘴一笑:”丫头想的和夫君一样,所以夫君当初创立了这南山书院,其实不仅是为了大唐,更是为了子孙后代可以凭借这个封妻荫子,就算不是人中龙凤,也不会惹上什么大麻烦。”

刘梦璃听闻,露出了好奇的神色:”夫君为何如是说”

徐阳狡黠道:”根据我鬼谷数千年来得出的规律,在政坛上摸爬滚打的,基本上最后很少有好下场的,除非到了最后,退隐江湖,不问世事,这样就算是最好的结果了,而有一种东西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停留的,那就是科技,我鬼谷的科技虽然在你们看来已是不得了的东西,可在后人眼中,可能会对之戳之以鼻,所以,我对陛下说,鬼谷子的长子必将接任书院鬼谷院判一职,同时,将鬼谷最核心的不传之秘保留在心中,口口相传,绝不对外透露半分,也是南山书院最为机密之事,陛下也同意了,书院事远离政坛的,这里的学子和先生们只关心的是科技的进步,虽然他们中有人毕业后可能有些会从事政治工作,可是这并不影响书院的本质,这里就是科技研发的中心,世界进步的前沿。子孙后代在这里,也就算是整个大唐最安全的地方了。”

刘梦璃露出欣喜的神色,拍手称赞道:”夫君所思真是天衣无缝”

徐阳则是露出满意的表情,悄声在刘梦璃耳旁说道:”天物睡着了吗”

刘梦璃娇嗔一声,主动的吹灭了屋中的灯烛。

第七十三章土豆大丰收

薛老汉今年四十九岁,这个年纪,在当地庄子已经属于老人,可是薛老汉如今却丝毫不觉得自己老了,反而有一种越活越年轻的感觉,这一切还要从薛老汉的家世说起。

薛老汉年轻的时候,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他家祖上三代贫农,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长安的蓝田县。

薛老汉二十多岁的时候,正巧赶上修运河,被拉了壮丁,泡在水里修了两年多的运河,落下了一身的病根,到如今,逢阴天下雨,他还会感到腰酸背痛。

天遂人愿,薛老汉一直痛恨无比的隋政权贪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最终惹得天怒人怨,从大业九年,杨玄感起兵反隋,到大业十四年,李渊攻入长安,全国起兵者众多,神州大地,一片烽火狼烟。

薛老汉胆子比较小,要不然也不会差点被泡死在运河里,所以天下起兵反隋的时候,他就躲在蓝田县的老家中,静等起义兵攻入长安,或者是隋炀帝消灭叛乱。

还好,隋炀帝昏庸无道,竟在全国起兵之时,还要发兵高丽,隋朝的百年基业最终毁于一旦,他说过的那句:“如此好头颅,不知被何人砍下”也成了乡间百姓的笑柄。

隋朝灭亡了,最终登基称王的乃是陇右来的李氏家族,其家族之首李渊,取国号为唐,大赦天下,颁行布公。

在底层的百姓中,谁当皇帝并不重要,只要能让自己吃饱穿暖的。那就是好皇帝。

李渊登基之后。果然没有像隋朝一样昏聩。而是采取了休养生息,养民以农的政策,原本元气大伤的中原子民,也是稍稍缓过了一些气,虽然粮食和布匹依旧紧缺,可是农农巴巴还是可以过下去的。

那几年,是薛老汉最为辛苦也是最为开心的几年,皇帝换了。长安周边各县的土地又开始了重新划分,薛老汉分到了五十亩地,虽然土地的地质不太好,瓦砾石头也多,可毕竟比一般农户的地大,虽然辛苦,产的粮食还是要多一些。

五十亩地,薛老汉全都种上了小麦,在蓝田县一种就是八年,八年期间。也算是风调雨顺,没有什么太大的天灾。不得不说李渊也算是一位循规蹈矩,颇有建树的君王。

可是小麦这东西的产量毕竟太低,五十亩地,薛老汉靠它娶了一房媳妇,还生了两个儿子,日子就过的有些紧巴巴的了,家中的老房子还是八年前修的,现在每逢阴雨天气就漏水,冬天漏风,可是薛老汉缺没有多余的钱来修屋。

日子过的飞快,一晃,长安城中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已经长大成人的几位皇子终于忍不住对皇位的觊觎,最终在玄武门上演了一场兄弟相杀的大戏,李世民成了最终的胜利者,也是一举逼迫李渊退位,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说实话,薛老汉当初听到这些消息后没有丝毫的在意,他不在乎隐太子的党羽还有没有被清除完,他也不在乎李世民对于大哥大嫂一家的屠杀,他在乎的,只是家中的那一亩三分地能多些收成。

朝中的风云变幻,影响不到薛老汉一家,反而是天气久久不下雨,使得薛老汉的眉头一天比一天皱,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

李二似乎是个煞星,他刚刚登基,那年就迎来了一场大旱,民间都传言是他惹怒了上天,所以上天降罚于唐。

薛老汉不知道是谁的过错,但是看着田地中因为缺水而长势枯黄矮小的小麦,薛老汉就心急如焚。

还好,干旱时期还下了一场大雨,长安周边各县的粮食总算是挺过了春天。

那个时候薛老汉很是高兴,还在去长安的一次赶集中买了两块猪肉,带回去给自家的娃娃尝尝鲜,薛老汉还清楚的记得,那个时候的长安就开始微微有了一些改变,街上就开始出现了一些晶莹剔透的水晶玻璃,还有特殊炒制的茶叶开始售卖。

从那时起,长安似乎迎来了一个春天,似乎是有一位从海外而来的鬼谷先生到了长安,并向陛下进贡了长生仙草,陛下便在长安南边的山麓封给了他一块封地。

薛老汉不知道那人是谁,他也不想知道,他的心没这么大,他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媳妇和儿子能够吃饱穿暖而已。

薛老汉又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长安,他也再没去过,可是,很快,长安就传来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初夏之时,长安周边各县将会有一场大规模的蝗灾,届时,地中的粮食都会被蝗虫吃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