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793

分节阅读 79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利先行一步,提前进入益州,此后一直与坐镇汉中的周瑜、法正等人保持密切联系,并将打探到的情报及时传回汉中大营。

今年二月,汉中太守法正再度出发,秘密潜入益州,前往成都暗中联络有意转投李利麾下的部分益州世家和士族,其中不乏位高权重的益州将领和文臣。

与此同时,法正还有另一项使命。这便是,他潜入益州时带着一支全部由游侠组成的精锐小分队,虽然仅有五百人,却肩负着配合主力大军作战、伺机夺取关隘的重任。是以法正这个右军师不仅肩负策反益州世家大族和率领游侠分队夺取关隘的使命,还是右路军进入益州之后的智囊,负责辅佐右路军主将攻城拔寨。

但是,右路军主将是何人,以及汉中境内十五万大军如何调兵遣将,却仍需周瑜拍板定夺,这是他身为三军主帅应有的权利。

在这一点上,李利素来奉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要他选定了统兵主将的人选,就会充分放权,给予其临机专断之权。大战期间,他不会对统兵主将指手画脚,不会中途干涉,更不会擅自改变作战计划。

汉中郡守府大堂上,战前议事已经进行了半个时辰。

除了主帅周瑜高坐于上阶之外,堂下两侧坐着与此次出征益州相关的一百余名文臣武将。堂下左侧,征南将军李暹位于首位,其次是赵云、马超、黄忠、夏侯兰和曹性等七十余名将领;右侧坐于首位的是扶风太守马腾,其次是武都太守裴潜、金城太守韦康和金城郡丞杨阜等文官四十余人。

此次议事伊始,周瑜便代为传达主公李利从蜀郡传回的军令,并将信帛传示众人,以示诚信。随即,黄忠将最新探报和细作传回的消息予以通报,从而让众人清晰地认识到,时下已是出兵的最佳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至此,经过最初的军情通报之后,议事进入实质性阶段,亦是周瑜调兵遣将的关键时刻。

“大军出征在即,不知三位太守粮草筹措的如何,能否足额供应我大军征战所需”正当堂下众人皆以为周瑜即将发号施令之时,却不料周瑜倒是沉得住气,不紧不慢地询问粮草筹备情况。说完话后,他面带笑容地看着堂下右侧的马腾,因为马腾是此次大军后方粮草供应的后军主官,即军需官。

马腾闻言后,不假思索地道:“都督尽可放心。第一批三十万石粮草已悉数运到南郑城,其中二十万石粮草已于前日运抵葭萌关,可供十万大军两月之用。第二批粮草仍是三十万石,目前全部筹集完毕,于昨日运至武都郡内,想来十日之内便可送到汉中,完全可以供应大军征战所需。”

周瑜闻声颔首,笑道:“如此甚好,此番有槐里侯坐镇汉中,本将无忧矣。呵呵呵”说话间,周瑜虽是满脸堆笑,实际上却是如释重负的暗暗松一口气。

而这皆因马腾身份特殊,其人本身便是西凉宿将,曾经还是一位叱咤风云的诸侯,而今他归顺李利麾下,却仍是满门显贵,地位超然。他不仅自身便是一郡太守,还是军中悍将马超的亲生父亲,余下三子均是军中高级将领,最重要的是,他还是李利的岳父。正因如此,即使周瑜贵为汉中都督、一军统帅,却不能直呼其名,仍需尊称马腾一声“槐里侯”。所以,如果马腾故意拖沓或从中作梗,那么周瑜就有麻烦了。

眼见周瑜谦逊有礼,马腾捋着胡须,微笑着道:“都督无须客气,此乃老夫份内之事,职责所在,理应效命。”

周瑜颔首示谢,遂将目光转向坐在马腾下首的韦康身上,迅速收敛笑容,正色道:“韦康太守此番为大军筹措粮草,居功甚伟,待功成之日,本将必定替太守请功。眼下,本将尚有一事劳烦太守,听闻金城郡丞杨阜颇有谋略,智计过人,此番大军出征正是用人之际,不知太守可否割爱”

韦康闻言后,非常惊讶,扭头看了看左后方的杨阜,眼神中流露出由衷的欣喜之情,遂对周瑜恭声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一切全凭都督调遣”

s:衷心感谢:“逸儿849”书友的月票支持,恭祝新禧,羊年大吉,好运连连,万事如意

第132章风雷动,骁骑出征

韦康闻言后,非常惊讶,扭头看了看左后方的杨阜,眼神中流露着由衷的欣喜与祝贺。

然而杨阜此刻却是一脸茫然,一副不可置信的神色,俨然是被天上突然掉下来的大馅饼砸得晕头转向,以致怔怔愣神,浑然不知韦康此时正看着他。

看到这一幕的韦康,完全能够理解杨阜此刻的心情,知道他心里必定是惊喜过望,以致举止失措,似乎不敢相信这一切都真的。是以韦康不但不介意杨阜当众失态,反倒真心地替他感到高兴,此番他可谓是夙愿得偿,终于盼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随即,韦康收回目光,起身出列对周瑜躬身施礼,满口答应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一切全凭都督调遣”

干脆利落的应允声中,韦康脸上洋溢着感激的笑容,仿佛此刻被周瑜赏识的不是杨阜,而是他自己似的。由此可见,他与杨阜交情匪浅,情真意切,即便没有亲属关系,亦是莫逆之交。

“嗯,韦太守深明大义,实令本将佩服。”周瑜面露笑意的轻轻颔首,接声说道:“难得太守如此赤诚,本将索性直言相告。实不相瞒,本将之前并未听说过杨阜郡丞的名字,是以真正欣赏他的不是我,而是主公。主公此前曾对我说,京兆之地自古藏龙卧虎,时下凉州境内便不乏人中俊才,其中便提到韦康太守及令尊和令兄父子三人,亦对杨阜颇为赞赏。若不是时间太过仓促。想必主公会亲自接见二位。”有感于韦康和杨阜之间真挚的友情,周瑜索性把话说开了,如此方能让他们二人彻底放心。真正高兴一回。

韦康闻言神情颇为振奋,躬身正襟,揖手朝着西南方向躬身遥拜,一揖到底,以示对主公李利的崇敬。而后,他拱手对周瑜恭声道:“在下代家父和兄长拜谢都督提携之恩。此番都督领军出征,但有差遣。在下必定肝脑涂地,在所不辞”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韦康郑重表态。表示愿意倾尽全力攘助周瑜领兵出战益州。此举虽有迎合奉承之嫌,却应时应景,丝毫不显突兀,使得堂下众文武都能理解。是以韦康所言亦在情理之中。并不过分。

事实上,韦康所在的家族完全算得上是京兆境内的名门望族,亦是京兆三辅之内为数不多的坚定拥护李利的世家大族之一。韦康之父韦端曾担任过凉州刺史,那时正值李利率军平定西凉二州之时,面对李利执掌西凉军、掌控朝堂的形势之下,韦端是第一批旗帜鲜明的倒向李利麾下的西凉士族代表,并协助李利迅速平定西凉。

当西凉全境平定之后,韦端再行非常之举。自请辞去凉州刺史之位,并建议李利自领凉州牧。借此巩固西凉局势。为此,李利并未推辞,遂举荐韦端入朝任少府,孰料却被韦端婉拒,而后辞去一切职务,赋闲至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