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849

分节阅读 84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让我庞统刮目相看的弱冠之龄的年轻人恕我直言,子恒心机之高、城府之深,比之令尊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番盛赞让曹丕很是受用,脸上又露出了憨憨的笑容,这次是真憨,与之前的憨笑截然不同。

可惜他高兴的太早了。但见庞统话音一顿,随即话锋陡转,笑眯眯地道:“然则,令尊却是文武双全的当世人杰,还是当今天下唯一一位打败过西凉李利的诸侯霸主,其文治武功足可与西凉李利比肩。尽管我与子恒仅是一面之缘,但我可以肯定,在统兵用兵和沙场征战之上,你远不及你父亲,甚至连他一半的本事都没学到。你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揣摩别人之上,工于心计,所以你擅长与人交往,无论什么人你都能游刃有余。此一节,就连庞某亦甘拜下风,自愧弗如。

但是庞某有一言相劝,如今是乱世,天下三分,欲成帝王霸业,就必须沙场建功,惟有如此,方能根基稳固;反之,注定无法长久。”这番话有些过分了,交浅言深,智者所不为。但这恰恰是庞统的独特嗜好,他喜欢评价人物,扬长避短,给人以鼓励。此次对曹丕的这番评价却是与他以往有些不同,将长处和短处全都说出来,这无疑是得罪人的,殊为不智。所幸,庞统与曹丕隶属两个阵营,彼此没有利益关系,互不统属;再加上曹丕刚才把他惹毛了,所以他才会毫不忌讳地对曹丕评头论足,颇有当面说教的意味。

出人意料的是,曹丕听完话后并不生气,反而毕恭毕敬地对庞统揖手施礼:“先生之言振聋发聩,丕受教了,多谢先生教诲。”庞统侧身避开曹丕的揖手之礼,看向曹丕的目光愈发犀利,眼底闪过一抹凝重之色。

施礼之后,曹丕缓缓落座,扭头看看月光,语气淡漠地道:“时辰不早了,你我二人闲言少叙,回到盟约上来。现在先生可以直言相告,盟约上的条件果真不能更改吗”

庞统闻声点头,毫不犹豫道:“正是。此乃我皇亲笔手书,且事关南汉王朝兴衰,岂可更改”

“既如此,那便不改,但是先生还需答应我两个条件。”曹丕接声道。

庞统神情惊讶,诧异道:“附加条件嘛,若我不答应又当如何”

曹丕神色坚决道:“如先生不允,结盟之事就此作罢,回去我只会向父亲请罪。先生既然了解我父亲,就应该知道家父历来说一不二,即使没有荆州军相助,也能与西凉军周旋到底,不惧西凉军。反倒是荆州军就要多加当心了,李贼诡计多端,极善用兵,且麾下战将如云、谋士如雨,又有数十万西凉铁骑。我敢断言,若无我魏国相助,南汉必被李贼覆灭,而且一定在我魏国战败之前灭亡。”既然话不投机,曹丕便无须顾忌,说话很直白,丝毫不顾及庞统的颜面。

庞统闻言后脸色微变,沉声道:“魏国世子果然眼界不凡,庞某受教了。说吧,有何条件一并说出来,能谈就谈,不能谈便就此作罢。”

我的小说骁骑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216章三国鼎立

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骁骑更多支持

曹丕淡淡地笑道:“凤雏先生果然爽快,曹某便却之不恭了。

两个条件:其一,南汉大军攻破南阳郡之日,就是我魏国兑现盟约之时,届时两万战马和装备一定如数奉上;其二,贵方购买的四万金削减为三万金,却要增加五万石粮食,同样是你我两家联手打通结盟通道之后一次付。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庞统闻声后眉头紧皱,目光紧盯着曹丕,注视半晌,遂起身走到凉亭边,仰望着已经转移至东北方向的皓月,沉思不语。

此刻庞统真切体会到曹操的这个儿子确实不简单,软硬不吃,心机深沉,而且极为执着,称之为固执丝毫不为过,端是难缠得紧。此子年龄不大,却继承了奸雄曹操的秉性,多疑善变,狡诈顽固,并且手段强硬,准确地说应该是心狠手辣。

却也正如庞统所说,曹丕其人太过工于心计,对人性的把握很准,却没有多少军事才能。只顾着催促南汉率先出兵,却忽略了一旦南汉攻打南阳郡,李利首先要对付的不是南汉大军,而是调集重兵围困北魏;否则,西凉军就不敢轻易南下,唯恐曹操率军偷袭其后方腹地。

不过庞统也知道,曹丕认识不到这一点,但其父曹操一定想得到。并且能够妥善应对,从而确保他魏国的利益和战略目的。对于奸雄曹操。庞统心里还是十分钦佩的,认为他是世间屈指可数的乱世霸主。足可与西凉李利相提并论。

正如他方才所说,西凉李利自起兵以来纵横天下,百战不殆,唯一一次战败就是败在曹操手里,而且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败。因此,曹操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够与西凉李利一较高下的诸侯,凭此战绩,曹操就不愧为当世雄主。

想起北魏皇帝曹操,庞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眼下这座长安城的主人。再过几个时辰就将登基称帝的李利李文昌。

庞统对李利的感觉很复杂。就在不久之前他才知道,原来李利早在五年前就曾亲笔手书,征辟他前往长安出仕,然而这份征辟手令却被庞统的祖父和兄长藏了起来,直到他被刘表赏识,破格提拔为军师之后,才见到这份征辟书信。

平心而论,庞统最为理想的明主并不是现在的主公刘表,最为钦佩的诸侯也不是曹操。而是西凉李利,最为看好的诸侯也还是李利。因此,如果五年前他接到了这份征辟出仕的书信,几乎可以肯定他将前往长安出仕。很有可能与孔明同时出仕,甚至官职比孔明还要高,因为他比孔明还大两岁。与司马懿是同龄人。

然而天意弄人,命运让他和西凉李利失之交臂。从而走上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成为对立的敌人。他的家族庞家是久居襄阳的老士族。虽然不是襄阳城中最大最殷富的世家大族,但族人大多在荆州刘表帐下出仕,真正是本乡本土,亲戚朋友和族人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如同老树盘根一般根深蒂固,故土难离。不管庞统是否愿意前往西凉出仕,他的家人却不愿意他离开荆州,更不能接受一再打压士族的西凉李利,所以李利征辟庞统出仕的书信落到他们手里,便无法再见天日,自然也不会第一时间交到庞统手上。

与李利失之交臂,庞统也仅仅是有些遗憾而已,毕竟有些事一旦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回头。更何况,自从他为刘表出谋划策成功逼降江东势力之后,刘表就对他青睐有加,短短一年之内就从郡府功曹纵身一跃,成为南汉王朝首席幕僚,荆州军的军师将军,有权调动二十余万荆州步军。对自己的际遇,庞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遂全心全意地为刘表效力,替荆州军谋划所有战事。

然而此次跟随使团前来长安,沿途之上的所见所闻让庞统大感震惊,深深地被西凉近年来的巨大变化给惊呆了。宽阔平坦的官道,来往穿梭的租赁马车,络绎不绝的大型商队,还有路边错落有致的砖瓦房,以及那随处可见的普通百姓淳朴的笑容。

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震撼着庞统的心灵,让他深切感受到李利是个值得自己钦佩的诸侯霸主,也是当今世上唯一能让他亲口承认的雄才伟略的雄主。最近半月来,每一天的见闻都让他的心灵受到一次冲击,以至于半个月下来,他隐隐有些后悔,感觉自己错过一生中最宝贵的一次机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