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795

分节阅读 79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如此两罪并罚,罪在不赦本将军奉劝你一句,虽然家兄对你颇为器重,却绝不容你肆意践踏军纪,恣意妄为。是以你此刻立即向都督认错请罪还自罢了,否则便是死路一条,谁也救不了你”

张飞横眉冷对,霍然抬头瞪着李暹,目光阴冷而坚定的怒声道:“要杀要剐随你,何必呱噪,某张飞岂是怕死之徒”

眼见张飞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愣头青”,典型的吃软不吃硬的家伙,李暹却不为所动,丝毫不让步,沉声道:“你张翼德确实不是怕死之人,这一点不仅是我,就连家兄亦知你是条硬汉,铁骨铮铮。正因如此,你才能活到今天,否则你早已是冢中枯骨,丧命多时了。但是,今天你若执意不肯认错,本将军决计不会再次纵容你,必定让尔身首异处,死无全尸

另外,你莫要忘了,你张飞的性命并不是你自己的,你若因抗命而死,那么你府中的族人家眷亦将被你连累,祸及满门,无一幸免。对此,想必你比我更清楚,他们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是因为你在军中效力;否则,他们何德何能得以坐拥公侯府邸,两年来衣食无忧,坐享荣华富贵

这个世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若想衣食无忧,就必须有所付出。不然的话,汝之家眷有甚资格锦衣玉食,汝有甚资格坐于大堂之上”李暹的这番话端是不留半点情面,裸地道出张飞的现实处境,话语虽然极不中听,却是据实直言,没有半分虚假。

事实正如李暹所说,自从张飞被秘密押解至长安之后,他在涿郡的亲属族人便悉数被接到长安,同他住在一起。此后,随着徐州纳入李利治下,羁留于徐州的张飞家眷也被送到长安,让他们阖家团圆。

与此同时,李利给张飞安排了一处相对幽静的偌大府邸,按其建筑规模和豪华装饰而言,应是位居三公九卿的朝中重臣才有资格入住的豪华府邸。现如今,张飞府中住着一百余口,这些人里面八成以上是张飞的族人,一成左右是他的直系亲属,余下一成则是看着他长大的邻居或与他从小玩到大的总角之交。

就因为这样,张飞被俘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他虽然是俘虏,却并非被关押在大牢里,而是整日和家眷、族人住在一起。尽管他被勒令不得走出府邸,却相对自由,在府邸之内他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随意练武、作画,与妻妾嬉戏,俨然是关门过日子,两耳不闻传外事,自在逍遥。

值得提的是,不仅张飞是这样,紧随他之后被幽禁于长安的孙权、刘备和关羽等人亦是如此。只不过他们这些人对此毫不领情,不满足于现状,仍旧对李利心怀怨恨,仍然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走出“牢笼”,逃出生天。这其中以张飞和关羽二人为最甚,他们整天想着逃离长安,且有能力逃出府邸,摆脱幽禁生活。无奈他们又有颇多顾忌,若是他们走了,那么住在府邸中的妻儿家眷和族人必将受到牵连,祸及满门。

此外,凭心而论,他们这些幽禁之人的生活待遇相当不错,住着豪华府邸,锦衣玉食,以至于同他们住在一起的家眷和族人十分眷恋这种生活,暗地里对李利感恩戴德,说是忠心耿耿亦不为过。面对这种情形,张飞、关羽和孙权三人愈发忧心忡忡,时常借酒浇愁,夙夜难寐。

与之相比,也许只有劫后余生的刘备对时下的处境颇为满意。因为李利收复徐州之后,也将刘备的家眷悉数接到长安,让他们一家团圆,过着无忧无虑的平静生活。

第135章挽狂澜,兄弟骄雄

整整两年多的幽禁生活,张飞时常借酒浇愁,既颓废又无奈,苦不堪言。

可是他的家眷和族人们却对这种生活十分满意,日子过得十分安逸,悠闲且惬意,乐在其中。

不仅如此,他的家眷和族人还时常在他耳边絮叨,劝他切莫一意孤行,遇事需冷静,不可莽撞,而后便是替李利说好话,絮絮叨叨的没完没了。在他们眼里,李利俨然是完美无瑕的仁义君子,大仁大义、大慈大悲,实为世间绝无仅有的大好人。

每次听到这些极其空洞,近乎于虚情假意的劝告,张飞便忍不住生气,却又无言以对,无从反驳。他唯一能做的便是,拎着酒坛子一顿狂饮,喝得酩酊大醉,酒醉之后耳根子就彻底清静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一醉解千愁,抛开烦恼与忧愁,在无尽惆怅中酣然睡去。

置身于这种处境当中,张飞固然愁肠百结、生不如死,但他的家眷和族人们的所作所为亦在情理之中,本身并没有错。毕竟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一生所求就是图个安稳的生活,除此之外没有过高的奢望和要求。

他们没有张飞的凌云壮志,亦无他那份执着而坚定的坚持,或者说是愚忠,他们只忠于自己和家人,只看现实生活处境。当他们的诉求得到满足之后,他们不仅安于现状,还对眼前所拥有的生活十分珍惜,并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份安稳而平静的生活。不愿得而复失,更不会让它轻易溜走。

对于他们的诉求和愿望,张飞并非不知道。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理解并不代表接受。无论如何,张飞都无法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一切,可是他又无力阻止家眷亲属们接受这份沉重的馈赠,而这就是张飞苦不堪言、痛不欲生的源头所在。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就在张飞、关羽等人迫于家眷和族人的压力不得不屈服的时候,他们预料之中的劝降并没有到来。李利仿佛忘了他们的存在,不闻不问,以至于他们一直在忐忑之中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

直到李利平定徐州返回长安之后。一声令下,便将张飞、关羽二人调到军中战骑营,担任名不符实的副将副统领。

自始至终,李利既没有接见他们。也没有询问他们各自的意愿。更没有半句劝降的话,而是直接下令让他们二人前来军中任职,听候差遣。

这就是李利收服张飞、关羽二人的始末,整个过程就这么简单,直截了当,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端是干脆利落。而且,效果很好。接到调令的张飞、关羽二人。尽管满肚子怨恨,却不得不遵从军令。前往自己所在的战骑营点卯,参与营中将领议事。

这是因为,虽然张飞和关羽二人不惧一死,一千一万个不愿意替李利卖命,但是有一个原因促使他们不得不做出事与愿违的抉择。这就是,他们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在他们身后还有阖家老幼及族人上百口。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被他们连累,才被集中起来送到长安,从而跟他们住在一起。是以他们纵有一死了之的大无畏气节,却不能对这些受牵连的族人置之不理,更不能弃之不顾,无论如何都要给这些人一个满意的交待。这是人生在世的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