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红楼之王子胜重生 > 分节阅读 4

分节阅读 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年就花掉了四万多两纹银。”“怎么可能,一个鸡蛋哪里有这个价钱,莫不是金子做的。”王子胜奶嬷嬷年氏的三儿子,被赐名叫端依的立刻惊呼起来。

王子起身向钱先生赔罪,端依便被云嬷嬷带出去一番惩戒。就继续讲道,“一日皇帝和其老师闲聊,就问帝师是否吃过鸡蛋。帝师答曰,如此精贵之食,未曾吃过。皇帝怜惜帝师,特赐鸡蛋一枚。”

这回,书房里的王子胜和杨牧,都睁大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天下哪有如此荒诞之事。

钱先生又道,“年末,外省官员晋见皇帝,因为叫了大起,皇帝问官员可曾用早膳。官员答道,臣家贫,虽食鸡蛋两枚。此时,立于宫殿内太监脸色大变,冷汗直流,双股战栗。官员察知,又言,臣所食之鸡蛋为臣妻所养之母鸡所下。并非于外面买之。”连杨牧也忍不住了,“这简直是欺君啊后来呢这帮家伙怎有如此大胆。没人揭发吗”钱先生微不可查的皱了眉,道,“没人会去揭发的,断人财路的事情是不会做的。收拾收拾,明日正好休沐,带你兄弟去街上瞧瞧。”

一直到吃过晚饭,王子胜还在沉思。这不是贾家的例子吗主子修了一个大观园,做奴才的就能修起个园子,还不比主子家的差多少,又联想到自己家的大管家,豁然开朗明白了外祖父的良苦用心。

又有云初进来回话,道:“女婢差小丫头看了端依,不过是挨了几下子,不碍事儿的,又让他同屋的端乎、端和,上了药。大爷不必担心。”

王子胜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便撩开不管了。一时,杨嬷嬷又请王子胜去中厅温习功课。

第二天,一大早。王子胜换上了一身宝石蓝的衣服,外面罩上兔毛滚边金丝宽袖的对袄。头上不过两个童子包,垂下的流苏坠着小拇指盖儿大小的珍珠。又看大表哥杨牧,穿着一身绯红色的衣裳,外面罩着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头上的两个童子包打着五彩攒花结。两人携手走到仪门,已停了一架宝盖朱缨八宝车。师徒三人上车后,钱先生便闭目养神。

表兄弟二人迫不及待的撩起窗角,向外望去。街上熙熙攘攘,有挑担子的,有做二人抬的小蓝呢小轿子,还有推小车的。路边的的小摊,各种叫卖声不觉与耳。杨牧道,“今日总算明白了摩肩擦踵是何意了。”王子胜一面附和,一面道,“果真是热闹啊”

、第13章

不多时到了一间茶楼前,三人下车上楼。小二赶紧道,“三位爷真是有福,来的巧极了,今儿正好有个名角要登台说书呢”看面前坐着的两位少爷甚是感兴趣,小二打叠起精神,连腰板都挺得更直了,道“这位白先生可是极是有名的,要不是和常驻我们升华楼的巴先生有亲戚,都请不到呢这位白爷十岁上就会了说书,但毕竟是山东的土调子,登不了大雅之堂,就拜了梨园行的师傅,学了旦角。不到两年就名声大造,还不满足,又去学了梆子、秦腔、昆曲。现在白爷可谓是博古通今,且集众家之所长,自己创一种曲调,在四九城无人不喜啊前些日子,还在王府里给老王妃们唱了一处,得了好多赏赐。”

小二上了“八小件”后,心满意足的拿了赏银,就退下了。钱先生终于开口道,“一会子听完这一场书,就许你二人单独出去逛逛。”指这桌上的钱袋,“每人一袋子,去看看买些喜欢的东西。”

不多时,看那台子上摆上一张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一副快板,旁边放着三弦,桌子后面两张椅子,再无其他。看楼下大厅里人越来越多,这个打千,那个作揖。高谈阔论,说笑自如,叽叽咋咋,甚是热闹。不说杨牧,连王子胜都伸长脖子望楼下瞅,觉得事事新鲜。

不一会,后台帘子出来个男人,穿了一身粗布棉衣,倒是长得斯斯文文的。手持犁铧片,一曲小黑驴倒是唱的酣畅大方,运字行腔,声情并茂,素有腔多字少,句句七个字,却百转千回,转腔换调,百变不穷,让人叹为观止。

又看这人自己拿起一副快板,一段念白,清新明快,热闹有趣,只听着越来越快,顿挫疾徐,却字字清晰,让人忍不住屏气凝神,满座寂静,无感言者。

一曲完毕,仍撩了帘子回后台,台下之人才活了起来。一时人声鼎沸,叫好的,惊叹的,佩服的,干啥的有。

不一回,帘子一掀,来了一位穿缎子面衣裳的小哥,随手和了和三弦,也不抬头,只见这一双手,手指头随随便便的一动,声声动听。只听那三弦谈得,“衬、补、托、随、繁、简、高、低”,样样出彩。

一段罢了,店里的小二开始来回窜梭,这个桌子上盘瓜子,那个包厢上壶茶,人们也开始交头接耳。见小二上茶,杨牧问道,“这就是那位白先生吗”小二嘿嘿一笑,“头一位是巴先生,后一位是白先生的大弟子,巴先生这梨花大鼓就是白先生教的呢巴先生的好,小少爷尚能说出来,等白先生一登台,您就知道那是一个妙呀连浑身的毛孔眼都畅快。”

果真到那白先生一开口,只听得如痴如醉,终是信了小二的话。

直到出了这升华楼,王子胜道,“往日听圣贤云余音绕梁三日不止,今天是真正见识到了。”杨牧点头道,“那小二虽是油嘴滑舌的,但是这茶楼还真是来的值了。”

、第14章 初次逛街收藏150加更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看着街上买的东西,零零碎碎的买了好多,几乎什么都没拉下。看到前面一群人围着一个摊子,就挤上前去。原来是一位老妪在在唱着小曲,头上戴着一朵大红的绒花,还铺着厚厚粉,用腮红涂出大大的红脸蛋,让人发笑。旁边支着摊子。端中、端和两人极有眼色的捡了一张干净桌子,请二人坐下,招呼着小二上些东西。不多时,一个十三四的小伙子端上一笼包子,两碗蛋花汤。

“你这蛋花汤多少钱”杨牧一看见蛋花汤立马大声问道,紧紧盯着小二,这一声,便把老妪招来了,“二位爷,高抬贵手,那是老婆子的孙子,笨手笨脚的。包子一笼九个,一个三文钱。蛋花汤一碗五文钱。一共三十七文钱,抹个零头,收您三十五文钱,您常来。老婆子做的包子虽赶不上石头门坎的素包子,也算是在这条街能数上号的。”王子胜白眼一翻明白表哥还惦记着鸡蛋的典故呢。也知道吓着摊主了,笑道,“不妨事的。给他们也都上些吃食,暖和暖和。”随从们赶紧谢谢主子赏。

又让老妪坐下,细细问道。原来这老妪是城东头的人家,祖孙俩相依为命,靠摊子糊口。这老妪一看这阵势就知道是大户人家的少爷,便讲了一些乡野趣事,什么雪天弄个罩子捉鸟、堆雪人、打雪仗、冰喜,还有凿冰窟窿摸鱼,小哥俩听的津津有味。

那老婆子又招呼孙子换上新蒸的包子。王子胜尝尝,口齿留香。

离开了包子摊,二人有看到了几个卖艺的,只见那有抖空竹的、有大汉那着火把口吐火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