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狼群帝国 > 分节阅读 147

分节阅读 14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布庄、丝绸店、染坊,被官府查出偷税漏税,一体关门整顿。

四大财阀被皇朝一连串的打击,震惊得喘不过气来,四兄弟聚在一起密议应对方法,最后还是沉着老练的纳兰若初稳住了阵脚,他一方面通过恩人百叶长青的渠道,打点教廷内外关节,将四大财阀的损失降到最低点;一方面亲自拜访大陆第一财阀“天依自由商业联盟”盟主安天依小姐,请求大额贷款。

当时年仅十一岁的安天依,本是商盟长老金牙先生与银瓶婆婆收养的孤儿,幼年就被金牙先生染指;后来金牙先生与师妹银瓶婆婆联手创下商盟产业,两人为争夺盟主席位各不相让,为避免商盟分裂,最后二人协商由他们的义女安天依出任盟主一位,二人以长老之位从旁协助,分别掌控大权。

年幼的安天依生就野心极大,有意摆脱两大长老的控制和束缚,因此纳兰若初求援,安天依一口应承,力排众议,大额度借贷与纳兰,终于使得四大财阀起死回生,恢复旧貌。由此,安天依以四大财阀为外援,逐步与商盟两大长老达到了分庭抗礼的地位。

四大财阀经此一难,元气也算是伤大了根基,更重要的是,四大阀主对教皇安半城产生了反念和敌意。

若干年后,安半城的倒行逆施,终于造成了天下百姓教民的群情汹汹,揭竿而起。四大阀主审时度势,计议已定,联袂夜拜时任教廷首相的百叶长青,黄袍加身,推其为新教皇。

四大财阀部属周密,安半城满族百余口,除小公主安奕雪游学沧浪不在国内、幸免于难之外,尽皆被新朝凌迟弃市。

百叶皇朝立朝之后,新教皇百叶长青为酬谢四大阀主从龙拥戴大功,除去将四人封官加爵之外,更将中原九州中的四个州做为封地,分别赐予四大阀主;除了纳兰若初坚决不受之外,另外三兄弟欣然接受了教廷赐封。

无儿无女的纳兰若初舍弃封地,换来了政务大臣首席内阁的无上权位;二弟唐恕、三弟元北顾、四弟霍山分别得到唐、元、霍三州封邑,虽然官爵较老大哥纳兰略低半截,但也是捞到了实惠,兄弟四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九州之地,除唐、元、霍三州为三大权臣把持外,帝都中州,东北之营州,北方之凉州,西南之瑞州尽皆为百叶皇族国戚掌握,西北之沙州、东南之溟州近年来却为边部荒族窃据,天高皇帝远,早已对教廷阴奉阳违,自成一国。

及后,百叶长青自恃有恩,对四大权臣动辄当众辱骂,毫不顾国家大臣体面,纳兰若初与唐、元等人密议,为避免重蹈安半城覆辙,先下手为强,毒杀百叶长青,立其子沐风为帝;性情耿直的霍山极力反对,被一起灭口。

而现下“花都”宫廷内正酝酿着一场空前的变局,宦官们与后妃、皇亲外戚、受宠的教姑,暗中连通一气,正在极力挤压侵夺内阁大臣们的权力,力图独大京城;四边九州兵变民乱,暴动造反,此起彼伏,将吏各怀异心,天下汹汹。

如今的百叶皇朝,就如同置身在一堆干柴之上,而安东野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在这堆干柴上,加上一把火

0254权宦

万寿宫。

正中的一乘透雕的凤凰护屏矮足绣榻上,靠背引枕俱全。榻上一头又设一个极其精巧,上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吊、茶碗、漱盂、丝巾之类的御用之物。

屋角,一张以翡翠、玛瑙镶嵌的红木茶几上,放着一鼎香炉,一缕轻烟,袅袅上升,满屋异香,令人心清神爽。

身份尊贵的皇太后夏展眉,这会儿闲适地坐于中间的绣榻上,顾太妃、元太妃则在旁边的一乘绣榻上打横陪坐。

低低下垂的细竹帘外边,司礼监大太监朱一、掌印监大太监郑六、捧剑监大太监段七等屏息静气恭候在一旁,秉笔监大太监黑八则一句一句正念着内阁各省上呈的奏折。

这些外臣边将的奏折,名义上自然不会是呈递给夏太后等人看的,而是上呈给沐风教皇批阅的;但在安东野离开“花都”、出外狩猎的着短短二十余日,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深秋,萨满教廷中波诡云谲,暗流涌动。

一向身体状况堪忧的教皇百叶沐风,在数日前临幸两名营州进献的洗礼女教童时,突然“神志迷糊”,无法正常理政,静养数日之后,表面看起来似乎痊愈,没有什么异样了,但异乎寻常之处还是让一些有心人注意到了,尤其是内廷几个知情的大太监却清楚的知道,教廷的最高权柄,已经在外廷臣工懵然无知的情况下,悄悄的易主了。

如同羚羊挂角、香象渡河般的一连串变动,虽无声无息,几乎无迹可寻。“临幸女童,纵欲过度过度,神志迷糊“的沐风教皇,在教堂静养了一些时日,不知怎么一来二去的,就被三位后妃牢牢控制,一门心思,躲在教堂里像猪狗一般,与新鲜稚嫩的受礼女童交媾,所有外廷奏疏都一律呈递给皇太妃们裁决,然后由司礼监批朱。

敏感的八监大总管们首先察觉到了这个异常,按照百叶皇朝旧制,是不许后宫干政的;即使在教皇本人突然不能执掌权柄之时,所有的政事也应该由内阁各省大臣,选出一两位皇室亲王、郡王出来主事,互相商量着拿定主意就可以了,像这么突然破天荒的打破常规,让后妃们垂帘理政,本身就很诡异。

而在内廷几个重要大太监心目中,沐风教皇的“怪病”来得是那么蹊跷,实在让他们心里犯嘀咕;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恋权的大宦官们,都是很不情愿把他们已经掌握在手的权力,拿出来与内阁八省的朝官们分享的,他们宁愿和后妃们结成联盟,毕竟后妃们总是要依赖他们这些大宦官奔走办事,而内阁朝官们则完全可以不必依赖宦官,就可以自行其事。

要知道,那些内阁大臣,哪个不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夸张一点说一人吐一口唾沫,加一起绝对能把这些宦官太监们统统淹死,而且地方官吏,也绝对是支持内阁、而不会支持监卫;反观宦官们,他们若是出了皇宫,没有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后面撑腰,或者说没有教皇做招牌,根基浅薄的宦官们将得不到任何人支持,他们所掌握的权力随时有可能被内阁大臣们一一夺去。

这些弄权的大太监,在失去权力之后,甚至还可能有性命之忧,这也是掌权大宦官们所无法忍受的。

此前,百叶沐风一到教堂的时候,批答阁臣奏章的事情,便会落到司礼监手中,时间久了,司礼监的太监们哪有不借机玩弄手脚的收礼索贿,颠倒黑白,搬弄是非,上下其手,自是气焰熏天。

大宦官们本来权力就重,再借着这样的机会积累自己的权势,培养自己的私人集团,招纳一些趋炎赴势之辈,几乎每一个有权力的大宦官身边,都是一大群义子、义女、义侄、弟子、门生,前呼后拥,溜须拍马,狐假虎威,多者竟高达一两千人之众,声势更是难于遏制,自然也更遭阁臣集团的嫉恨和攻击。

大凡尝过权力滋味的人,食髓知味,怎肯轻易与人分享手中的权力何况在这些大宦官眼中,内阁那些苟延残喘、纸糊一般的大佬,八省那些泥塑一般的大臣,做官争权是行家里手,治国理政则尸位素餐,昏庸不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