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我在红楼修文物 > 第125节

第125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石咏知道贾琏是在开玩笑,也不与他置气,反倒是扶着额头有些发愁。

贾琏的话道出了一个事实,这世道重“礼尚往来”,送礼是门相当复杂的学问,要比后世大学毕业后同学结婚他给送份子钱复杂得多了。

他刚穿来的时候,石家尚在温饱线上挣扎,再加上母亲与婶娘寡居,不与旁人往来走动,这礼,自然是能省就省的。可是一旦熬到石咏当差,认识了新的朋友、同僚,又与本家亲眷恢复了往来,这送礼与往来人情,立即放上议事日程。

石咏在这一方面是短板,毕竟石家这里没有任何旧例可以参考。石咏少不得请教请教贾琏,问问像他与丹济这样的关系,该当送什么礼。贾琏自己从未在衙门里当过差,但毕竟是大家公子,又是通晓庶务的,当即指点石咏几句。石咏便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赶紧谢过贾琏。

贾琏却笑:“这有什么?反正你送丹济的,下回丹济也一并要还回来。”

石咏听了这句,顿了片刻才反应过来,礼尚往来,现在他贺丹济新婚,回头他成亲的时候丹济少不了再还上人情,这与后世一样。

然而至于他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寻着自己的姻缘么……石咏老脸一红,赶紧岔开话头:“琏二哥,你上次送来一藤箱东西,我那儿还没拾掇完。早先见那里头还有好些‘柴、汝、官、哥、定’,回头我慢慢一件件修起来再给你送来。”

“柴、汝、官、哥、定”是宋代名窑,此前石咏粗粗看过,除了那两件汝窑器以外,另有些瓷片与残片来自其他几窑,此外还有些明宣窑成窑的小件。石咏以前在研究院是专业干修复这个的,这时候信心满满,恨不得给贾琏拍胸脯。

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即便在这个眼下的这个时空,也是身价不菲。哪怕是残片修复件,在琉璃厂的古董铺子里也能叫上不低的价钱。相比之下,明代“成宣永嘉正”这些,就要略次一些。

贾琏听到这里,双眼一亮,倒也非是他爱财的缘故,只是听说竟然还有好东西,越发喜出望外,连连拱手道谢。

少时石大娘命李寿过来招呼,留贾琏用饭,贾琏欣然应了,吃了饭才走的。

石咏回到自己的东厢,早先贾琏送来的那只大藤箱还放在屋角,里面是那些瓷器与玉器的碎残片。他再度望过去的时候,多少还是生出些挫败感:头一回送走这么多件修复的文物,却是一件都没法与之交流。

这固然与最近各种喜事白事接踵而来,他分身乏术有关。他没法儿集中精力修复文物,而且也并没有投入多少感情,便自然得不到回报。

此时此刻,石咏很想静静。

近来他的精力分得太散,没法儿专注在一件事上。这与他的本性有所违背,说到底,他从来都是那个能耐着性子修复文物,一坐坐俩小时的研究员,习惯单线程执行任务,可是一旦将他的精力打散,石咏便渐渐觉得有些无所适从了。

他觉得需要一个机会,好好放空一下,重新审视自己。

说来也巧,十六阿哥这时候笑嘻嘻地来找石咏:“小石咏,随爷出城办差去!”

作者有话要说:1文物囊匣的描述参考度娘。

第149章

十六阿哥来找石咏, 主要目的是拉他去检视雍亲王府赐园“圆明园”的进度。石咏名义上是营造司的主事,随上峰前往检查赐园的修筑进程, 的确是他的分内之责。

岂料十六阿哥偏生提前了拉他在休沐日之前一日出城往海淀过去, 就是为了早早将差事料理了, 然后休沐日在城外好生松快松快, 游山玩水,到了晚间再回来,这样什么也不耽误。

石咏难免要在心里竖起大拇指, 觉得十六阿哥这心思真是活络:这不就是古代版的拼假么?接上休沐日拼个小长假, 这海淀两日游定能很圆满。

因是办差,所以石咏不能带弟弟石喻同去, 只能好生哄哄小朋友, 让他在家好生照顾两位母亲。

到了日子,十六阿哥带了小田和两名侍卫, 石咏则带了李寿, 六个人一起快马出城, 只一个时辰的功夫,就已经到了华家屯。

此时康熙已经正式为“圆明园”赐名,皇帝本人御书的园名三字牌匾已经挂在园子正门上方。

石咏等人一起下马, 自有负责营建圆明园的工匠迎出来, 恭迎十六阿哥与石咏。其中两名工匠与石咏很熟,就是上次与他一起修缮西华门的那两人。他们见了石咏,忙不迭地下拜,脸上都露出欢喜, 可见上回大家伙儿一起修缮西华门处下来的感情,真的很不错。

十六阿哥没有多说什么,立即开始由工匠们带领着巡视圆明园内的建筑。

石咏则一言不发,默默随在十六阿哥身后,打量这座日后将成为“万园之园”的东方园林。

然而此时的圆明园,只是一座藩邸赐园,规格不能越过畅春园去,所以远不及后世的规模。一入园子,经过前爿建筑,便立即是一片水面,分成前后湖,筑有些亭台楼阁,占地不广,不及后世圆明园全盛规模时的五分之一。

十六阿哥站在前湖跟前,张望一圈,随口问:“就是这些楼宇了?”

这时候一名五旬上下的工匠上前答话,称:“是,就是这些了!烫样已经交雍王爷看过。王爷点了头的。”

石咏瞅瞅这名工匠,他早先听熟识的工匠吕百年提过这人,这一位叫做雷金玉,是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的第二代传人。他口中所说的“烫样”,就是宫宇建筑的立体模型,多用纸张、秫秸和木头等制成,将拟建建筑按比例缩小,以供皇帝御览;在这里,则是请园子将来的主人雍亲王过目。

见到十六阿哥颇为吃惊,旁边雷金玉赶紧压低声音说:“雍王爷当时提了一句,内库没钱,先这么着吧!”

十六阿哥“嘶”的抽了一口气,心想:四哥竟然还想着为他省钱?

要知道,此前礼亲王修园子,可是老实不客气地指使内务府花了一大笔钱的。

他可不知道雍亲王本人执掌户部,每哪一年不面临捉襟见肘的境地的,因此素习俭省,能省一点是一点,此刻想着皇阿玛的内库也不宽裕,便命雷金玉设计赐园的时候尽量将建筑与景致减少些,园中的河流湖泊也只是稍加清理疏浚,补种些花木,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

然而这雷金玉却不愧为“样式雷”的传人,将这园内景致设计得极为别致,此刻十六阿哥与石咏立在前湖跟前,远远眺望,只见远处堤岸亭台掩映,绿柳成荫,景观疏密有致,倒也并不觉得太空旷,反倒成了一处自然清新的景观。

石咏难免感慨。

三百年前的圆明园,竟然是眼前这副样子。

此间恐怕还没有人知道,不出十年,这圆明园就将扩建,并正式成为中国皇帝的“夏宫”,此后历经一百五十多年的经营,成为史上空前绝后的“万园之园”。

当然,也更加不会有人能猜到,这座在园林史上大放异彩的东方瑰宝,竟会经历那样叫人不忍目睹的浩劫。

此刻雍亲王修整赐园,一切以简约自然为要,并事事为内库考虑,不敢有丝毫的铺张浪费。此人登基之后,扩建皇园,也以兴建功能性的殿宇为主。唯有到了他儿子乾隆的手上,这座园林才真正有幸成为“万园之园”。

可若不是乾隆皇帝生活奢侈、大兴土木、任意挥霍,耗费国帑,并放任大量贪官蛀虫,中华国力又何至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迅速由盛转衰,终令这样伟大的园林艺术遭受那样教人痛惜扼腕的创伤?

石咏想想此刻的乾隆皇帝,竟还是那样机灵可爱的一个“雪团子”,此刻他真的很想拎起对方的耳朵说:“你爹其实挺不错,别学你爷爷了,好好学学你爹!”

旁边十六阿哥见石咏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十分好笑,低声问:“小石咏,想起什么了?”

石咏:……

“没,没什么,就觉得雷师傅匠心独具,雍王爷眼光不错。”

说实话,雍正的审美确实很高明,至少比他儿子高明多了。石咏不由得又想起那个雪团子,手痒想拉拉他的耳朵,让他多学学他家老爹的审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