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战国称雄 > 分节阅读 57

分节阅读 5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离去的背影眼中尽是幽怨,凭什么,论姿色、身材自己那一点比倩儿差,为什么偏偏选了那个丫头,弯身下去侍女慢慢站起,整理一下衣裙不由得叹了口气,这就是命,即便有迷人的大胸还是无法吸引赵括注意,倒在地上的侍女一脸不甘,坐在地上直到身影远去。

宫人进去通报,时间不长从里面走出,“赵将军,大王有请”

赵括整理一下盔甲迈步进入,赵王只穿了一件随身衣物,一脸笑意从里面走出,“这些日子可是忙坏了本王的爱将。”

“为大王做事是赵括的本分,不敢言苦”

赵王点头,对赵括越加喜爱,居功不傲,进退有度,文武兼备,赵国日后还要仰仗此人才行,“新军那边情形如何”

“按照大王之意,两万新军招收完毕。”

赵王连连点头,“不想如此之快,以往可是要耗费不少功夫,即便是强行抓来,还是会有不少逃兵,战场上更是影响士气”

“赵括必然整顿军纪,有损大王声誉者斩,投敌卖国者斩,畏首畏尾胆小不前者斩,违抗命令私自行动者斩,传播消息扰乱军心者斩”赵括接连说出十个斩,浑身上下同样散发出一阵杀意。

赵王问及新军招募一事,赵括只得如实作答,言词简练,丝毫没有任何掩饰之意,赵王听罢连连点头,新军关系重大,甚至影响到日后赵国国运,赵王如何会不重视,聚集在城外的百姓、痛打官员这些事赵王十分清楚,只是想从赵括口中再说一遍罢了,有些事毕竟只是传闻,从赵括嘴里说出最是可信,赵王连连点头,赵括有勇有谋身份可靠,新军交给赵括最是适合不过。

“赵将军可知本王为何要训练新军”

赵括施礼道:“大王睿智,赵括一时无法猜透”

赵王笑道:“你很聪明一定可以猜到,只是不想说出来罢了”

“还请大王明示”

“赵国一直深受戎狄之患,北方边境始终不安定,东与燕国相邻,南有韩、魏,西南的秦国日益壮大,大有吞并六国之势,各国之间虽有盟约为了利益大多不愿遵守,赵国此时的兵力足以守护疆域,他日一旦与秦开战难免有所不足,其中更是缺乏一支精锐之师,这次招募新军的目的就是打造一支虎狼之师。”

“赵括年纪尚轻,唯恐有负大王重托”

赵王笑道:“有志者不在年岁多寡,你的能力本王看在眼里,不要害怕失败,更加不要妄自菲薄,放手去做,如果遇到困难记得来找本王。”赵王一席话赵括心中感激,只有面对这样的英主才有英雄用武之地,不然只会步了伍子胥、文仲等人后尘。

“赵括尽力而为。”

“好,年轻人就应该这样,这次来见本王可是有事”

“大王,两万新军招募完毕,根据训练情况会略有删减,只是如今邯郸城门外依然有人等侯加入新军为国效力,一时不知如何处置才好,赵括特来请示大王”

赵王点头,“还有多少人”

“不下六、七千人”

第一零二回 屯粮之策

赵王叹口气,“这原本是好事,只是新军耗费实在太大,青壮参军致使土地无人耕种只能任由其荒芜,民以食为天,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风调雨顺倒也罢了,一旦遇到灾害之年,必然引起民愤甚至是战乱,本王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形在赵国发生”

赵王的担忧不无道理,战国时的耕种技术十分有限,虽然相比春秋时期大有改观,采用牛耕取代人力,耕地用的器具同样由木质改用石制或者铁制,百姓懂得施加肥料增加产量,即便如此依然是要看天吃饭,连年战乱,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用在兴修水利之上,年头好时能够多打一些稻米谷物,遇到灾荒或者战乱,粮食难免不足,一些商人更是趁机屯粮抬高价钱,没有粮草仗无法打,城池不能坚守,时间一长民心思变将会面临亡国之危。

赵括施礼道:“大王,赵括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王笑道:“这里没有外人,直言便是。”

“想要解决耕种人力,不如采取兵田制”

“兵田制”赵王眉头一皱,倒是第一次听到,兵田制不过是赵括随口说出,并无历史依据,“倒是有些意思,不知如何讲”

“所谓兵田制,就是以百户为单位,农耕时分配到各地帮助耕种兴修水利,这样百姓的收成必然大大增加,荒芜的田地可以得到耕种,大王只需要从增加的粮食之中抽出一部分充作军用,军队的粮食同样可以得到解决,百姓有余粮可食用,到时必然感念大王之恩,更加不用担心灾荒之乱。”赵括侃侃而谈,兵田制与三国时期采取的屯田制大略相同,不失为一种增加粮食产量的好办法。

赵王眉头深锁来回踱步,赵括所说不无道理,毕竟没有尝试过,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凡事应以一为专,“如果这样做,兵力难免太过分散,一旦有战事发生又当如何”

赵括道:“负责守卫边境、都城的精锐部队万万不可调动,其他各州城的兵力必然不在少数,赵国无战事,只要抽取一定的兵力参加耕种。”

赵王点头,“秦、韩加上外境布有精兵十万,邯郸守军三万,加上新军不下十五万,应对战事必然已经足够,这个法子倒是可行,只是担心这些兵士太过傲慢,不懂礼数,对百姓加以伤害,到时候难免激起民怨”

赵括道:“大王可效仿商鞅实行连带制,若是兵士扰民,不分身份贵贱加以刑罚,没有及时制止的兵士包括起家人,负责的百夫长施以同样的刑罚,以法令约束最是简单有效”

当年秦国羸弱,百姓私斗成风,只得任用商鞅变法,虽然取得成效,不过法令太过严苛,百姓同样深受其苦,一些人根本没有犯错,同样受到牵连,其中更是牵涉世族利益,秦公一死,商鞅难免车裂之刑,商鞅虽死,当年的法令依然幸存,秦国得以富强,甚至远在六国之上,楚国疆土广阔,一直遭受秦国欺凌,韩国势弱时刻面临灭国之灾,赵国若是想要强大只有变得更强才行。

赵王思虑一二,“本王以为兵田制可行只是连带制还有待商榷,待本王与蔺上卿、廉颇军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赵括施礼,“大王英明,采取兵田制必然可以增加粮食收成,多余的粮食大王如何处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