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九龙夺嫡 > 分节阅读 335

分节阅读 33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听弘晴开了价,老十四的精神立马便是一振,紧赶着便又道出了八爷一方的另一个要求。

“十四叔这话说得好啊,有舍才有得么,满天下就没有只进不出的理儿,好,甚好。”

对于八爷那头的开价,弘晴自是早就心中有数,也准备给予一定的补偿,不过么,要想弘晴先拿出东西来,那是断然没半点的可能的,当然了,虚与委蛇地敷衍上一把却是无妨。

“对喽,天大地大,理最大么,嘿,爷也就是个中人而已,这么说罢,爷有几个交情不错的朋友,听闻工部那头有四十七项发明要推广,很是心动啊,这就求到了爷这儿,说是打算投些银子进去,不多,几十万两银子还是有的,晴哥儿你看能否整出个二、三十项前景好的,大家一起凑个趣罢,怎样,成不成给爷一句实的。”

这一听弘晴话里有着妥协之意味,老十四当即便乐了,咧嘴一笑,毫不客气地便狮子大开口了一把。

“呵,十四叔说哪的话,哪有啥成不成的,眼下工部推广之章程尚未定盘,您让小侄如何给个确切的答复,不过呢,小侄倒是可以保证,断然不会让十四叔吃了亏去的,这么说罢,年利若是低于三成,小侄自行贴补了,若是想要再高么,那小侄也不敢妄言了的,至于说到项目好坏,小侄只能说看个人眼光了的,唉,只可惜小侄这段时日尽被京都条约一事拖住了手脚,愣是没功夫去理会工部的事儿,头疼,头疼啊”

弘晴对工部发明的推广自有定策在,不过么,却始终就不曾公开过,偌大的工部衙门里,也就只有沈河这个弘晴的绝对心腹略知一二,之所以如此保密,防的便是八爷等人,这不,老十四一口就能道破工部此番第一波拢共有多少发明要推广,真要是被八爷等人察觉了实情,那后果须不是好耍的,旁的不说,在京都条约一事上,要想八爷痛快配合可就没那么容易了的,正因为此,弘晴自是不可能给老十四甚实话,也就只是含糊其辞地扯了一大通。

“哈,晴哥儿这话可就不对了,于旁人来说,那是难事,于晴哥儿来说,怕也不过就是琐碎小事罢了,区区三、两桩小事而已,晴哥儿只管放手做了去,爷便是豁出这百八十斤不要,也须得帮衬着一把。”

弘晴的话语虽是含糊,可意思却是表达得很清楚了,至少老十四是完全听懂了个中之意味,心喜之下,当即便猛拍着胸脯地作出了保证。“呵,那就多谢十四叔成全了,小侄还有些俗务要处理,且就先告辞了。”大家伙都是明白人,彼此间压根儿就不用说得太明,会意到即可,而今,默契既已达成,弘晴也懒得再多啰唣,这便顺势起了身,笑呵呵地一拱手,便即径自回转工部去了

第五百一十五章启动推广计划一

康熙五十一年六月二十日,京师时报继创刊号成功发行之后,第二期再次面世,头版依旧是关于京都条约的大辩论,正反两方的文章都有,所不同的是此番所有的文章都加了编者按,京师时报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对通过京都条约的赞成之态度,尤其是对一篇署名为晨曦的作者所发的农夫与蛇之文章不吝誉美之词。

晨曦不是旁人,正是弘晴的笔名,其所引用的农夫与蛇出自伊索寓言,在后世,那是尽人皆知的故事,可在这时代么,满大清除了弘晴本人之外,自是谁也不知其来历,但却并不妨碍人们从这则简单的寓言中得出妇人之仁要不得这么个浅显道理,再加上此篇文章后续点评乃至论证皆严谨无比,却又妙笔生花,令读者无不赞叹,一时间文章风行京师,晨曦之名响遍全城,与此同时,原本对抗激烈的大辩论就此出现了一面倒之趋势,民间对京都条约的态度几乎就是压倒性的赞成。

仅仅两期报纸而已,民间的舆论倾向已是彻底定了调,田秉义等高唱反调之辈已是成了过街老鼠,被无数人唾骂为卖,无脸见人之下,全都灰溜溜地撤离了广济寺这么个聚集地,风流云散地没了声息。

民间舆论这么一定调,朝议也就没了甚阻碍康熙五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时隔月余,老爷子再次上朝,期间三爷提出了通过京都条约的动议,应者无数,反对者却是稀少,四爷父子见势不妙,皆不敢再强顶,三爷的动议遂得以通过,次日,老爷子下了明诏,批准了京都条约。

康熙五十一年七月初二,老十三上了本章,请求对新军进行增补,以满足驻东瀛部队的轮换之用,老爷子准了奏,不过么,却并未再让老十三继续打理新军事务,而是将新军并入丰台大营管辖,与其同时,着老十三重回兵部,帮办军机。

康熙五十一年七月初四,“八旗商号”董事会作出决议,从发展基金中每年拨出一百二十万两银子作为驻东瀛陆、海两军之军费开支,换而言之,海陆两军除去各项必要之开支外,拢共六千定员海陆各三千兵力皆可拿双饷,再算上收刮当地之所得这个毫无疑问是大头,没旁的,清军在东瀛就是太上皇的角色,收刮起来自是轻松得很。,大体上一名普通旗丁在东瀛驻扎上两年,便可有近千两的入账,至于中高级将领么,所得多上十倍还不止,消息一经传出,原本对加不加入新军尚在观望的闲散旗民们顿时都疯狂了起来,无数人蜂拥着便将八旗都统衙门都给挤得个水泄不通,愣是整得一众八旗都统们全都不得安生,往往为一个名额的归属闹得个面红耳赤,争执不下之际,挥老拳斗殴的场面当真不在少数。

康熙五十一年七月初九,老十四上了本章,请求对各旗营的武备进行更新换代,以提升军伍的战斗力,计划以五年时间完成全部规划,大体上每年需花费白银六百余万两,老爷子对此本章留中不发,显然并不打算如此做了去,老十四不服,于七月十四日再次动本,老爷子最终批复,只同意对丰台大营的三万兵力加以改制,至于老十四的其余请求尽皆被无视。

老爷子这么个态度一出,朝野自不免议论纷纷,谁也搞不懂老爷子到底是何用意,要知道新式武器的威力早已是经过实战检验了的,没见新军只一万两千人的兵力便轻松灭了倭国十数万大军,倘若大清所有的军队都换上了新式武器的话,战斗力怕不得提升到恐怖之程度,以老爷子马上皇帝的睿智,自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可老爷子偏偏就没这么做了去,这其中的意味着实耐人寻味。

为何旁人不明所以,可弘晴却是再清楚不过了的,此无他,就是个警告而已,针对的不止是老十四,也隐藏着警告弘晴这个当初力主征伐东瀛的好斗分子之意味老爷子老了,实在不想再有大的折腾,他现在所想的仅仅只是安度晚年,别闹出甚玄武门之变,于老爷子来说,就是好事一桩,至于战事么,除非是万不得已,老爷子已经不想再打仗了的,再说了,周边如今似乎真就没啥大的威胁,至少在老爷子看来是如此,实无必要花费巨资对现有军伍进行升级换代的,另一个隐晦的原因么,自然是对诸阿哥们都不放心,哪怕是最得宠的三爷也不例外,否则的话,老爷子也不会啥理由都没有便免了老十三的新军统帅,而今,老十四想要借整军之名揽权,老爷子又怎可能放心得了,否决也就是必然之事了的。

至于说警告弘晴么,说穿了其实也并不复杂,没旁的,征伐东瀛一事上,弘晴的手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