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855

分节阅读 8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宠爱有加,有的只是经年累月中积累的亲情,却没有男女之情,从不逾越雷池半步。

怎奈甄宓一天天长大,而且越长越漂亮,越来越动人,知书达理,聪慧过人。更何况,她现在已然是二十岁的大姑娘了,放眼天下,像她这么大还没嫁人的少女实在是屈指可数。闲暇之时,李利都替她发愁,可她却像个没事人一样一点不着急;只要李利一提起她的婚事,她就急眼了,毫无形象地冲上来与李利厮斗一番,打得李利只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这让李利对她一点办法没有,只能听之任之,只要她自己高兴就好。

然而不管甄宓心里想什么,李利都没有非分之念。他可以接受姐妹花,也可以和众多妻妾大被同眠,却不能接受母女两代大小通吃的荒唐之事。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需要有底线,毫无原则的处世方式断不可取,至少李利目前还做不到。

此外,登基大典之后,李利明显感到自己越来越孤独,正在朝着孤家寡人的方向发展。作为帝王,他所做的每件事都为了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无限巩固统治地位;其二,打压家族势力,摒弃个人私利,为黎明百姓谋福祉。说是两个目的,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同一目的:巩固统治。

正是因为身份和地位的转变,无形中让李利失去很多东西,失去了正常人所能享受的生活和快乐,变得越来越孤立,愈发孤独。在此之前,他和麾下文臣武将可以称兄道弟,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偶尔还能和他们插科打诨,一起逛窑子。但现在不行了,即使他自己愿意,麾下文武百官却无时无刻不陪着小心,处处毕恭毕敬,做事说话都要仔细斟酌之后才敢呈报给他,轻易不敢开口,更不敢无的放矢。

好在李利的妻妾们还没有太大变化,即便这样,她们之间还是有些改变。例如,她们之间越来越客气,越来越懂礼数,想方设法讨李利欢心,闺房之中越来越火辣,几乎达到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甚至还会做出让李利都大感吃惊的事情。为此,李利特意将她们聚在一起,好好给她们上了一堂政治课,做做思想工作,然后又是昏天暗地的大被同眠,让她们姐妹之间坦诚相见,破除她们之间尚未成型的隔阂。事实证明,他和妻妾们十几年的感情经得起考验,经过他的开导之后,内府之中的无形隔阂迅速消失,众女之间再度和睦如初,亲如姐妹。

尽管如此,李利依然感觉到她们之间还有一定的隔阂,只是暂时被他压制下去了,短期之内不会凸显出来,却终究无法根除。时至今日,真正没把他当做高高在上的皇帝之人,恐怕只有敢和他打架的甄宓。就因为这样,李利允许甄宓自由出入皇宫,并把养心殿教给她打理,还给予她很多特权,尽量让她不受约束。这是因为李利渴望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希望甄宓永远保持这份难能可贵的纯真;只有见到她,李利才会感觉自己与普通人没有两样,身心才能真正平静下来,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在李利看来,所谓的人间帝王、高高在上的皇帝,其实就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烘烤,把自己摆在所有人的对立面,自己想的是巩固统治和黎民百姓的利益,而站在自己对面的文武百官却时刻被他们的自身利益所困扰,并为此殚尽节虑,想法设法和他这个皇帝周旋。而所谓的忠臣就是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克制自己的私心和私欲,或者说他们考虑的是家族利益如何长远,真正无欲无求的忠臣并不多,寥寥无几。相比之下,武将要比文官更纯粹一些,更豪爽直白一些,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只是为了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而已,很多时候都能顾全大局。

就像眼前的情形,半个时辰前李利在皇家学院郑重宣布将于四月初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从此以后废除举荐制,全面推行科举制。

这不,前后不到半个时辰,李利还没有回宫,诸葛亮、陈宫和李儒等人就闻讯赶来了。

这并不是说他们都有私心,都不赞成科举制,而是他们第一时间察觉到科举制一旦实施,必将掀起轩然大波,从而彻底改变现存的出仕体制,其影响之大之长远,已然超出他们所能预料的范畴,后果将无法预测。

s:衷心感谢:龙游商人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第225章百年大计

事出突然,李玄、郭嘉和诸葛亮等人事先没有得到一点风声,等到他们闻讯之后,李利已经当着蔡邕、孔融等当代大儒的面当众宣布了。

皇帝一言九鼎,话已出口就不能更改,断无收回成命之理。

更何况,晋国初立,皇帝的威信不容置疑,哪怕这个决定是错的,也要将错就错坚决执行下去。

有鉴于此,得到消息的陈宫、诸葛亮和李儒三人第一时间赶到进宫,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轩然大波,以及消除由此引发的动荡和其它负面影响。

赶来皇宫的途中,他们就已经想到,十二年前西凉初定,钱粮紧缺,局势不稳,可是李利却在处境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不惜一切代价筹建太学院,并借用汉帝之名强行征召各州各郡名士前来长安授学。由此不难看出,李利当时的决定并不是盲目之举,其目的就是为了亲手筹建学院,培养出一大批青年才俊,等到时机成熟之时再将科举制推出来,用科举取士取代原有的推荐出仕,从而彻底改变现有的出仕制度。

一念至此,他们很清楚,这是李利筹谋已久的长远布局。整个布局完全是由李利独自策划的,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直到彻底揭开面纱的那一刻,他们才后知后觉。

从李利当众宣布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表明了坚定的立场和态度,全面推行科举制的决定已成定局,无论遇到多大阻力都无法动摇李利的决心。

事已至此。李玄等人也无可奈何,唯一能做的就是积极面对。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此时他们之所以跟随李利进宫,其实就是为了和李利商议科举制的利弊。如何维护朝中那些既得利益者的自身权益。这个问题不解决,可以预见,西凉境内一定会大乱子,虽不至于一片混乱,但局部动荡则不可避免。

毕竟,那些跟随李利一起征战多年的将领和各州郡的文官们,辛辛苦苦奋斗多年,其目的就是为了封妻荫子,给子女谋个好前程。可是一旦推行科举制。那么他们现有的一切就将付诸东流,自己的子嗣将来想要出仕还得参加考试,不能通过考试就无法出仕,这种结果是他们无法接受的。不能接受就必然引发他们对李利的不满,随之而来的就是局势混乱,政局动荡。倘若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势必动摇整个西凉的根基,后果将不堪设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