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784

分节阅读 78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她身边,伸手探查她身边的情况。其实就是把人家从头摸到脚,确实是摸得很清楚。

此时的李利心中没有半分杂念,尽管这个已经陷入昏迷的女人身材极好,好到让他这样一个妻妾成群的男人都暗自咋舌,不禁为之惊叹;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救她,而不是趁人之危,借机揩油、占便宜。因为他不屑于此,更不至于如此猥琐下作。更何况,此处漆黑一片,身材好的女人未必就是美女,亦有可能是恐龙。

黑暗之中,经过一番摸索之后,李利终于弄清楚了车厢里的状况。

正如他之前猜测的那样,这是一辆官宦人家的马车,内部装饰十分豪华,近乎于奢侈,整个车厢内部全都包裹着内外三层貂绒,使得车里的人即使碰到车厢,也不会受伤。车内一共坐着两个人,且都是女人,其一就是李利最初摸到的女子,她还活着,而且身上没有受伤,只是惊吓过度暂时陷入昏迷当中;而另一女子却已经死了,整个人都浸在水里,想必是马车侧翻时她是头朝下撞在车篷隔板上,伤及脖子,既而栽进水里,溺水而亡。

“哗啦啦“的落水声中,李利抱着昏迷中的女子钻出车厢,既而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出沟渠,来到骅骝马身边。

随即,李利脱下貂裘大氅将裹住女子的娇躯,遂将她放在马背上,牵马前行,朝着前方的驿站而去。

第118章不解之缘

这场并不多见的暴风雪,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直到第四天午后方才停歇。

武阳驿站并非私人开办的客栈,而是官办馆驿,隶属武阳县管辖。

虽是官办的驿站,却不是所有隶属益州牧刘璋治下的官吏及其亲属家眷都能在此免费食宿,这里有着极其详尽的等级制度。

所谓的等级制度便是官秩的高低;说白了,就是官员亦有三六九等。

官秩,即官职和俸禄,而官职之中亦包括爵位。

武阳驿站的大堂里有一份雕刻在墙壁上的明细,上面明确写着:“凡秩比两千石以下的官员入住馆驿,需缴纳一半的食宿费用;六百石及以下的官员需缴纳全部费用,余下优先接待官员亲属或士族。”

这份细则端是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但凡识字者一看就明白,俸禄在两千石及以上的益州大员若是途经此地,驿馆热情招待,食宿全免;而后便是俸禄在一千石上下的官员,其官职都在武阳县令之上,理应予以优待,食宿费用减半;而六百石及以下的官员则与武阳县令的官秩不相上下,便没有必要给予优惠了,但是仍然要予以照顾,享受优先入住的待遇,多少都要顾及一下同僚的颜面。

做官者必须先学会做人,而做人则讲究: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在这一点上,今人与古人并无二致,甚至于。古人的处世之道更胜今人。

像武阳驿站这种近乎于明码标价的经营方式,在当下算是颇为新颖的管理模式,确有独到之处。这种经营方式在中原州郡并不多见。但是在李利治下各州郡,尤其是甄氏和邹静负责管理的大将军内府名下产业之中,同样推行明码标价的经营模式,且早在西凉实行修养生息之时便已流传开来。

然则,李利名下产业以及他治下的馆驿全部实行全额收费制,没有这种一目了然的等级制度,更不会给予官员任何优惠。因为他名下的所有产业没有其它隶属关系。亦公亦私,既可以看作是他的私人产业,也可以将其视为公有财产。每年为府库提供接近四成的钱粮收入,可以供应三十万大军的钱粮辎重。是以大将军内府名下产业是个极其庞大的产业链,涉及各行各业,并独立承担新型武器的研制和大规模制造。

这种特殊产业链的存在是极其畸形的。但是在封建帝王的时代却是普遍存在的惯例。历代帝王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庞大产业。其盈利所得的钱粮全部用于皇宫内院和皇族子弟的奢靡享受或挥霍,而像李利这样将名下产业转变为类似于后世国有资产的方式尚属首例。

换言之,历代帝王都将整个天下看作是私有财产,予取予夺,恣意妄为。但李利并不认为仅凭帝王统治就能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他采用了后世的一些经验,将某些资源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采取权限管理模式。从而加强对整个局势的掌控力度。

但是这些潜在的道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真正知道李利意图的人寥寥无几。仅限于替他掌管内府产业的妻妾和心腹亲信。

与李利治下州郡相比,被誉为“天府之国”的益州,在天下大乱之后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益州辖下所有通关要道一律封锁,即使是益州本土商队进出关隘亦要仔细盘查,还必须持有州牧府或各郡郡守签发的通关路引,否则一律不予放行。不仅如此,就连许多逃难的流民前来益州都必须禀报州牧府,得到准许后方能进入各郡县。

所有进出益州的关隘都屯集着重兵,严防死守,这些驻守关隘的将士大多是经历过益州两次内乱的军士,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作战能力,均是可圈可点,堪称益州最精锐的军队。

相比各处关隘,益州境内各郡县的守备却十分松懈,说是形同虚设亦不为过。甚至于,许多常年驻守城池的守军将士根本没有经历过战争,半数以上的将士属于没有见过血的“新兵蛋子”。

因此,最近十年间,益州长期处于外紧内松的防御状态。而置身于益州境内的平民百姓近乎处于与世隔绝之中,对中原各州的变化和天下局势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

迄今为止,益州百姓对外界的了解还仅限于董卓受戮、武威李利强势崛起和司隶大战等陈年旧事上面,此外他们对发生在三年前的汉中之战亦有所耳闻,却是一鳞半爪,根本不可能知道详情。

由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益州百姓是幸运的,天然的地形条件给予他们提供了可以在乱世当中安享太平的平静生活。

但这种平静生活却是相对而言的。事实上,益州一直都没有真正的太平日子。确切地说,益州境内七成左右的百姓生活相对安稳,而另外三成百姓则生活在无休无止的南蛮袭扰之中,根本安稳的日子可过。

但是瑕不掩瑜,总体来看,相对于中原各州百姓而言,益州百姓的生活还是极其令人羡慕的。或许,“天府之国”的美誉有一半便是来源于此。

然则,这种相对平静的生活注定不能长久,益州亦非一方净土。

时下,天下局势愈发明朗,诸侯割据的时代正在逐渐消亡,而存留下来的诸侯势必面临新一轮的抉择,谁也无法置身事外;这其中就包括益州牧刘璋。

与此同时,益州并非表面上呈现的这般平静祥和,实际上这份平静之下隐藏着无数暗流,并伴随着天下局势的急剧变化,变得愈发暗流汹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