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803

分节阅读 80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及,首尾不能相顾。

金牛道虽说是通往成都的主栈道,然则沿途之上皆是悬崖峭壁,崎岖难行,以致行军速度极其缓慢,却对益州军在此设伏极为有利。

有鉴于此,赵云才决定由马超率领龙骧营先行开路,借助龙骧营迅疾如风的进军速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先抢占一处处有可能设伏的峡谷栈道,从而保障后续大军顺利通行。

西出昭化,翻越牛头山,便进入剑门关境内。

剑门关形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川陕交通咽喉,历代兵家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其险。益州军于栈道中狭窄处置关,以两崖嵚峙,其形如门;又因其地处剑阁南端,东西横亘,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云霄,故称剑门关。

剑门关之险峻,不单单是关隘处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关前三十里栈道近乎无路可走,过往行人必须在悬崖峭壁上迂回攀行。这是剑门关最为险峻难行的一段栈道,亦是最容易遭遇伏击的地方。

所幸,千百年来,过往行人和商旅络绎不绝,久而久之便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极其狭窄的栈道。尽管这条栈道仅有几尺宽,稍有不慎便会失足坠入悬崖,以致来往行人根本不敢在栈道上骑马通过,大多牵着战马徒步攀行;然则,终归是有胜于无,总算是有路可走。

当赵云率领的西路军抵达剑门栈道之时,不得不停下来歇息休整。

随即,赵云再次调整行军阵型,改由黄忠帐下秦弓营先行开路,并负责攻取剑门关;只有等到攻取剑门关之后,大军才能继续前行。

否则,倘若大军贸然进入剑门栈道,一旦遭遇埋伏,便立刻陷入绝境,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极有可能全军覆没。是以赵云身负十万将士的性命重托,决计不敢冒险,只能派遣黄忠率领所部兵马先行探路,伺机突袭剑门关。

s:衷心感谢:书友“深渊沙皇”、“苏州无大将”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月末最后六小时,求月票,恭祝书友们春节愉快,万事如意

第146章子龙掌军

西路军的屯兵之地是一片开阔的坡地,两边临溪,一边靠山,与剑门栈道遥遥相望,距离关隘三十余里。

近十万大军驻扎于此,营帐绵延数里,将原本十分开阔的山坡和溪涧塞得满满当当,彻底堵住了昭化至剑门关之间的通行栈道。

好在自从益州爆发内乱之后,这条栈道上便终日不见行人,更无商旅经过,是以栈道是否通畅便无关紧要,亦无人问津。

此外,赵云大军在此扎营之后,山谷两侧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便成了天然屏障,而后再将栈道南北两端的出口堵上,如此便形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天赐营寨。

然而此等天然形成的营寨却是有利有弊。

有利之处在于,只须守住南北两端出口,敌军纵有千军万马亦奈何不得他们,只能望而却步,徒呼哀叹,除此之外便无计可施。

弊端在于,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赵云大军虽能挡住来犯之敌,却也将自己困在其中。这样以来,敌人固然攻不进来,可是他们自己也冲不出去。可谓是作茧自缚、画地为牢,利弊各半,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在选择此地扎营之时,赵云便将自己帐下两千斥候和五百亲兵全都派出去,攀上西边的山峰,并驻守在山峰之上,以免益州军顺着山梁摸过来,伺机伏击大军。眼见赵云如此心细,行事极其缜密。马超甚为钦佩,于是不用赵云开口,他也将自己帐下龙骧营斥候和亲兵卫队派出去。驻守东边山头。

如此以来,两边山头上各有两千余将士昼夜警戒,足可确保大军不被益州军伏击,可以安心在此屯军扎营,好生休整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由赵云担任主将、马超和黄忠二人为副将的西路大军,其处境与周瑜、李暹率领的东路军截然不同。

尽管两路兵马出征之前都没有声张。既没有举行誓师出征仪式,也没有光明正大地向益州军宣战,都采取隐藏行踪急速奔袭的进军方式。但是。真正能够实现奇袭进军的只有周瑜、李暹二人率领的东路军,这是因为东路军走的是米仓捷径。而赵、马、黄三人率领的西路军在成功袭取昭化城之后便彻底暴露了行踪,使得奇袭夺关的作战计划胎死腹中,进而从暗中偷袭转为正面进攻。亮出旗帜。光明正大的挥军挺进蜀道,堂堂正正攻打千里蜀道。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金牛道是汉中通往成都的主栈道,即南北两地行人和商旅通行的必经之路。是以赵、马、黄三人率领近十万大军挺进蜀道,若想隐藏行踪谈何容易,无异于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能做到。

所以赵云率领的西凉军出征之时就没想过隐藏行踪,却也不声张。一路疾奔挺进,攻城拔寨。不管益州军是否发现他们的行踪。他们都不会停下脚步,能够奇袭夺关便好,若是不能奇袭便挥军强攻。

正因如此,相对而言,西路军的进军速度还是很快的。最初,大军日行百里,而后随着道路愈发狭窄难行,行军速度便不得不放缓,想快也快不了。即便如此,赵云帐下大军仍能日行五十里,偶尔还能行进上百里,行军速度最慢的时候也能日行三十里。

一路行来,蜀道崎岖难行固然是迟滞行军速度的直接原因,然则大军随行携带的大量粮草辎重亦是制约行军速度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毕竟,近十万大军劳师远征,所携带的粮草辎重数目极其庞大,至少需要携带足够大军食用一个半月的粮草供给,即十五万石粮草和其他必须物品,此外还有大军所需的军械辎重。否则,不等大军走出蜀道,便要断粮了。果真如此的话,大军必将无功而返,甚至能不能全身而退,尚且犹未可知。

还是那句话,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失就有得。

正是由于赵云率领的西路军根本没打算隐藏行踪,便无须喝冷水、吃干粮,完全可以毫无顾忌的生火造饭,堂而皇之地喂养战马。因此,与周瑜、李暹率领的东路军相比,赵云大军的生活待遇还是不错的。至少西路军将士不用忍饥挨饿,都能吃饱肚子,从而确保战斗力不会下降,不惧敌军伏击偷袭。

次日傍晚,率军前去攻打剑门关的黄忠回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