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我在红楼修文物 > 第165节

第165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时是他的甲子万寿,儿子们凑趣儿,便命造办处的工匠们仿着太后万寿时的“科尔沁风景”,也制了一段动画,请他观赏。

然而康熙皇帝看了之后,心里却全然不是味儿——那画幅太小了,只能供他一个人欣赏。

愿意歌功颂德当然好,可这歌功颂德也应当歌颂给天下人听,给他一个人听是几个意思?再说了,他自己做过的事儿,自己便记不得吗?竟还要这些儿子来提醒?

直到现在,康熙皇帝都还牢牢记得当时心中的不悦——这段动画,远不及内务府营造司从西华门楼脊取出的太皇太后真迹带令他感动。

然而此刻石咏在早先的设备之外,又加了一些东西,竟将当时只有他一个人能见的图景,投影到整个一面粉墙上,这便能很多人一起观赏了。

这便动画还在放映着,康熙已经迫不及待地问石咏:“还能放得更大些么?”

石咏点头:“最大能放至五丈阔,三丈高,若是再大,就不清楚了。”

康熙想,这倒也够大了。

没过多久这位做皇帝难免又挑剔起来,“光是图景,也太无聊了。”

石咏连忙道:“回皇上的话,若是正式播映,就需要鼓乐了,同时可以事先准备好用以解说的词句,命人在一旁,配合着画面朗诵出来,那个便叫‘画外音’。”

康熙心想:“画外音”,还挺贴切的。

少时一出动画放完,康熙不由也随着画面将自己的“功绩”回顾了一遍,不由得洋洋得意,心中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心想为何他上回甲子万寿之时没有觉出这样畅快呢?

“你这也不过是施用他人所绘制的旧版图样,原样播出,不值得夸奖!”康熙一转脸,立即给石咏挑起了毛病,“朕是说清楚了的,朕命你给太后万寿献礼,所献也必须是太后所喜的花样,你不会告诉朕,你还是打算将太后看过一百遍的图样再请她老人家看一遍吧!”

石咏赶紧答:“自然不会,太后万寿,有给太后献上的新品。”

“赶紧放来,朕要先瞧瞧。”康熙也不晓得为何,竟对这个小小官员所制的新奇物事格外感兴趣。

“谨遵圣命!”石咏赶紧应下,亲自过去仪器那里,将原有的画幅尽数换出来,换上一卷新的。

少时宫人再次转动手柄,动画再一次被投映至康熙面前的墙面上,只见开篇画面依旧是科尔沁的景致。

“不过不失,但也未见多大进益!”康熙摇摇头,表示嫌弃。

可接下来,画面突然从科尔沁草原转至京中,红墙金瓦,依稀便是紫禁城的模样。

康熙皇帝情不自禁地道:“是呀,太后便进京了!”

他也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仁宪皇太后就是在他出生不久之后进京,入宫不久便立即封后。他们这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却在一起生活了六十多年,这也算是难得的缘分。

接下来,画面是太后所去的各处风景,承德避暑山庄、山西五台山、海淀畅春园……最后的画面是在慈宁宫,出现了当年太后庆贺七十大寿时,百官朝贺的场面。

康熙回忆起自己当时还曾亲自下场跳舞,彩衣娱亲,忍不住也笑起来。

最后这一幅乃是大团圆的图景,慈宁宫前,太后与皇帝坐在正中,宫中诸妃嫔则在一旁围坐;下首,左边坐着诸位皇子阿哥,另一边则是皇子福晋们,底下还有好几名幼童奔来跑去,显然是太后的第四代。

这短片便在这样一幅儿孙满堂的景象中结束,康熙看得满心欢喜,点头道:“好,这个寓意更好!”

早先的“花开科尔沁”的确是勾起了太后的乡愁,然而太后年事已高,无法再长途跋涉回归科尔沁,这乡愁便很难纾解。倒是石咏新制的这一幅里,这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情景,能给人无限慰藉。

刚刚赞过,康熙已经又挑起毛病:“还是老毛病,得配上鼓乐才行……刚开始可以用蒙古的鼓乐,待一转至京中,就用宫里的鼓乐。最后那一段要欢快些的,得是拜寿的曲子……对了,太后喜欢听戏,你看看中间哪一段可以加戏腔的——”

石咏在一旁听得直愣神:这位的要求还真的好细好多啊!

康熙皇帝望着眼前一大幅定格了的全家福,突然喊了一声“停”,然后一跃下炕,自己走到对面的墙面跟前,说:“届时太后看到这里,朕就亲自走到这里,朕的儿子们一起站到朕的身边来,还有朕的皇孙们……太后原本见到的是一幅画出来的百子千孙图,然而这一刻,这图景便都成了真!”

康熙皇帝自己就曾经亲自为太后起舞祝寿,此刻前去充当一幅“真人版”百子千孙图,自然不在话下。

上了年纪的皇帝,站在光影中,仿佛已经想象到了太后满心欢悦,笑开了花的场景。

石咏听了这等“创意”,除了赞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将这些一一都记下来,回头朕让胤禄帮着你一起去安排,到时决计不许出任何一点差错!”

石咏赶紧应下,凭空想象一下,就知道这绝对是一桩苦差事,他一个小吏,除了要安排放映、指点配乐之外,还要指挥皇帝、这么多皇子阿哥、以及那些满地跑的皇孙们一个个乖乖地走位……

——想想就觉得艰巨啊!

康熙似乎体察到了石咏这种畏难情绪,登时道:“一切顺利的话,朕允你,你要什么赏赐,朕就给你什么赏赐。”

“对了,这段时日,你也好好想想赏赐的事儿,朕从来不会轻易许人,这么些年了,你是让朕这样大方的头一个。”老皇帝觑着眼看石咏,似乎想看清这个年轻人到底想要什么。

经过一段艰苦的“排练”之后,给太后的这一件“贺礼”终于筹备停当。

这过程确实是异常艰辛,好在十六阿哥机灵,从三阿哥诚亲王那里,借了两个礼部官员来,到时这亲王那贝勒的,大家该怎么走怎么站,就全由礼部官员说了算,皇子阿哥们也全由礼部官员来指挥,为石咏省下好些麻烦,免了他亲自去指挥九阿哥站这里站那里之类的,但也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沟通的成本,任何一件小事都要来回来去地说上好些遍。

值得石咏欣慰的是,十三阿哥的腿疾终于在太后万寿之前转好,这一位也终于能在这一天和兄弟们站在一处,齐齐向太后贺寿了。

但是贺寿的人里,依旧没有大阿哥与二阿哥两位,看起来康熙皇帝是拿定了主意,终身不让这两位重见天日。

待到太后万寿这日,人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出“重头戏”,但在康熙皇帝严令之下,无人敢向太后“泄密”。太后万寿这日已是初冬,日头早早就斜了下去,天边只余一点微光。

慈宁宫里早就将一切都料理停当,石咏则与十六阿哥一道,在外头候着。

这时候魏珠匆匆忙忙奔出来,对两人说:“是时候了,皇上已经请太后入座了!”他又转向十六阿哥,“十六爷您也得那边了……”

十六阿哥得过去与他的兄弟们一道候着。他临走之前拍了拍石咏的肩膀,小声说:“想好求皇阿玛什么赏赐了吗?”

石咏老实地摇摇头。

“要我是你啊,我就要皇阿玛给赐个媳妇儿!”十六阿哥像过来人一样,拍拍石咏的肩膀,“毕竟也老大不小了。”

石咏心想:这年头,为啥男人们也习惯性地催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