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乱世生存攻略 > 分节阅读 25

分节阅读 2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平。

他的几个儿女都不让人省心。女儿远嫁,一年难得一封书信。大郎虽有功名,一直在外头做教书先生的活计也不是个办法,他还不想让儿子们重蹈自己的覆辙,得想想办法。二郎呢,如今也算不错了,只可惜膝下无子,宗祀断绝。三郎就更不用说……哎,儿女都是债。

沈穆在屋子里叹了一晚,等到入更,才听到门外的声音:“父亲,儿子回来了。”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还吃酒了?”沈穆一闻到扑面的浓重酒气,就露出愠怒之色。

沈泰在父亲面前还是一副恭顺模样。他穿着裁剪得当的新衣,难得的面色红润,看着红光满面。“在外头遇到几个同年,一起作诗,耽误些时候,请父亲勿怪。”

沈穆许久没见小儿子这样有活力,一时心也软了,不再责怪他深夜醉醺醺归来的事。“赶紧回房收拾收拾,叫厨房熬一碗醒酒汤,否则明天有你吃苦的。”

沈泰乖乖应下,转身时突然想起来一事,又扭回来说道:“对了父亲,冯远道大人回京复命了。”

“你怎么知道?”沈穆一愣,心里冒出来的第一个疑问竟然是这个。和同年们吃酒,那些个还未步入仕途的试子是怎么打听到朝廷大员的消息的。

沈穆本是顺口一问,沈泰却蜷起眉,抿紧嘴,声音都冷淡了许多。“父亲以为只有大哥和瑜郎才能打听到这种消息,我就是个没本事的么?”

沈穆对小儿子心中有愧,也不再追问,而打圆场道:“冯大人于我们有恩,既然他回京了,若是有机会,也该去拜谢他。”

“正该如此。”沈泰硬邦邦留下这句话,转身告退。

“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胁低,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脚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鷖。纤纤束藁亦可赍,何用繁缨与月题,竭从畦东走畦西。”

孙助教的手指从光滑的纸张上划过,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而一字不错地背出那纸上的诗歌。

“这是什么?”沈瑜有些好奇。他听着,这写的头高腹低,背如覆瓦,还能在天地行走,可不就是说那秧舟……不,秧马的吗?难不成是楚王殿下找人作的?

孙助教移开手指,微微一笑:“这是太子殿下为新制造的农具秧马,托以农人自述语气所作的《秧马歌》。”

沈瑜的心猛烈地跳动一下,楚王没有食言,他果然将此物献给了太子。太子还作了这首诗,岂不是说他也很看重此物?

但凡文人,难免都有些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情怀。沈瑜刚刚才迈过秀才的门槛,不成想随手做出的玩意就已经惊动了太子,心里的激动与忐忑,也是情理之中。

孙助教莞尔,停下念诗。“现在街头巷尾都已经传开了。你从前总推脱说诗词太靡丽艰涩,我觉得,你也该好好学学这诗怎么写,不必写那些虚无缥缈之物,只是咏事咏物,也可以描摹精准……”

孙助教说了半天,才发现平日最用功的学生眼神飘浮,俨然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他索性停下来,问道:“伯瑾,你这是怎么了?”

这一声唤回了沈瑜的注意力,他格外歉疚地说:“先生,抱歉,学生方才走神了。”

“可是因为最近休息的不好?你刚结束童试,没必要给自己加那么多课业。”孙助教没有急着继续讲诗,而是关心起沈瑜的身体。这也让沈瑜更加愧疚了。

沈瑜犹豫了一会,此时正是午休,明伦堂其他的助教大都去吃饭,或是在午休,周围并没有注意。沈瑜自忖在老师面前没什么可隐瞒的,便如实解释道:“学生身体无碍。方才出神乃是因为……这秧马,正是学生所造。”

他说得平淡无波,孙助教却激动得连文人形象都不顾,一转眼小跑着冲到他面前。“你说得,当真?”

“当真。”沈瑜说。既然已经说出来了,他也不再隐瞒什么,便把自己去农庄上,发现农人插秧艰难,所以萌生了制造一农具的想法这些和盘托出。只模糊了与楚王偶遇,后又几次登门拜访这一节。

文人都看重清誉,沈瑜也不知道老师对楚王印象如何,生怕他对秧马也有偏见。

“学生还没下场,怕此事传出去张扬,便命人将此物,与使用方法送去楚王府的农庄上,没想到楚王真的把它献给了太子殿下。”沈瑜轻描淡写,突出了楚王的功劳。

孙助教仍有些不敢相信,他这学生,才不过一十三岁,这个年纪,旁人家的孩子兴许还五谷不分,沈瑜就已经会制造农具啦?“你怎么有如此巧心,能想出这样的法子?”

“这也不全是学生的功劳。”沈瑜也想到会有这么一问,便皱皱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学生从前住在庄上,也常常与农人交流,帮他们改进农具……不过进京以来入了书院,机会也少了。”

“好,好,这是好事。”孙助教连连赞叹几声。他也出身庄户人家,知道稼穑艰难,又一路随帝驾南迁,见识过受灾的百姓的模样,所以不像其他那些提及农事便嗤之以鼻的清高文人。

他也十分受触动,沈瑜这么个小学生能舍下身段去做这些,是真的心地纯善,而相比之下,他们这些抱负远大以身许国的成人,所做的却少的多了。

欣喜之余,孙助教不忘嘱咐沈瑜道:“你做得很对,此事不宜你出面。你也不要告诉他人了。”

沈瑜老成地说:“这是自然,只是学生对先生,却没什么可隐瞒的。”

孙助教绕着桌子转了一圈,勉强平复了一下心情。“你先回去吧,回去好好看书,我……我还有些事,要出去一趟。”

孙助教说到最后,有些恍惚,沈瑜担心地看了他一会,才说:“那,学生就先告退了。”

孙助教怀着一腔无法与他人分享的激动之情,好容易挨到晚上散值,期间还强打起精神给学生答疑,应付同僚的关心,终于离开国子监,便匆匆忙忙回家,收拾了五色点心两盒,年里的腊肉火腿,还有一对玉镇纸,第二天一早就去周府递了帖子。

周旷正在家中,收到学生的拜帖,还有些礼物,心里正纳闷出了什么事,便把他叫进来。“前两日不是刚来过么,怎么又匆匆忙忙跑来了?”

“老师,您还记得之前给我的太子殿下的诗作吗?”孙助教行过拜礼,坐下之后,便迫不及待地问。

“太子所作的《秧马歌》吗?老夫年纪还没那么大呢,自然记得。”周旷不满地瞪了一眼学生。

那日太子殿下将自己所作的诗拿给他请求指点,周旷原本以为他仿效建宁帝,还有些生气,正要硬邦邦地拒绝,却被那纸上诗歌的题目吸引了注意力。《秧马歌》,听上去似乎与稼穑有关。不像一般的宫体诗,这是什么?

周旷心里起了好奇,便一目十行地扫完。他惊讶地发现,这首诗是借农人之口描述一种插秧所用的农具。而且结尾处那句“锦鞯公子朝金闺,笑我一生踏牛犁,不知自有木駃騠。”竟隐约有些讽刺的意味了。

吴君翊耐心等他看完才说道:“楚王庄上的农人制造了一种农具,名曰秧马。学生有感而发,作了这篇诗,希望先生能指点一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