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龙鼎天之一代天骄 > 分节阅读 64

分节阅读 6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虎以后足及尾支撑身体,同时构成卣的三足。虎前爪抱持一人,人朝虎胸蹲坐。一双赤足踏于虎爪之上,双手伸向虎肩,虎欲张口啖食人首。虎肩端附提梁,梁两端有兽首,梁上饰长形宿纹,以雷纹衬底。虎背上部为椭圆形器口,有盖,盖上立一鹿,盖面饰卷尾夔纹,也以雷纹衬底,与器体一致。虎两耳竖起,牙齿甚为锋利。该器表面大部分呈黑色,局部留有很薄的绿锈,它和许多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但却多出几分怪异,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我个人认为这里的“天”不是苍天的意思,联想这件器物的来源,不难想象,这里的人定胜天的“天”指的就是天朝上国商朝。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国君都喜欢以天子自居,而这些外围的小邦小国,做梦都想着能战胜天朝而结束长年累月进贡的命运。

当然,历史的长河证明,想法很丰满,现实很残酷,能成功者近乎凤毛麟角。

大家如此跟着钦差大人身后一件一件的宝物观看下去,这会已经来到了一件玉器面前。

围观的人刚停住脚,就连连的惊得发出声响,看来众人这件玉雕的骏马真是欲罢不能啊。

杜大哥一时间来了兴趣,和我说道:“天成,你快来看看,这件玉马,真是玉器中的极品整个马是用一整块玉雕、刻、琢而成,玉呈黄绿色,通体透明,隐隐约约能看到对面,实乃玉中极品也再看看这雕刻技法,雕刻技法上运用了汉八刀 和游丝毛雕技法,如此看来定是汉代时期的岫岩玉没错。”

杜大哥说的“汉八刀“ 和“游丝毛雕”是两种极具特色的雕琢技法。

所谓“汉八刀”,应有两层含义:其一,形容其刀工简练、粗放,宛若八刀而就。其二,因之用刀讲求左右对称,奏刀后左右两道线槽形成了“八”字的效果。

“汉八刀”实际上是斜碾工艺的一种。斜碾工艺在西周时期已非常流行,其流程应是将砣具偏倾角度,利用其侧刃带动潮湿的解玉砂碾制,使线痕呈现出一面深、一面浅的斜坡状。因此后人又称之为“一面坡”技法。由于“一面坡”阴线沟槽的底部、斜坡以及器表所在平面对光线的反射情况不同,使其各自呈现的光亮程度各异,从而凸显了较强的层次感与立体感,故此后历代多被沿用。

而“游丝毛雕”,是流行于战汉时期的一种细线纹雕琢技法。

此类细阴线形若游丝,细如毫发,逶迤婉转,顺畅遒劲,又被称为“游丝刻”或“跳刀”。其特点正如明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所描述的:“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杜大哥已经没有闲工夫和我说话,早已被这件绝世珍品吸引的不能自拔。

我也好奇的看了起来,整件玉马四肢飞奔踏云,马鬓毛清晰可见,体态健硕,腿脚强劲有力。马的面部耳尖鼻圆,马首低沉,马脖弓起,马嘴大张,似蓄千钧之力,只待腾空一跃。该玉器雕琢精细,构图巧妙,整体形象充满动态与灵气,雄浑豪放,真是一件天下无双的玉器绝品。

钦差大人仰慕了片刻之后就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件玉马,因为下面的宝物还非常之多,每一件都可以惊艳全场,所以想要一天时间对每件都仔细把玩一番那是不可能了,只好先目睹为快,过过眼瘾了。

果然,还没走几步,一张放在玻璃橱柜的书法作品拦住了大家的视线,走在前面的杜大哥看到这幅书法作品后坚定的说道:“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我正纳闷杜大哥在说什么不可能,就凑近了人群这才看到,原来橱窗里的不是别的,正是王羲之的丧乱帖娟摹本

说起这丧乱帖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书圣王羲之笔下仅次于兰亭集序的书法瑰宝,只可惜真迹早已荡然无存,留存于世的也就只有唐朝的临摹纸本的传说,据说当时被扶桑国的遣唐使带回扶桑国,至今未见任何踪迹。

可现在眼前这个丧乱帖到底是真是假

拟或是某个人的临摹本也不一定,一时间在场的行家里手都炸开了锅,这可比发现翔龙凤凰乃至异兽更加引人瞩目

正在人声嘈杂之时,吴叔刚好路径此处,看见大家如此疑惑竟然哈哈大笑起来。

众人不解的齐刷刷的看向吴叔。

吴叔走过来对着大家说道:“大家稍安勿躁,要知真假这有何难,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然后再请现场的墨宝行家鉴定便知分晓”

众人听吴叔这么一说,刚才还乱哄哄的场面瞬间安静了一下来。

吴叔清了清嗓子说道:“说起这件丧乱帖绢本还真是有点曲折。此本丧乱帖是一个李姓家族的人遗赠给我的”

吴叔如此说法又引起了场上的一片轰动,这绝世珍品平日里就连给别人看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赠送给人了,这种做法打死谁,都不相信

吴叔看到如此,接着说道:“据那李姓人和我谈起,他们的祖上是唐末时代的长安城的行政官,他们的祖上因盗掘过很多皇陵,所以从皇陵中得到了很多宝物。

而这件丧乱帖正是一次偶然盗墓得来的珍品,他们先祖得到此物后,认真研究观摩,才知道此物贵重,为了不让外人所知,引起杀身之祸殃及子孙,他的先祖就秘密的把这件东西交给了一个自己和丫鬟所生的儿子,从此这个李姓之人的私生子就匿迹江湖,再也没有在世间露过面。

也许当年的风风雨雨也早都已成一抹黄土,可这件宝物却被这个李姓之人的后嗣悄悄的一代代的传了下来,我曾经问及他们先祖的名号,那李姓之人支支吾吾、含糊其辞始终不愿说出来,最后我也无奈作罢

吴叔说完这些,大家都怀疑的摇摇头,觉得非常没有可信度,这天下李姓之人如此之多,而且还经历了几个朝代的更替,难道就没有被人发现拟或是被他卖掉,非要等到你吴大掌柜到来赠送给你吗一系列的疑问引得满场的人议论纷纷。

我也是同样觉得有点没有可信的说服力。

吴叔看到此种情形,好像是意料之中的一般,对着在场的人说道:“大家不要慌乱,且听我继续吧故事说完说故事前我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丧乱帖是谁的作品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中的什么朝代”

一个稍微懂行的人喊道:“这有何难丧乱帖出自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之手,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

大家听此人这么一说,都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吴叔笑道:“这位兄台说的极是,那么大家自然也听过传闻,说是丧乱帖的纸本临本在唐太宗时期就被遣唐使带去扶桑国的传说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