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726

分节阅读 72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也与荀彧不同。除了郭嘉英年早逝,贾诩和程昱二人的一生都很顺利,位至三公。封妻荫子。

正是有着这种好奇心,李利才会破例考校荀攸,希望听到他对目前战局的看法。如果他还能献上破敌良策。那李利就要重新定位荀攸的才能了,随之而来的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提拔重用。

荀攸闻言后,同样并不急于回答,显得很慎重也很沉稳,稍稍思索片刻,而后恭声道:“在如何处置降兵这件事上,微臣不敢妄言。然则既是主公垂询。微臣自当坦言相告。听说数月前,主公命令甘宁将军于渤海郡训练水军,目前已招募两万余兵士。但大多数兵士皆不习水性。既然这样,主公何不将这批降兵当中熟识水性之人挑选出来,而后送往渤海,交由甘宁将军接管。

此外余下的降兵也可以押解至司隶。据说周瑜将军帐下兵力不够。正好将这些降兵整编成一营兵马。毕竟,与其这样一直关押下去,还不如将他们尽早送走,省得吕布和孙策二人念念不忘,始终惦记着补充兵马。”

说到这儿,荀攸语气一顿,却见李利并未表态,面带微笑地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寿春战事。自围城开始,至今已有十二天。微臣记得主公曾经说过。袁术擅杀出城百姓,等同于自毁城墙,半月之内寿春城必然不攻自破。是以文臣斗胆猜测,主公在那时就已经有了攻陷寿春城的详细谋划,只是暂时引而不发,静等时机成熟,一击破城。

此外吕布和孙策大军都在寿春周围,与其让他们袖手旁观,不如令其大举攻城。说到底,讨袁联盟实在是极其脆弱的利益同盟,诸侯之间名义上虽是盟友,实际却是势不两立的对手,或者说是敌人。是以如果有机会削弱敌人的实力,就不能放过,因为每削弱敌人一分实力,就意味着我军的实力增强一分。此消彼长之下,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彼此翻脸,刀兵相向,那么我军胜算很大,未战便已立于不败之地。此乃微臣的一点愚见,任何决断全凭主公做主”拱手一揖,荀攸再不多言,而后接过郭嘉递过来的酒盏,抬手遮袖,仰头一饮而尽。

“呵呵呵”李利朗声笑道:“公达当真好记性,我十几天前说过的话,你竟然现在还记得这么清楚,实在难得”语气一顿,他笑声问道:“公达可知我打算如何攻陷寿春城不必忌讳,直言无妨。”

“这”荀攸闻声错愕,既而揖手低头,恭声道:“微臣愚钝,请主公恕罪。”

“当真不知”李利笑眯眯的摇了摇头,“公达切莫敷衍于我。你既能看出我已有对策,又岂能不知如何破城”

显然李利根本不相信荀攸真的不知道,他很清楚荀攸方才所言不过是托词而已,明明知道却偏偏装出一副愚钝的样子。这是唯恐犯忌的韬光养晦之术,也是为官之道中一种明哲保身的方法。因为身为臣下,如果能够看透主公的心思,这本身就是犯忌的事。倘若再把主公的心思当众说出来,那无疑是聪明过头,活腻味了,死期也就不远了。

荀彧本来确实不想说,可是李利一直追问,逼得他无路可退,只能实话实说,“攻城之道,攻心为上。主公的破城之法便是如此。”

李利对荀攸的答复并不满意,不动声色地道:“公达无须拘谨,说详细些,具体如何实施”

眼见躲不过去了,荀攸不假思索地道:“挑选千余名降兵,让其趁夜靠近城墙,将劝降信帛射上城楼。信帛上言明,但凡诛杀袁术者,赏千金,封万户侯;若有打开城门者,亦可受赏。并重声明,袁术谋逆罪在其一人,与他人无干,只要城中将士弃暗投明,一律既往不咎,恕其及家人无罪。此外,还要明确告知守军,若其顽固不化,负隅顽抗,城破之日诛其三族,抛尸荒野”这次荀攸再无保留,说得很详细,以至于连劝降书都想好了。

李利微笑颔首,“好好好,好啊公达胸中有丘壑,谋划周全,此策甚好。此策若能攻陷寿春,公达当居首功”

连声叫好之余,李利摆手对荀攸吩咐道:“就依公达所言,立即着手草拟劝降书,而后抄写一千份,并挑选三千降兵,明天夜里便动手实施。”

“这诺,微臣遵命。”眼见李利三言两语便将破城之策安在他荀攸头上,荀攸顿时哑口无言,一脸愕然,不得不躬身领命,当即起身前去筹办此事。

荀攸前脚刚走,郭嘉便忍俊不禁地哈哈大笑:“主公啊,公达是个十足的实诚人,他可经不起你的威逼利诱。哈哈哈”

李利欣然笑道:“事情总得有人去做,本来我还在想谁能担此重任,不承想公达主动请缨,如此倒是省事了。能者多劳嘛呵呵呵”

第032章二虎竞食

攻城第十天,盟军突然偃旗息鼓,停止攻城了。

从这天起,寿春城异常寂静,一股难以言表的气息笼罩着偌大的城池。

守城将士格外安静,城中大街小巷上行人寥寥,数以万计的城中百姓关门闭户,静静的待在家里,不敢露头。

整座城池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凝滞氛围之中,压抑而平静,似乎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寂静。一切都在沉默中酝酿,在酝酿中蔓延,在蔓延中凝聚力量,只待某一瞬间的剧烈爆发。

这种诡异的平静整整持续了两天。

两天里,驻守在寿春城外的盟军没有丝毫异动,全都待在临时营帐中,连走动的身影都看不到。这种情形,颇有些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意味,让守军将士摸不着头脑,不知盟军又在打什么鬼主意,又要玩什么新花样。

与之相对的是,城头上的守军却防守森严。一个个腰杆儿挺得笔直,眼睛睁得像铜铃,眨都不敢眨一下,惟恐稍不留神,盟军便突然发起攻击,自个儿做了冤死鬼,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然而躲在箭垛后面的守军兵士,却在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谈论着昨天夜里不知从何处传出来的劝降书。

“看看,队率昨夜悄悄回了趟家,早晨回来便魂不守舍的,一言不发”一名弓箭手指着十步远的队率统领五十人的小队长,掖着嗓子对身边的“队友”低声囔囔道。

“队友”闻言后。伸出两指做出噤声的手势,声若蚊蝇的悄悄说道:“还用你说,我早就看到了。听说昨夜三更。北门和西门那边传出很多劝降信帛,随之便被将军们收缴了。但是,据说将军们拿着这些信帛并没有交给主公,而是私下里藏了起来,而后便传到各营将领手里,我们队率也有一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