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739

分节阅读 73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子。

眼见袁术打翻了自己的救命水之后还坐在上面,亲兵那惊恐慌乱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愤慨,俨然义愤难平,心生嫉恨。随即,不知他哪来的勇气,亦或是彻底豁出去了,沉声对袁术说道:“李利大将军遣人关前喊话,命陛下日出之前现身答话,过时不候”说完话后,亲兵竟然看都不看袁术一眼,转身就走,而且腰杆儿挺得笔直,步伐稳健,似乎已经下定决心,不再跟着袁术一条道走到黑了。

袁术根本没有注意到亲兵的异常举动,根本没有意识到他失手打翻的洗脸水有多么珍贵,更不知道这半盆洗脸水竟然促使一直对他忠心耿耿的亲兵心生异志,从此形同陌路。

此刻袁术脑海里一片空白,一股阴冷压抑至极的死亡气息涌上心头,随之蔓延全身,将他完全笼罩其中,无法摆脱,亦无力挣扎。之前他还想着如何度过此劫、逃出生天,但是听到李利亲率大军上山的那一刹那,他知道自己再无一丝逃生的机会,真正是在劫难逃,彻底完了。

独自瘫坐在水渍上愣神半晌,袁术缓缓回神清醒过来,顾自轻轻摇头,自怨自艾的低声道:“想我袁术自诩英雄盖世,于乱世中审时度势,雄踞江淮,开创仲氏皇朝,君临天下。却不料皇权初建便遭到各路诸侯群起围攻,联手讨伐,以致我袁术沦落至此,躲藏于山洞之中苟延残喘。世事变幻,凶险莫测,前一刻还是风光无限,后一刻却已沧海桑田罢了,仲氏王朝已不复存在,我袁术有何面目苟活于世。生无所恋,不如归去”

喃喃自语中,袁术挣扎着爬起来,侍奉在一旁的婢女试图上前搀扶,却被他挥手屏退。好不容易站起来,他毫不顾惜自己的仪容,不再梳洗,也不理会龙袍上的泥浆,披头散发地缓慢走出山洞,一步步走向前门营寨。

日上两杆,袁术出现在辕门城楼上,面无表情的俯视着百步之外的李利。

“莫非大将军此来亦是为了劝降而来不知大将军许给袁某何职,三公之位或九卿之职”站在城楼上,袁术没有半句客套,神色冷漠地直接问道。

就在袁术现身的一瞬间,李利策马上前,行至辕门前五十步勒马驻足。听到袁术的话后,李利神色自若的朗声道:“公路将军乃名门之后,两年前建立仲氏王朝,自居仲氏皇帝,也算得上是当世王者。不久前,李某途径舒县步府,得知公路兄早在三年前便为已故的步老夫人建造陵寝,此举令李某不胜感激。是以李某此来别无它意,只为送公路将军一程,保全公路兄身为王者的最后的尊严。仅此而已。”

第051章划江而治

孙策率军离开之后,李利却在潜山大营停留了三天。

在此期间,郭嘉奉命率领虎贲营铁骑前往江边,象征性的举行仪式,欢送孙策率军返回江东。

此番孙策率军渡江之行极其仓促,从决定率军离开江北至大军登船,前后不到三天时间。是以滞留在皖县以北的江东将士根本来不及赶到江边,甚至于接到撤军命令时孙策已经领军登船,匆匆渡江而去,返回江东了。

这样以来,孙策帐下本有将近三万兵马,但顺利登船返回江东的只有两万将士,余下七千余人悉数留在庐江境内,沦为战俘、降兵。

就在孙策撤离江北的同时,郭嘉一面调兵遣将接收城池,一面飞鸽传信坐镇寿春的鲁肃,带领事先准备好的文士和官员前来皖县,正式接管庐江郡。

也就是说,在这三天时间里,郭嘉和李利分工明确,分头行动。郭嘉率军监管孙策及江东军撤离庐江,而李利则率军留在潜山,剿灭淮南袁术及其麾下的残兵败将。

回溯当日,李利率军上山劝降袁术的那一幕,足以令世人为之惊叹,永载史册。

当是时,袁绍出言试探李利,问他欲与许诺何职说降自己。

李利答道:“此行不为说降,只为报答袁术昔日修建步老夫人陵寝之恩惠,故而亲身前来送他一程,成全他这位仲氏皇帝的王者尊严。”

此言一出,让营寨内外的两军将士极为震惊。纷纷以为袁术闻言后必定勃然大怒,宁肯死战到底,也不会开城投降。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袁术听到李利这番话后,不仅没有雷霆大怒,反而颇为欣慰的轻轻点头,削瘦苍白的脸上浮现一抹由衷感激的笑容。

诚然,李利这番话确实是极其冷酷,不啻于落井下石,赶尽杀绝。然而除了李利之外。没有人会想到这番话与袁术自身了无生趣的心境不谋而合,寓情于景,正中下怀。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送你一程、保全最后的尊严”之类的话,对于身陷绝境的袁术而言都不是好话,极其不中听,但事实却截然相反。李利所说的话恰恰是袁术最希望听到的理想答复。也是他想要的最好结果。

身为仲氏皇帝的袁术。当治下州郡悉数丢失、帝都沦陷之际,他建立的政权便宣告覆灭,王朝已不复存在。何况他逃离寿春之后,自身再无半寸土地,再无翻身的机会,加之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由此他的生命便已走到了尽头。

濒死之际,袁术根本不会相信任何封官许愿的劝降承诺。而这些也不是他想要的。这个时候,封官许愿或手下留情对他而言。根本毫无意义,他真正想得到的自己死后不会被其他诸侯割下头颅或鞭尸,不要像董卓一样被暴尸三日、身首异处,甚至于他还想保全自己王者的尊严。生前他是仲氏皇帝,君临天下的王者,死后他仍是王者,依然是曾经仲氏政权的开国皇帝。

而袁术想要的最后诉求,李利悉数满足他,并透露他曾为步练师的母亲建造陵寝之事,令李利甚为感激。而这份感激无疑是真诚的,因为袁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最后关头,李利完全没有必要欺骗他,实在犯不上妄作小人。

正因如此,袁术对李利抱以感激的笑容,可是他的这张笑脸落在李利和两军将士眼里,却是透着难以名状的凄凉,令李利不忍正视。

“昔日司徒王允临死前曾留下绝笔: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武威李利,恩怨分明,仁义之士,乃世间真丈夫也之前袁某一直以为此乃文昌刻意命人杜撰之辞,不可轻信,直到今日袁某方知王司徒所言不虚,文昌实为世间真丈夫也”

站在城楼上,袁术想起了很多有关李利的传闻,遂有感而发,竟然当众称赞自己的对手李利。

话音稍顿,袁术顾自整理一下身上的龙袍,而后看着城下勒马驻足的李利,凝视半晌。这一刻,袁术看向李利的眼神极为复杂,既有李利率军打败他的怨恨,又有作为失败者对对手的敬重,还有一丝近乎长辈对晚辈的赞赏和期许。

江山代有人才出。此前袁术绝对不会承认李利这个后起之秀比自己更优秀更强大,但此刻他打心眼里承认李利比他强,文韬武略均在他之上。所以,他败得不冤,败在李利这样优秀而又强大的年轻人手里,他败得心服口服。或许,他打一开始就对李利怀着畏惧之心,是以他之前从未与李利正面对阵,甚至于暗中向李利示好,替李利照顾步府一家,并以公侯之礼为已故的步老夫人修建陵寝。

凝视李利半晌,袁术语气淡漠地道:“临别前,袁某奉告文昌一句:中原诸侯多诡诈,大业未竟须留神。往后,文昌切莫大意,以免被小人所乘,令人扼腕。此外,还望文昌善待营中将士,袁某此生有负于众将士,但众将士并未负我。请文昌容我一个时辰,午后再行入营。就此别过,文昌多珍贵”说完话后,袁术毅然转身,缓缓走下城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