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战国称雄 > 分节阅读 115

分节阅读 1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退,从此不敢进军。

昭襄王任用白起为将,升任左庶长,决心攻打伊阙,打开入军中原大门,韩、魏以公孙喜为主将,率联军24万进据伊阙迎击。伊阙为韩、魏门户,两山对峙,伊水流其间,望之若阙,地势险要。当时秦军兵力不及联军一半,且联军已据险扼守,呈对峙态势。次年,升任左更的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

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韩军震慑,且翼侧暴露,遭秦军夹击,溃败而逃。白起乘胜挥师追击,全歼韩魏联军,俘公孙喜,攻占伊阙,夺取五城。韩国精锐损失殆尽。秦国则以不可抗御之势向中原扩展,因功晋升为中更。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白起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接着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秦昭襄王二十八年攻打楚国,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都,焚毁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楚顷襄王逃离郢都,避难于陈。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白起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二郡。

秦,在萧萧风雨中,所向无敌,昭襄王用自己的方式成就了空前的霸业,一生大战无数,心怀天下,如今关乎命运一战也即将来临,六国之中唯有赵国可与秦国抗衡,若能灭赵,秦国可大举兴兵统一天下。

第十九回 上党之变

阏与失利,五万大军死于赵人之手,昭襄王面色阴沉,昔日阻碍自己的旧势力通过范雎、白起两人尽数除去,宣太后同样乐于享受晚年之乐,昭襄王羽翼丰满已经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秦国声势日隆,对当年魏冉所做的决定一直耿耿于怀,如今看来倒是正确,嬴稷性子坚韧,懂得变通,更加有识人之能,这一点要在公子壮之上。

白起起兵十万直逼韩国野王之地今河南沁阳,野王守将自治不是白起对手,加上野王之地并无天险可守,更加畏惧白起凶名,一旦抵抗,三万兵士必然尽数被杀,不忍跟随多年部众惨死,白起大军接近,立刻派出使者投降,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彻底被秦军绝断。

消息传回,新郑顿时乱成一团,韩王面无表情手臂微微发抖,尚且没有从秦军大败的喜悦之中醒来得到的却是噩耗,原本以为秦军必然兴兵北上与赵人决战,不想白起依然执意攻韩,“立刻派出信使,愿以上党之地议和”

“大王,不战而失上党之险万万不能”

信使身形站住,目光落在那人身上,正是公子非,文采出众,拜荀子为师追求法制,几次进言以法兴国,怎奈韩王始终不为所动,此次魏国借粮归来听闻献出上党之地以求和立刻反对。

韩王叹口气,“难道以为本王愿意不成,此举也是无奈,野王之地已失,上党如今已经成为一座孤城,恰如嘴边之肉,迟早被秦所得,不如索性送于秦王,签订盟约以解新郑之危。”

韩非上前,“父子之间尚可无信,何况秦乎,秦国若是得上党险地再次兴兵攻伐又当如何”韩非说的不无道理,当日秦国与楚国签订盟约,最后还不是大举兴兵攻打楚国,致使楚国国事衰弱。

“公子说的也有些道理”

“只是若不与之议和,白起必然不会罢休,到时如何是好”

几位朝臣议论纷纷,面对强大秦军都是无计可施,韩王一脸阴沉,不由得长叹一声,“若是本王能有赵括何惧白起”

一句话道出心声,下方众将脸上更是难看,面对白起无人敢战,赵括率兵击杀秦国大将胡伤,一战斩杀秦国大军五万同样传到韩国都城。

桓惠王时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韩桓惠王实行改革。继续推行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体制,主张以“术”治国。申不害所讲的“术”,主要是指国君任用、监督和考核臣下的方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君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国君委任官吏,要考察他们是否名符其实,工作是否称职,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是否忠诚,并根据考察的结果进行赏罚,提拔重用忠诚可靠之臣,贬除狡诈奸滑之人。最好采取隐密的权术,表面上不露声色,装作不听、不看、不知,使臣下捉摸不透国君的真实意图,实际上却可以听到一切、看到一切、知道一切,这样就可以做到“独视”、“独听”,从而“独断”。韩桓惠王时期,推行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需要指出的是,申不害的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效果远不如魏、秦等国。

秦国白起连番兴兵,韩国更是苦于无力一战,交出上党之地也是无奈之举。

“韩非愿亲往上党以白起一战”

韩王连连摇头,“战场风云变幻不比著书立作,罢了,本王心意已绝。”

韩非无奈只得退后,一心以法治行变革之法,使韩国得以强盛,展心中报复,不想屡屡碰壁,一生所学无以为用,走出朝堂不由得仰天长叹。

身后走来一人,“公子,韩积弱多年,人口有限,兵力不足,如今四下兴兵,韩不比楚,楚国疆域辽阔,韩位于赵、魏、秦之间,夹缝之中难求生存之法”

“难道一味退让便可久存”

“苟延残喘罢了”

秦都咸阳,昭襄王看罢韩桓惠王议和书信哈哈大笑,“原本以为必然有一番苦战,不想如此轻易便可以得到上党”

范雎起身道:“恭喜大王,若得上党,可兴兵长平,进入一举攻下邯郸,一血阏与之耻”

昭襄王点头,“胡伤的后事安排如何”

范雎道:“按照大王吩咐以国礼厚葬,家眷得到安抚,后人可继承爵位,有军功者可累计提升”

“做得好,本王绝对不会亏待对秦有功之人”

“大王英明”

昭襄王大笔一挥,“命白起立刻进驻上党,以免生变”

信使快速离开,范雎道:“大王是担心赵国同样觊觎上党”

昭襄王点头,“上党之地关乎赵国命脉,赵惠文王并不糊涂,加上廉颇、蔺相如等人从中权谋,若是能以最快速度接手上党完成部署最好不过。”

范雎点头,“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战,此举对秦国霸业大为有利。”

野王投降可是急坏一人,上党郡守冯亭,一时之间无法猜出大王究竟如何打算,站在高处远远可以望见秦军大营,调动兵力坚守要塞,上党之地韩守军四万有余,根本难以与白起十万大军对抗,加上背后秦军源源不断增援,想以上党兵力对抗根本无法做到。

要塞之下,一匹快马接近,冯亭站在高处,马上之人一声高呼,“兄长,快快开门”

冯亭听得清楚,手臂一挥,城门打开,来人正是自己的族弟,冯亭快步顺着石梯走下,只见来人风尘仆仆神情疲倦,必然日夜赶路。

“可是都城有事”

那人点头,“兄长,大王意欲将上党之地献秦,王命不日下达未免兄长到时无法应对,所以连夜赶来送信。”

冯亭听罢气得一跺脚,“糊涂,此举只会助长秦人气焰,一时偏安,失去要塞等于失去爪牙,日后只能任由秦军淫辱大王想要议和难道就没有人出来阻止不成,不想昔日霸主如今沦入如此之地步。”

那人点头,“兄长向来有主意,可是要想个法子才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