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851

分节阅读 85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人之上,却也是一呼百应,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奈何此刻身不由己,不管是南汉首席军师也好还是魏国世子也罢,他们俩站在人堆里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随大流。看别人怎么做他们就要学着做,而且必须聚中精神,一点不能马虎,要学就要学的有模有样,不能让人看出丝毫破绽。

不得不说,乔装改扮有时候也不见得是明智之举,反倒成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作聪明的下场就是自食恶果。庞统和曹丕二人此时就是作茧自缚,深受其苦,热得面如猪肝,痛苦的欲哭无泪,却还要佯作坚决拥护李利称帝的狂热分子,屈膝下跪,俯首叩拜。要知道,就在他们各自的帝王北魏曹操和南汉刘表登基之时,他们也没有此刻这么积极,跪在地上一拜再拜,每叩头一次还要大声地喊出口号。

不知内情的人,一定会误以为他们是李利的忠实粉丝,忠实到狂热的地步。看他们头上的毡帽直冒热气,颈项之间汗水横流、汗流浃背,热成那样,却还一边磕头一边高呼万岁,比大多数西凉将士和百姓表现的还要积极,狂热。殊不知他们这么做,完全是借着俯首跪拜的机会甩掉额头上的汗珠,趁着抬头的时机随手抹一把遮住眼帘的汗水。

就在庞统和曹丕满心不甘地俯首跪拜之际,距离他们俩两百步开外的祭坛正下方,此刻同样有一人跟随众文武一起屈膝跪拜;但是他的神情却是一脸呆滞,跪在地上直勾勾地仰视着祭坛上的李利,眼神迷茫,怅然若失。他就是诸葛亮帐下主簿,出身河内百年望族的司马懿司马仲达。

看到李利在山呼海啸般的高呼声中登基称帝,司马懿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丝毫不为所动,非但没有一点吃惊之色,反而觉得如此盛大的登基大典实在是过于铺张浪费,堪称劳民伤财,绝非明智之举。

但是随着前来观礼的各国使团也跟着跪拜疾呼之时,司马懿终于意识到此次大典的真正用意。很明显,筹备登基仪式的李玄、贾诩、郭嘉和李儒等人就是要用这种震撼效应,将此次南郊盛事传扬出来,从而赢得更广大的黎民百姓对新皇李利的认可,增加晋国的知名度,为日后一统天下奠定基础。此等伎俩,自然瞒不过深沉睿智的司马仲达。

然而,当他亲眼看到被誉为“西凉第一战将”的桓飞扛着一面大纛登上祭坛的那一刻,司马懿突然失态,隐隐感到莫名的失落,似乎失去了一件与自己性命攸关,直接关乎整个司马家族命运的珍宝。精神恍惚中,他感觉心里空荡荡的,仿佛自己的心被别人掏走了,无尽的失落和惆怅涌上心头。这些负面情愫来得突然,来的太快,没有任何缘由的莫名而来,却带给他莫名感伤。

这一刻,司马懿直勾勾地盯着那迎风激荡的大纛,死死地盯着大纛上的斗大的“晋”字。这杆大纛就是西凉建国之后的国号,出自他司马懿之口,也是这个“晋”字给他换来一次活命的机会,甚至它还为整个司马家族带来平安,并赐给家族重振门楣的机会。

小说骁骑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219章风生水起

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骁骑更多支持

献出这个字之后,司马懿一直想不通为何仅凭一个字就让李利对他手下留情,并给予他与其他士族同等的出仕机会。

这一切来得太容易了,太诡异了

难道他司马懿一条命还抵不上一个字吗如果一条命不够的话,那么再加上他两个弟弟的性命,能否与之相提并论

答案是否定的,事实早已摆在眼前。

就为了这一个字,李利轻而易举地放过了他的性命,也不追究他两个弟弟的下落,还亲口承诺允许司马家族重返河内老家,重建祖宅。

从那时起,司马懿就知道这个字在李利心目中的份量,远比他司马懿屈身投效还要重要得多。但是他想不通这是为什么,一个字的作用竟然如此之大。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李利何其聪明,地位何其尊贵,为何要向他询问国号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司马懿长达一年之久,却始终理不出头绪,想不出这究竟是为什么。

直到此刻亲眼见到这杆大纛插在祭坛顶层,矗立在李利身后,司马懿的心头突然感到难以形容的莫大失落,感觉自己失去了一件比自己性命还要重要百倍的东西。可是任凭他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却仍然抓不住头绪,捉摸不透自己为何这样失落。为何怅然若失,这份莫名之感究竟从何而来。为何自己会有如此奇怪的感觉

死死盯着迎风飘扬跌宕的晋国大纛,司马懿魂不守舍。一脸呆滞状,眼中只有这杆大旗和傲然屹立在大纛之前的伟岸身影。此刻,这个身影已经成为大汉疆域内第三位登基称帝的帝王,人世间最有权势的强大存在,他就是西晋皇帝李利李文昌。

某一刹那,司马懿隐隐抓住了什么,感觉自己心中的所有疑问都因这个“晋”字而起,或许它与自己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或者说它与整个司马家族有着某种联系。如果这个推断成立的话。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定非同小可,极有可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兴衰荣辱。

然而这只是司马懿的臆测、一时之念,根本毫无根据,以至于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猜测,认为这未免太荒诞了,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于是他放弃了继续追思下去的念头,满脸呆滞的神情迅速恢复正常,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依然羁留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驱之不散。可他现在却顾不上分神思考。因为登基大典已经结束,祭坛周围的兵马和人群已经开始整齐而有序的离开祭坛。

收起思绪,司马懿紧随金猊卫禁军迅速离开祭坛,协助各营将军疏导秩序。确保五支即将参与阅兵的战骑营率先离开,提前回城做准备;余下兵马则与二十余万百姓一起浩浩荡荡的回城,前往位于北城的李氏皇族宗庙。

一个时辰后。晋帝李利率领族人祭祀皇族宗庙,李氏亲贵之后便轮到文武百官焚香祭祀。整个祭祀完毕后。已是午后,大半天时间悄然而过。

午后。登基大典仪式中最重要的环节终于到来了:正式即位称帝。

历朝历代的登基仪式通常不会这么繁琐,此次仪式与一般登基即位截然不同。一般来说,老皇帝死了,只要他一咽气,太子即刻继位,文武百官参拜新帝就算是即位登基了,根本没有如此繁琐的登基仪式。此番李利登基称帝之所以有着诸多仪式,是因为他是改朝换代的开国帝王,每一项仪式都不能省略,必须依次过一遍,一项都不能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