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九龙夺嫡 > 分节阅读 205

分节阅读 20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晴兄此言差矣,诸多先贤皆有论述在前,公义已定,我辈自当学而习之,又有甚不对么,请晴兄指教。”

眼瞅着弘晴始终在纠缠着第一个问题不放,弘历的心火可就起了,尽管明知道个中怕有不对处,可一时间也没能想个通透,加之自忖此句读乃是公认之读法,当真就不惧弘晴能从中挑出啥刺儿来,这便神闲气定地反问了一句道。

“嗯,如此说来,历弟心中所思与何晏等人所述乃是一致无二的,为兄没会错意罢”

不管弘历涛涛雄辩也好,理直气壮地反问也罢,弘晴脸上的神情始终是淡然得很,不依不饶地就是要弘历明确答出第一个问题,不给其留下丝毫转圜的余地。

“是又如何”

弘历先前之所以一直不明确回应弘晴的问题,为的便是要留出腾挪的空间,可这会儿被弘晴如此不依不饶地死揪住不放,当真是怒从心起,尽管养气功夫了得,却也不禁脸色微红了起来,一咬牙,索性便将话说死了,赌的便是弘晴找不出甚合理的狡辩之理由。

“是便好。”

眼瞅着弘历那微露出的气急之状,弘晴的嘴角不由地便是一挑,露出了丝明显带着讥讽意味的笑容,但并未急着出言解说个中蹊跷,仅仅只是不咸不淡地吭哧了一声。

“好不知晴兄以为好在何处,小弟不明,还请指教。”这一见弘晴嘴角边那丝笑容有些个不对味,弘历心头不由地便是一突,隐隐觉得事情怕是有些个不妙,奈何事到如今,他也没了再改口的机会,也就只能是硬着头皮朝弘晴拱了拱手,假作谦逊状地出言求教道。

第三百一十六章句读之争三

别看往日里弘晴素来不则那么搭理弘历,哪怕其总是有意无意地在早课上摆露出挑衅的架势,弘晴也总是不加理会,宛若真就没将此子放在心上一般,可实际上么,对于“乾隆帝”这等大敌,弘晴又岂敢真儿个地等闲视之,之所以不发飙,那是没逮着合适的机会罢了,而今,弘历自己送上了门来,弘晴又岂会客气了去,不将其好生摧残上一番,那也太对不起多活了一世之见识了的。

“历弟肯在课业上下苦功,无疑是好的,然,我辈读书乃为致用,自不可不慎,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便是此理,此无他,前人所言未必便是真理,对与不对,还须得有自身之判断,倘若囫囵吞枣,于寻常人而论,或许只是误己耳,可于我等而言,却是有误国之虞,历弟若是不能有此警惕,其患恐巨矣。”

面对着弘历挑衅的目光,弘晴心中虽是暗自冷笑不已,但并未带到脸上来,而是摆出兄长的架势,一派语重心长状地教训了弘历一番。

“晴兄所言自是有理,然,与我等所辩之题似乎并无关碍罢,请恕小弟愚钝,实不知晴兄先前所言之句读根本何在还请晴兄指点迷津。”

弘晴这么番话一出,饶是弘历心性不错,也愣是被气得个一佛升天的,没旁的,这辩论才刚开始呢,还没见弘晴说出个道道来,张口便是训人之言,这不明摆着是在仗势欺人么,偏生弘晴所言又确是正理,弘历纵使再恼火,却也不能说出个不是来,没奈何,也就只能是强压住心中的汹汹怒火,眉头微皱地出言催请了一句道。

“历弟想来是没将为兄先前的话听进心里头去,若不然,也就不会有此问了,呵,也罢,那为兄就细细解说一下也好,唔,这么说罢,圣人之言,道也,而大道莫不至简,欲明彻其理,便须得有融会贯通之体悟,倘不如此,那便是断章取义,殊不可取,我辈读书人可以礼敬先贤,却不可盲从之,就先前所言那句经文而论,本是何晏妄解圣人之语,而世人以讹传讹,竟致歪曲圣人原意,当真可叹可悲,历弟只顾死读前人述作,却不求甚解,为兄实不取也。”

弘晴并不急于论证,而是先将结论摆了出来,话里话外却是没忘了指出弘历死读书读死书之错处。

“晴兄敢于藐视先贤之勇气着实是令人叹为观止,然,在小弟看来,道之所在却与个人之勇气大小无关,只在乎真伪,晴兄既敢言何晏所注有误,想必是有所出处,小弟不明,还请赐教则个。”

泥人都还有三分火气,更遑论弘历一向自视甚高,这一听弘晴不依不饶地又训斥了自个儿一番,原本就汹汹的怒火顿时便更燃得旺了几分,一张小脸时红时白地变幻了好一阵子之后,总算是强行稳住了心神,满脸不服之色地发起了反击。

“历弟此言确是又差矣,大道虽至简而又长存,然,非有大智慧大勇气者,难觅之,怎可言道之所在与勇气无关哉圣人一日三省己身,又或不耻下问,莫非不是大勇气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强以不知为知者,愚也好在历弟年岁尚小,改之不难,为兄可是看好尔之将来的。至于说到句读之出处么,说来却也不难,只消将圣人之言前后对照,便可知根底也,又何须去古人之故纸堆里乱翻哉”

弘历的反击在旁人看来或许还算犀利,可在弘晴眼中,却不过尔尔罢了,随口便将弘历所言驳得个体无完肤。

“你,晴兄倒是豪气得很,那就请拿出真凭实据来好了。”

接二连三地被弘晴指着鼻子训斥,弘历已是怒不可遏,再一听弘晴这等明显狂妄之言,哪还能沉得住气,当即便气急反笑,尽管不曾恶语想向,可话里的讥讽之意味却已是浓得可以了的。

“历弟莫急,且听为兄慢慢道来,圣人之圣在德,而德之先曰仁,何谓之仁,大爱也,所谓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何兼济当以教化为先,故,圣人有徒三千,贤者七十二,此顺民应天、开启民智之仁爱也,怎可言圣人不使民知哉又,亚圣有云:民贵而君轻;荀子也有阐述曰: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据此行事,遂得千古一帝之盛名焉,今,皇玛法亦是如此,教化天下,广开民智,此诚千古一帝之风度也,当可与唐太宗一竞高下,吾未见防民如虎狼者可得圣贤之名也,此类皆桀纣耳,实非我辈所应学者,历弟当不可不慎哉。”

弘晴虽是不喜儒学,可凭借着过人的记忆力以及妖孽一般的智商,早已将儒学学得极为的深入了,论及渊博,其实已不在那些翰林院学士们之下,往日里是不怎么露锋芒,可真要用到,阐述起来当真是字字珠玑,辞锋锐利无匹,一番述说下来,不说老十五等人听得个头晕目眩,便是连严俊也为之连连点头不已。

“晴兄所言虽似有理,然,却未免牵强了些,恕小弟不敢苟同,亚圣有云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此何意哉,不外百姓日用而不知哉,与此句章义相发,另,易传又有云: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亦为民之不可使知,而谋求其可由,乃有此变通神化之用。若在上者每事于使民由之之前,必先家喻户晓,日用力于语言文字,以务使之知,不惟无效,抑且离析其耳目,荡惑其心思,而天下从此多故。即论教化,诗与礼乐,仍在使由。由之而不知,自然而深入,终自可知。不由而使知,知终不真,而相率为欺伪。由上可见,民可使由之,断不可使知之”

弘历可不是个轻易肯认输之辈,哪怕明知弘晴之所述颇有道理,他也绝不肯承认,略一沉思,再次发起了反击,引经据典地阐明了自个儿的主张。

“人之最可怕者,不在不知文,而在于断章取义,歪曲圣人之意,是谓邪说也,历弟万不可不慎啊,圣人著书立说为何为名为利怕不是罢,为的便是教化天下,既如此,何来不与民知之理哉诚然,民或许有日用而不知者,非不愿知,而是不得其教化耳,岂不闻人皆有向道之心,圣人之所以是圣人,便在于教化之功也,所谓不使民知,不外愚民也,而民者,即天也,愚天者,无不自愚,以之行政,莫有不败者,此非我辈所应取,历弟当戒之”

面对着弘历的垂死反扑,弘晴压根儿就不以为意,一脸怒其不争状地摇了摇头,毫不客气地又训斥了其一番。

“说得好”

弘晴此番话已是站在了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