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叩关三界 > 分节阅读 14

分节阅读 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你一个号儿,我走了你就给他打电话,就说我让你打的,让他来等着。”

严梅说:“谁呀”

干红说:“一个开出租车的,拉过我。”

干红说的就是她第一天拉活儿,打车回家,人家没朝他要钱的那个司机。干红始终没忘了那人。

干红今晚真拉了一个醉鬼。这家伙是他同事把他扶上车的,替他给的“代驾费”,告诉干红他家的住址。到地方了,干红停下了车,说:“先生,到你家了。”

醉鬼冲干红咧嘴笑一下,拉开车门,一条腿就迈出去,看上去,没什么问题,像可以自主控制自己的行动,干红就开这边车门,走出去。往那边一看,没见到人,干红吓了一跳。心里想:活见鬼了,明明看他下车了,怎么转眼就不见了干红赶紧绕过车头到了车的那一边,见那人趴着,头顶在地上,撅着屁股往起拱呢。干红双手拄着膝盖,弓腰看那人,见那人额头上有血迹,不禁一愣:看他现在这个姿势,他是推开车门,就大头朝下一头攮在了地上,这一下应该不轻。给人代驾虽然没有义务照顾雇主的身体状况,但毕竟他是从自己驾的车里走出去,受的伤。怎么受的伤谁的责任有时就说不清。

干红蹲下身子,看着那人说:“怎么样,你行不行啊”

那人笑了,说:“我没事儿,再,再不喝了,还不,行吗”

干红说:“用不用我扶你一下”

那人还是笑,说:“你也,扶,扶不起来我。”

干红心里话:就你那小体格,我能用咯吱窝把你夹起来还瞧不起我

虽是这么想,但她未上手。严理文对她说过,咱们拉的一般都是喝酒的人,别跟他们有身体上的接触,有点啥事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可别赖上咱们。

干红站了起来,往十几步远的一幢别墅看了看。根据这人同事告诉的地址,那幢别墅应该就是这人的家。干红忖几忖,走了过去,按响了门铃。

不一会儿,门开了,一个脸上敷着面膜的女人出现在门口,一幅拒人千里之外的神气对干红说:“找谁”

干红说:“不找谁。我是开代驾车的,人,车,我送到了。”

干红用手指一下车。

女人认识车,说:“人呢”

干红说:“在那边。醉了,下车的时候摔了一下。”

女人蹈着碎步,来到车的那一边。干红以为女人见到那个醉鬼,上手就去把他扶起来,可是,女人站直了,没动。醉鬼还在那里撅着屁股往起拱干红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还至于醉成那样吗拱不起来更不明白女人:她和醉鬼是什么关系怎么不能伸手扶一把像醉鬼满身秽物,怕粘在她身上似的。

足有两分钟,女人和醉鬼仍旧保持原来的姿势。

干红看不下去了,说:“钥匙插在车上,我走了。”

女人没应声,仍旧直挺挺地看着趴在地上往起拱的醉鬼。

干红走了。但她忍不住回头看,女人和醉鬼还是那个姿势。再拐过一幢别墅,就看不到那个“景致”了,就又扭头看了一眼,虽然看不到全貌,但从能看到的部分判断,二人姿势依旧故我。干红心里骂道:真他妈的

第27章 今晚就看效果

从村名上看,历史上,孙家夼这一带是海卫重要的手工业基地,窑业很发达:从东边大山里算起,先是“里窑村”;往西走十几里路就是现在的“孙家夼镇”。“孙家夼镇”驻地在“外窑村”;再往西,饶海边走有十几里路就是干红他们家住的“远遥村”,现在是“遥远”的“遥”,原来是“烧窑”的“窑”。“里窑”“外窑”“远窑”这三个村,只有“远窑”将“窑”改成“遥”。为什么单单它改了呢

市里通往孙家夼,在古陌岭隧道没打通之前,有三条路,都是山路。经由远遥的这条路坡度缓一些,也稍近一些,就重点修这条路,修得宽、平,以后连“里窑”“外窑”去市里也走这条路,人、车就多起来。

最早,在“远窑”村口也像“里窑”“外窑”一样,矗个石碑,上边有大大的“远窑”两个字。后来“远窑”到市里沿路修了很多包括韩国企业的厂区,还有高尔夫练习场之类的场所,感到叫“远窑”,太土了,就把“窑”改成“遥”,使人们不知道这里曾经是“烧窑”的地方,以为这里是有来历的和“远遥”南边邻近的村叫“钦村”,显然是哪朝皇帝钦点的,“远遥”离“钦村”这么近,那么,“远遥”这个村名和皇帝有没有点瓜葛你自己去想去。

远遥和外窑,若走沿海路,有十几里路,但走穿山小路也就三五里的样子。2010年,远遥修渔港码头炸山取石填海,为了运输石料方便,就把穿山小路,炸开。本以为炸开,轧平修路就完了,谁想这山土石松软,被炸开的山两边,经常有山石滚落。没办法,只好把路棚起来,上边填上土种上树木,使之成为一个隧道。这条路取名为“益海路”,隧道就叫“益海路隧道”。

“外窑”是镇政府所在地,“古陌隧道”修上之后,离市里最近,还挨着海边,空气、环境好,没几年就发展起来了。

海卫市“古陌隧道”南边,偏东南靠山的一处地方,曾经是野菊花盛开的地方,因此,取名为“菊花顶”。市政府就选了这个地方盖“官邸”,所以,十几年前,住在“菊花顶”,都是市政府的干部,那里一度设卡,不许车快开。因此,有人编了几句顺口溜:“车到菊花顶慢慢跑,市长局长正睡觉。”;

“菊花顶”虽好,但有“古陌岭”横亘在北面,挡住了去海边的道路,所以,还不是上佳居所。改革开放以后,有钱的人都往“古陌岭”北边发展,打通“古陌隧道”之后,更是趋之若鹜。因此,这里变成一个富人区。所以又有顺口溜编出来了:“当官的住岭南,经商的住岭北。”

干红认的干哥哥甘红就住在“岭北”。

甘红家在“维多利亚”居民小区对面,就是通往远遥那条路的北侧,是个二层别墅,院子很大,围墙很高。干红上次只是路过,认认门儿,并未进到里边。这次来到门前,四下里找门铃,没有找到。这时从院里扑出一只狗,在门里震人心地狂吠。有人开楼门,踢踢踏踏跑了来,听上去,不止一人,甘红的妻子邓淑娴喊甘红看狗。一时间喊叫成一团。

门开了,那天跟着去摩尔餐厅过生日的邓淑娴的小女儿娃妞探出了头,看着干红说:“姑姑”

一只硕大的狗头也挤出来,汪汪地狂叫,娃妞用腿别着它,不然它就能冲出来似的。

狗被一只手扯住了脖子上的项圈,门被打开,甘红和邓淑娴出现在门口,齐声叫干红“小妹儿”。

干红指着狗对甘红说:“哥,你这狗得整走啊”

甘红应声,说:“我拴起来拴起来”

甘红说着,扯着狗的项圈,就往回拽。干红想说什么,又止住了。邓淑娴敞开门让干红进来。干红走进门里,邓淑娴说:“我就是我家也养狗,我却怕狗怕得要命,你家的布赖迩把我吓的,混身直抖”

干红说:“我家布赖迩像你们这只狗似的这么叫吗”

邓淑娴说:“那可是的。那天我和你哥去你家,布赖迩一声都不叫。我还和你哥还夸布赖迩呢。”

干红说:“你们这狗没人训,没人吆喝吆喝。没人来你家,这狗叫不叫”

邓淑娴说:“咋不叫呢我们家差不多是紧挨着道边,有人路过,它就叫。”

干红说:“半夜也叫呗”

邓淑娴说:“半夜反正它也不管白天夜里,只要有人路过它就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