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我在红楼修文物 > 第116节

第116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九阿哥想:原来还是要给小格格攒嫁妆。

“这事儿,我过两天再来找十三弟,详细议一议!”九阿哥问过这句,掉脸就走。

三日之后,九阿哥拿到了他名下玻璃厂新做出的一炉玻璃器。这一炉玻璃器,正如石咏所言,用了白花花的精盐做澄清剂,做出来的玻璃果然气泡少了好多,但是毕竟没有将气泡彻底去尽。此外,那玻璃的颜色依旧是绿油油的,九阿哥心想:还好不是用来做帽子……

他知道石咏那天并没有说谎,食盐确实可以做澄清剂。但是石咏那边所掌握的制玻璃技术,远远多过他的工匠们所能想到的。若是全凭自己摸索,这玻璃还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做出来,倒不如真如十三阿哥所言,干脆双方合作一把。

他去向八阿哥打了一声招呼,八阿哥此时病已稍愈,但人还是没什么精神,只微微点头说:“哥哥这里是无妨的,你若愿意,便去吧!”

九阿哥便去寻十三阿哥。这时候石咏已经将“加盟连锁”的契约条款都拟妥,由十三阿哥带着,一起与九阿哥详谈。

“你的意思,要得你指点制平板玻璃的工艺,就只有这两条路可以走?”

九阿哥望着眼前的这一份契纸,在心里飞快地计算着利弊得失。

十三阿哥与石咏给出了两个选项,一个是一次性付五千两银子,石咏这边交付技术,包教包会,但是教会了以后就再不管了,以后两边各自做各自的生意,互不干涉,互不相扰。

第二个法子则是石咏这边抽成,算是以技术入股,入五分的干股,以后有了新技术、新设备,也一样会通知九阿哥这边,帮他们一起做技术升级。毕竟以后九阿哥的玻璃厂赚得越多,石咏他们就也赚得越多。

九阿哥想了片刻,又问:“这种……加盟……”

他觉得这名字实在是太过“拗口”,无奈石咏就是这么起名字的,并且一早写在了契纸上。

“……是只放给我一家还是以后别家都可以加入?”

这个问题,十三阿哥早就与石咏商量好了,当即回答:“我们每一省只选一家加盟。所以九哥在本省尽可以放心,若是直隶这边您先加盟了,那么直隶就不会再有第二家加盟的。这些都可以在契纸上写清楚,若是我们这边有违背,甘愿受罚的。”

“但若是九哥您在直隶这边加盟了一家厂子,却要管着我在广东不能再寻人合作,这就有点儿过了,九哥,您说是不是?”

十三阿哥笑着问九阿哥。

九阿哥眯缝着眼,望着石咏,看了半天,突然说:“好!直隶我许你入五分的干股,此外山东、山西、河北、江苏四省,两万两银子我三天之内送到,其他省份,爷眼下还顾不上,再说!”

石咏脸上也忍不住露出笑意,心想这九阿哥果然是个贼精贼精,极会钻空子的。他只在直隶一省选择了技术入股的方式,其余四省都选定了一次性技术买断。然而都是九阿哥的产业,石咏在这边教,难道其他几省就不会跟着学么?

但是石咏知道,比起其他几省,直隶地方对玻璃产品的消费,不是数一,也是数二了。做人不能太贪心,回头九阿哥投入了大本钱,自己却能平白抽五分的利,已经是捡了大便宜了。

十三阿哥在一旁则苦笑:“九哥好魄力!弟弟总算是见识到了。只盼其他几省九哥还能给弟弟留点儿财路。”

九阿哥得意地点点头,随后命随身侍奉的管事过来,与十三阿哥府上的幕僚,和薛家一个专门管文书契纸的掌柜,再加上石咏,几个人逐字逐句地将“平板玻璃”的加盟生产契约敲定,回头这边九阿哥与十三阿哥立即用了印。而九阿哥那边一转头,已经是两万两银子的银票送了过来,效率之高,着实令人咋舌。

石咏则送了一口气,心想,下一步,技术升级和兴建厂房的钱眼见着就有了。不过仔细一想,他竟然空手套白狼就套了这两万两下来,心里还是非常得意的。

收到银票的第二天,正值石咏休沐,他立即跑了一趟城外玻璃厂,指导九阿哥手下的工匠们做玻璃。

除了那名叫“铁牛”的年轻工匠之外,这边玻璃厂还有工匠十几人,绝大多数来自于山东颜神镇。上次那个使劲儿摔他的工匠姓梁,叫梁道德。石咏很是不忿,明明这人急起来就一点儿没有道德,却偏偏要叫“梁道德”。

石咏当着所有工匠的面,把制作平板玻璃的整个流程都讲了一遍,随即递给他们一本小册子。

那梁道德却摆手不要,说:“俺们不识字——”

石咏:……

他这算是悄媚眼抛给瞎子看了?

然而在这个时空,这正是最为普遍的情形,像石咏、唐英那样,既识文断字,又懂技术,上手能做工的并不多见,而大多数工匠则是靠着师徒、父子这样代代传承的方式,将中华文明古国的珍贵工艺传承下来,一旦遇上战乱,这技术便会失传。

石咏很能理解这种传承,他自己当年也在研究院里体验过师父带徒弟这种学习方式——在职培训,毕竟很多工艺美术的技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亲自上手,才能体会这里面复杂的门道和精妙的技艺。这些技法便无法见诸文字。后世或许还能考虑用图像、视频来保存,然而在这个时空里,代代相传,或许是唯一的法子。

然而这平板玻璃的制造却不同,造这种最普通的平板玻璃,是可以量控的,用多少材料,加多少“澄清剂”,搅拌多长时间,退火窑里要放置多久,一切都可以计量,并通过这个控制质量。

石咏当下随口叫来了这玻璃厂的管事,当着所有人的面儿说:“这本册子上,记着做平板玻璃的所有要领,存放在你这儿,以备不时之需,另外九爷要是感兴趣,不妨也让他看一看。”

石咏做这本册子,其实是受到唐英的启发,唐英曾著有《陶冶图说》,这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本系统记录陶瓷工艺流程的著作。唐英画工卓著,因此亲手绘制了不少流程与场景的图样,辅以文字,能让后人得窥当时制陶工业的全貌。然而石咏这本册子,却因为时间紧迫,画就来不及画了,上头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记录着各种配比、时间之类,哪怕将来不是梁道德等人在此,换了其他的工匠,能读懂这册子的,也能根据这个,将平板玻璃给做出来。

石咏给的这本册子,管事自然也知道意义重大,非常重视,小心翼翼地藏起来,生怕泄露出去,九爷见责。

石咏则又寻来玻璃厂的工匠们,将整个平板工艺细细地与他们说清楚。他发现这些工匠记性都非常好,只说一次,他们便能记住,并按此照做。

早先九阿哥的玻璃厂始终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就是去除杂色,令玻璃无色透明如水晶。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加入一定比例的硝石而已。然而加入硝石的多少,则要视玻璃料的情形而定。

石咏教会工匠们如何判断玻璃料的质量,并如何计算硝石的数量,让他们试了一次,梁道德等人就立即烧出了纯净无色的一窑玻璃。

其次就是将气泡去尽的“澄清”工艺。上回石咏已经告诉九阿哥,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就可以充当“澄清剂”,除此之外,还有一样诀窍,就是搅拌玻璃熔液的时候,不能直接用钢钎去搅,而是要在钢钎顶端装一个陶土烧制而成的中空圆筒,用钢钎推动这个圆筒去搅拌1,只要够耐心,搅拌的时间足够长,就能将玻璃熔液中的气泡基本去尽,同时玻璃熔液也流动自如,没有半点凝重滞涩。

这么着,在石咏的指点下,当九阿哥玻璃厂的工匠们将第一块厚薄均匀、纯净无色的平板玻璃切割出来的时候,这些工匠们纷纷捧着这片明净的玻璃发出赞叹与惊呼,几乎无法相信,这竟然是他们亲手制出来的。

自梁道德往下,所有的工匠都跪倒在石咏面前,感谢他教会了他们这些素昧平生的普通人一项可供谋生的绝技。铁牛则格外老实,冲石咏就“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响头,大喊一声:“师父!”

石咏赶紧偏身让开:“别,我不是你师父,是你们爷请我来教你们的,不是我要来收徒的!”

铁牛则头一回听说这种事,竟还能有契约教授制玻璃的工艺这回事儿,愣愣地还跪在原地,醒不过神来。

九阿哥却捧着石咏所写的小册子看不懂了,问玻璃厂的管事:“他真就那么实诚?”实诚到可以将所有的工艺写下来交给旁人?难道他就不怕自己将这小册子泄露出去,届时全天下的人就都会做平板玻璃了?

想到这里,九阿哥突然有点儿肉疼,面对这么实诚的傻小子,他那两万两银子,根本就不该付出去的。只需直隶一省的玻璃生意分给傻小子五分的干股,回头无论哪里有了技术问题,直接去问他便是。自己在其他几省建玻璃厂,根本不需要让这傻小子知道。

九阿哥算了等其他几省建玻璃厂的投入,产出平板玻璃的时间,冷笑一声,道:“算了,爷现在还都顾不上南边的省,先顾着北方再说!”

十三阿哥这边的人,贾琏薛蟠等,则自有另一番打算。这平板玻璃上手快、铺开容易,等两三个月之后,这玻璃,京城的平板玻璃价格必然应声而降。

贾琏有些担心,便问起石咏的意见。

石咏这边却说:“不怕,旁人压价,我们也跟着降就是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