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乱世生存攻略 > 分节阅读 37

分节阅读 3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八月乡试同样考三场,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每场考三天。郭逸免去这一遭,又要担心沈瑜受罪,叨叨嘱咐个不停。

沈瑜却是眼看着叔叔考过来的,并不像其他同窗那么紧张。

沈瑜虽是在庄上守孝,还花了许多时间研究农事,但也没落下做文章。他更是趁着免去每日的课业,有了时间,将周旷借来的书翻来覆去读完。

肚子里有这些经史子集打底,做文章时典故,文辞也变得婉约含蓄,不再像昔日那样古朴直白。

连周旷看了他近日的文章,都点头道:“显宗兄也喜欢这样细腻婉转的文字,依我看这科,你若是能踏踏实实做完文章,断乎不会落第了。”

周旷还是怕把他捧得太高,婉转了些,又强调了踏踏实实四个字。他也知道这个学生着实不善诗文,便叹道:“最后一场,你若不考就不考吧,若作出的诗文匠气太重,反而引主考不喜。”

沈瑜深深一礼,接着回家备考。

须知,乡试不像童试或是春闱,还分个一二三等,不管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都是能去应春闱的举人,都一样值钱。

沈瑜谨遵老师的叮嘱,三场考下来,文章做得又好又快,诗词书画一字未答。出了考场,把做好的文章默写交给老师后,他便安心回国学复习,等放榜。

事实也证明,周旷的判断并未失误。乡试放榜,沈瑜又拿了个解元。

国子监也一下子热闹起来,郭逸深感与有荣焉,拉着沈瑜又去喝酒,又要给他庆祝操办。“叫那些看不起的教官好好认清楚,是不是随便哪个宗室外戚,都能考出解元来!”

“悠之,这些话我都未往心里去,你也不必当真。”沈瑜虽然这么说,看见自己那位仿佛大松一口气的友人,也微微笑起来。

之后要由知州举办鹿鸣宴,宴请这帮举子们,吟诗作对,互相唱和,这正是一桩喜事。不过搁在沈瑜头上,却有些为难:他是解元,是第一个出来作诗的。若是只是寻常的谢恩诗,提前做好五言七言也就罢了,可若是指定韵脚或是主题……

沈瑜有些头疼。

就在他拉着周旷,临时抱佛脚时,一桩大事传来,免去他的忧愁:建宁帝驾崩了。

建宁帝病重,已经有一段时日。若非当初实在病弱,他也不会主动要太子监国。而既是如此,他也隐隐担忧,毕竟,太子还是太年少了。

好在吴君翊做得不错。

他继承建宁帝的法令,在丞相的辅佐下,主持朝会,批改奏折,多看少说,搏得朝臣的一致支持。

在这种情形之下,建宁帝顾不上担忧儿子权势过重,而是思索着终于能安心去见列祖列宗,在硬撑着给小儿子取名为吴君佐,由卫国公晋为寿顺郡王后,他握着吴君翊的手,含糊不清地嗫嚅:“你要……好好……”

这句话没能说完,吴君翊只觉得手上的力道一松,再去试鼻息,已经全无。

建宁帝终于撒手人寰。

“父皇!父皇!”吴君翊朝殿外呼喊,“太医,太医在哪里!”

他这些年来习惯了喜怒不形于色,却终究在意识到父皇将要离去时露出慌乱的一面。

“殿下请节哀,陛下……陛下已经驾崩了!”太医梗着脖子,提心吊胆地说道。

汪美人已经晋升为婕妤,闻讯赶来,在建宁帝榻前哭得一度昏厥。她的确是真心实意。她诞下一子,正是趁机固宠,为儿子博取筹码的时候。

可……建宁帝就这么去了,丢下她和才三四岁的儿子,在宫中,还不是任新帝揉搓!若新帝有意防着她这个孩子,他们又该如何是好!

相比起,张婕妤就冷静许多,抱着女儿跪下,低低啜泣,等候新帝发话。

吴君翊呆呆看着神情恐惧的太医,还是皇后匆忙赶到,喝退了那些人:“你们无能,没能救陛下,太子不治罪,留在这儿是还有什么不满,还想讨赏不成!”

太医们如释重负,纷纷告退。

“太子!”皇后低声喝喝道。

吴君翊终于回过神,抿了一下干裂的嘴唇,吩咐自己的太监:“去请……丞相,与各位尚书大人。”

贾丞相和其他几位元老匆忙赶来时,只听见乾清宫内一片哭声,他们慌忙进正殿叩拜恸哭,等了好一会,终于看到吴君翊从内室中走出。

“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由贾盛德带领大臣们三呼万岁,这是确定了新君的身份。接着,贾盛德出列,朝那位喜怒不明的太子说道:“殿下身为太子,如今陛下驾崩,请您早登大位,以安天下。”

“由钦天监选日子吧。”吴君翊面色疲惫,他挥挥手,“至于其他,暂且搁着,孤……孤要先操持父皇的葬礼。”

第51章 第 51 章

建宁帝驾崩的丧报已经自宫中发出,百姓纷纷脱下亮色服饰,妇女们摘下金首饰。绸缎铺的白布卖的飞快,屠夫连刀具都收起来,四十九日内不准屠宰。

文臣武将则换上冠服,匆匆赶往宫中。有品级的妇女也要按品级妆戴后,入宫同妃嫔一道随皇后行礼服孝。

宫中卤簿、大驾全部设齐,吴君翊双眼通红,脸色苍白,带领宗室大臣们行礼叩拜,将建宁帝入殓。

入殓后,梓宫还要在乾清宫停放一段时间。

建宁帝迁都后,便令高僧挑选风水宝地开凿陵墓,好在两年前堪堪建成,倒不至于过分忙乱。二十七日后,梓宫便可下葬。

在准备建宁帝的葬礼之余,还有另一件大事,就是新皇登基。

这是先帝驾崩后的第一次朝会,偌大的奉天殿,一排排站满了文臣武将,鸦雀无声。正中的金銮宝座却空着,只有一个身穿玄色衣袍的少年于台阶上负手而立。

他看着年少,可身板硬朗挺括,除了头上的金冠,别无佩饰,却和那身素净无纹的玄色衣袍一样,大气磅礴。一张标致的瓜子脸上,一双剑眉有棱有角,犀利的双目扫过群臣。

吴君翊离那个位置只有一步之遥了,可他却毫不焦急,而是就站在旁边,慢条斯理地听着李起一条条念着丞相拟好的旨意。

建宁帝驾崩,高公公一点没耽误,当晚就一条白绫吊死了。他身为一直跟随建宁帝的人,揣摩人心的能力登峰造极。他清楚自己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私密。新皇未必会容得下他。而他干脆一死,反而能为收养的侄子赢得几分眷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