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我在红楼修文物 > 第303节

第303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隆科多悔得不行,当即半拥着李四儿回宅子里去,一面走一面大声吩咐府里下人将跌打的药酒送到李四儿的院子里去。药酒一到, 隆科多挽了袖子, 亲自给李四儿上药。李四儿见隆科多先软了,自己也就稍许摆出点姿态,用帕子抹了泪,娇滴滴地唤了一声:“老爷——”

隆科多听这一声几乎酥到骨子里, 手上的药酒险些没拿稳。却只听李四儿娇滴滴地说:“是妾身没用,妾身不是那等口齿伶俐之人,说不通皇后。老爷,您去与皇上说一说么!真的……旁的不说,就说这儿女亲事上,四儿还从来没有想到的却做不到的!”

隆科多嘴里含含糊糊地应了,心里却想:这已经不是想到的做不做得到的问题,这分明是有没有命去做的问题了。

前两年年羹尧刚刚落魄的时候,他还幸灾乐祸过。可是等到了对方九十二条大罪加身的时候,隆科多早已吓破了胆,心里只有那几个字:狡兔死,走狗烹——连年羹尧那样的宠臣,也只不过因为皇贵妃的薨逝才拖延了惩处,勉强得了个“自裁”。

偏生皇帝表面上给隆科多的荣宠依旧,似乎皇帝待这位“舅舅”是绝对不同的。然而隆科多清楚地知道,年羹尧与他一样,是外戚。而且年羹尧是藩邸旧人,不像他,几乎是最后那一刻才彻底倒向雍正的。

李四儿替儿子玉柱与怡亲王世子抢媳妇儿,在隆科多看来,固然胡闹至极。然而隆科多因为心底的那一份恐惧,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让李四儿去胡闹了。可如今佟家的面子被皇家驳了下来,隆科多却在这里胆战心惊——这固然是胡闹,可也一样是试探,试探皇帝对他隆科多是否依旧荣宠信任,百依百顺……

眼下隆科多一面替爱妾上着药酒,一面想着心思。李四儿不依不饶,要隆科多马上进宫面圣,要皇家收回成命,将小富察氏指给玉柱。隆科多唯唯诺诺地应了,出了家门,却并未往宫中去——他心中有个疙瘩,憋得难受,便随意往内城中热闹的地方过去,想要寻个地方,藏身在热闹的人群中,饮一盏闷酒,顺便理一理自己心头那一团乱麻也似的愁绪。

岂知还未走到他素习常去的酒楼跟前,隆科多忽然停住了。一名身穿常服的中年人正迎面站着,双足不丁不八,身形潇洒,面带微笑,正温煦地望着隆科多。

隆科多心里一下子敞亮了不少,当即向对方躬身行礼问安,极为恭顺地问:“廉亲王一向可好?……”

进了九月,石喻在都察院当差当的不错,从六科给事中王乐水辖下被调出来,得了个都察院郎中的缺儿,独立向都察院左都御史汇报。

九月初,发生了直隶总督李绂与河南总督田文镜互参的案子。李绂是由怡亲王允祥举荐,雍正新任命的直隶总督,田文镜则已经在河南任上兢兢业业地忙了很久。两人都是一省大员,打起口水仗来也都毫不含糊。李绂指责田文镜过于刻薄,肆意践踏读书人的尊严,后来又上疏弹劾田文镜横行乡里,贪赃枉法;田文镜则反告李绂结党营私,两人的官司一直打到御前。

雍正随即命四阿哥弘历代天子巡视河南地方,在随行人员之中,竟有石喻的名字。石咏猜想,皇帝这是打算历练弘历,让弘历多长长见识;此外也要让石喻这样年轻的都察院属官到地方上去亲眼看看,将来能成为真正为国为民的能吏。

至于李绂与田文镜之争,这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朝中对“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新政的看法。有一部分能看清利弊的官员雄心勃勃,想要借助皇帝的力量,扭转这种延续了千年的弊政;而另有一部分官员因为本身利益被触动,便极力反对。朝中因为这一条新政,形成了两派观点,也与李绂和田文镜两人一样,争论不休。

而石咏则更关心弟弟石喻此去的安全问题。按照后世诸般野史传说所言,弘历是个最好微服出巡的“吃货”天子,全国各地的美食小吃都能与他沾上边。然而此刻弘历却还不是天子,甚至不是储君,只是个储君位置的有力竞争者。石喻陪伴弘历出京巡视,石咏这个做大哥的还真有点儿不放心。

于是石咏与弟弟一番长谈,尽量告诫弟弟千万不要纵容弘历,尤其不能让那一位随意“微服”,万一有什么人对弘历不利,石喻怕是会被连累。他又想起贾琏,便嘱咐石喻,万一遇事,京中之人远水救不得近渴的时候,可以试试往南直隶送信想办法。石喻一概都应了。

岂料弘历与石喻等一行人出京南下,大约过了十几日,怡亲王十三阿哥命人来寻石咏,悄悄告诉他——弘历失踪了,连带石喻等随行官员,一行将近三五十人全部失踪,音讯全无,似乎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

“茂行,知道你们兄弟手足情深,我才将这消息告诉你。但是事关弘历的安危,此事你切切不可对外透露半点风声。”十三阿哥肃然告诫石咏。

“皇上的意思,让你去河南亲眼看一看当地是什么样的情形。这边我让五凤带人护送你,你们一行快马赶去河南。你熟悉弘历和石喻的性子,许是能快些找到他们。”

“是!”石咏赶紧应下,同时抬起头,打量十三阿哥的神情,想看一下十三阿哥对于此事的判断。只见十三阿哥愁容不展,低声道:“难道真的错了?难道我真的错了?”

“姑父,什么错了?”石咏不解。

“咳咳!”十三阿哥抚着胸口大咳了一阵,一张脸涨得通红,半晌才道:“李绂是我荐的人。”

石咏一下子明白了,这次与田文镜争执的李绂,正是十三阿哥向雍正举荐的。岂料李绂一上任,便旗帜鲜明地反对起了正在推行新政的田文镜。这一度让十三阿哥这位理政亲王十分尴尬。

石咏思索片刻,便道:“姑父,直隶总督李绂,这人您真的没有荐错。我与在保定的贾琏时有通信,如琏二哥信上所云,他真的是一位廉洁而正直的好官。”

十三阿哥闻言抬起头,盯着石咏:“茂行的意思是……”

因为李绂本人就是贾琏的直属上司,所以贾琏在与石咏的通信之中曾经以寥寥数笔提过李绂,说李绂的的确确是个不会作伪的好官。一个证明是早先李绂到直隶上任的时候,适逢直隶等地普降暴雨发大水,伤亡无数。李绂果断下令各地开仓救灾,随后立即上书朝廷,为自己擅自开仓出谷请罪;这件事是贾琏亲历,因此不能不感叹李绂一颗拳拳为民之心。

这件“开仓放粮”的旧事是邸报上都能见到的,石咏说来算不得稀奇,但是另一件,却是贾琏与王熙凤亲眼所见。原来这李绂身为直隶总督,生活却极为简朴,家中并无长物,甚至其妻所戴首饰,都是铜铸的。王熙凤与贾琏都是大家出身,养尊处优惯了,只是近年来举家还债,这才削减了不必要的开销,节约用度。但是这两口子的眼光何其锐利,铜外头鎏金的首饰哪里有看不出的道理。于是那凤姐儿只见了一回李绂夫人,回来便咋舌,说实在没有见过这样的封疆大吏之妻。再加上此前开仓放粮的事情,贾琏夫妇从此对李绂佩服至极,晓得这是个真正无私之人。

听见石咏所说,十三阿哥也终于动容,犹豫了片刻,道:“可是……”

“姑父,我的意思是,无论如何,这李绂是个正直的人,有他在,田文镜推行新政之事多少会讲究些方式方法,而不至于过于刻厉,从而操之过急。”石咏解释了他的观点,“而田文镜也是个百折不回的人,只消这新政真的对民生有利,那李绂也一定能看得到。俗语说……真理越辩越明。因此田文镜眼下最需要的,其实是李绂这样一个正直的人与他做对手,而不是一个存了私心,会动用鬼蜮伎俩的人来与他对着干。”

“好个‘真理越辩越明’!”听见这句石咏口中的“俗语”,十三阿哥拊掌称是。他难抑心中的激动,起身反复踱了几步,忍耐着咳嗽了几声,突然一转身,对石咏说:“茂行,我真的要谢谢你!……”

此刻十三阿哥真情流露,即便石咏是他的小辈,他也真诚道谢。道谢之后,十三阿哥伸手轻轻拍了拍石咏的左肩,只道:“茂行说得对,李绂是个君子,事情只会向好,而不会更坏。但是茂行此去河南,一定要防备宵小之辈,你们自身的安危更为紧要。”

就因为十三阿哥最后这一句话,石咏本能地嗅到危险,觉得弘历他们在河南,很可能还会遇到了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因此索性遁去,玩起了失踪。这也是为什么十三阿哥会让五凤带人陪他去河南的原因。

因是急命,石咏根本没有功夫去准备,只回家飞快地收拾了几件随身的衣物,带上官凭并一些银两,将官袍盛在一个包袱里,自己则穿着便服上路。

如英听说丈夫有着急的差事要出门,二话不说,过来帮丈夫收拾东西。石咏便在她耳边,大致将自己南下去给石喻他们“帮忙”的事儿说了。如英吃了一惊,随即稳住了情绪,道:“你放心!家里虽然只有我们这些女人家,但是我们一定会把自己先顾得好好的,茂行哥且千万照顾自身,再将二弟好好地带回来。”

石咏听着心里感动。似乎这个家永远都是这样,从母亲石大娘以下,家里的每一位女性都拥有顽强而独立的人格,每次他在外有事的时候,母亲和妻子都是他的坚强后盾而绝不是负担。因此每到这种时候他便会浑身是动力,立誓要尽快顺利地办完差事,让一家子早日团聚。

石咏揽过如英,让妻子在自己胸前轻轻靠了靠,小声在她耳边说:“事涉二弟,二婶和二弟妹那里你一定要想办法安抚,莫要让她们太过忧心。”

如英肃然应下,又伸手给石咏整理一回衣领,问石咏:“茂行哥寻常时候出门要带的那个藤箱……”

如英指的是那只盛有几件要紧文物的匣子。

石咏想了一下,摇摇头,道:“不必了,来不及带那些了。”再说他此去万一会遇上危险,将那几件对他而言价值连城的宝物带上,万一损坏遗失,那就真的太可惜了。

可是他还是忍不住会凭空去想——若是武皇的宝镜、卫后的金盘……甚至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过耳不忘的一捧雪听说此事,又会给他什么样的指点?

这时候外头丫鬟已经报了进来,说是五凤等几人已经在外候着了。石咏伸臂抱了一下妻子,当即转身出门。

果然,五凤带着几名从人,骑着驿马,在石家门外候着。此外五凤还牵着一匹空鞍的马匹,应当是给石咏留着的。石咏见状便知五凤打算一路换马,这一路估计要受点儿罪了。果然,下一刻五凤便向石咏开口:“石大人,事不宜迟!我们走吧!”

石咏心里记挂着石喻与弘历的安全,哪里还会计较路上这点儿辛苦,当即冲五凤一点头,跃上马背,便随那一行人匆匆出城,沿驿道一路疾奔,一直到了天擦黑了,五凤才带着一队人来到一间驿馆。立即有人奔上前,将石咏等人的坐骑牵走,换上一批驿马,并且给石咏送上几张热乎乎的面饼,递上一壶茶水,就又送这一批人上路了。

石咏没有经历过这样强度的急行军,但是此刻只能咬着牙默默忍受。五凤带着的那几骑,将石咏的坐骑挟裹在中间,几人借着月色,沿着官道飞快向前。一直奔到子夜时分,才感到了下一座驿站。五凤径直带着大家进去休息,马儿全部丢给驿馆照料。

石咏与五凤住在一间。石咏在马上疾奔了一天,浑身骨头都像散了架似的,可越是如此,就枕之后他就越是没法马上入眠,一扭头,见到旁边一张榻上,五凤亦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屋内一盏油灯幽幽的光将他俊美的半边面孔照亮。

“五凤,此前赶路赶得急,我忘了告诉你。前年我去杭州,曾经遇见了板桥先生。之后便一直有通信,他曾经屡次问及你的近况。”

五凤一听说郑板桥的消息,一个激灵,登时双手一撑床板,整个人一骨碌便坐起身,面带感激,道:“多谢大人想着,五凤感激不尽!郑先生,郑先生……他可好?”

五凤的言语里颇有些“近乡情更怯”的意味,明明遇上了一个熟知板桥近况的人,他却有那么一点点不敢问。

石咏将郑板桥的近况一说,五凤终于彻底放心,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对石咏说:“算来我已经快为十三爷当了十年的差。等这一趟差事跑完,我便打算暂时离京,到江南去寻郑先生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