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677

分节阅读 67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以及五百支巨型弩箭。

正因为这样,此次决战才有三万步军出战,其中一万名步军兵士便是诸葛亮训练了半个月的车弩兵,由他们操控眼前这六百架看上去十分粗劣的车弩。

不得不说,这便是诸葛亮与李利截然不同的用兵之道。他自己不擅长冲阵厮杀,这就促使他将精力转移到武器之上,无形中把最大限度地使用武器与用兵之道糅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统兵征战模式。而这种作战方式被后世兵家推崇备至,对武器的重视程度愈发浓烈,可谓是一发不可收拾,以至最终演变为武器彻底取代勇武,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后世尊称诸葛亮为“诸葛武侯”,亦或“智圣”。这不单单是诸葛亮的侯爵封号,其实也是武将和文官对诸葛亮的尊称,各有各的称呼,各有各的见解。

武将们称他“武侯”,不仅因为他用兵如神,攻无不取战无不胜,还因为他对武器的研制与使用独具匠心,可谓是首开先河,影响深远。而文官们之所以称他为“智圣”,是因为他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纯粹以文人身份掌军的三军统帅,堪称文人掌军的先驱,被奉为万世楷模。而在他之前,文士大多充当幕僚或宾客,最多充当军师或宰辅,没有执掌三军的先例。然而,诸葛亮掌军之后却屡建奇功,战绩彪炳,由此开创了文士掌军的传世美谈,被后世文人墨客推崇备至,争相效仿。

文人掌军在后世的宋、明两朝被发扬光大,而被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正是千古流芳的诸葛亮,并且一直延续至今。由此不难看出,三国最亮最耀眼的一颗星便是诸葛亮。而此时的卢龙塞之战就是“诸葛武侯”的首场秀。此战若胜,估计李利就不好意思再挂着“武侯”的名号了,应该“物归原主”喽从古到今,得到武侯封号的将领数不胜数,但真正流传百世的被大多数认可的武侯只有一个,他就是诸葛孔明。

s:虎贲衷心感谢:书友kgeo、网杀情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应书友所请,在骁骑进入之前加入“杀破狼”桥段,侧重对外作战而淡化对内争斗。但这只是过渡,也是步入收官阶段之前的过渡。

感谢鼎力支持骁骑的书友们一直支持骁骑走到今天,近四百张月票全是七十余位书友投的,这些书友的昵称全在骁骑之中,是你们伴随骁骑整整走过一年时间。感谢的话说过太多了,但虎贲还是想说感谢书友们的支持,谢谢

求票是一种态度,是对书友们的依赖和交代。尽管骁骑的各项数据都很疲软,但虎贲很知足,不好意思开单章求票,咱就在感言中轻轻地喊一声,喊出虎贲的心声,得到的是真心支持骁骑的书友们的回应。这就够了,虎贲感谢兄弟们

另外,虎贲汇报一下这个月的订阅情况。十一月是骁骑上架一年以来订阅最好的一个月,突破十万。或许知情人知道这个数字其实并不大,相对于大神们每月上百万的订阅来说,这个数字很寒酸,但虎贲很知足,希望与书友们共同分享这份小小的喜悦。

最后,月底了,再次求票,谢谢

第962章杀破狼,霹雳弦惊

中军帅台正前方百余步外,蹋顿策马挥刀,率领乌桓铁骑气势汹汹地杀将过来。他原以为身着红袍金铠的李利必然会率军出战,正面迎击,却不料李利根本没有迎战的意思,反而勒转马头,率领金猊卫铁骑退到帅台两侧,就连诸葛亮都从帅台上下来,退入金猊卫之中。

眼见李利避而不战,蹋顿并不气馁,反倒战意更盛,喜上眉梢。在他看来,李利身为汉军主帅却如此消极避战,这对汉军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而对自己麾下的乌桓、鲜卑联军而言则是意外之喜,事半功倍,胜利在望,何乐而不为。

是以蹋顿非但毫无怒意,反而露出阴森森的狞笑,跃马扬刀,对身后的乌桓骑兵大声吆喝道:“勇士们,李利小儿退缩不战,我乌桓勇士必胜随我冲杀过去,杀尽汉狗杀呀”暴喝声中,蹋顿一马当先,威风凛凛地冲向中军帅台。

正当蹋顿率领数万乌桓铁骑直扑中军冲刺而来时,挡在帅台后方的最后一批金猊卫战骑迅速退向两侧,从而将正前方的空地彻底腾出来,所有中军将士悉数退向帅台两侧,在原本左右两翼的阵地上重新组成防御阵型。

金猊卫战骑前脚离开,数百架巨型车弩便立刻暴露在乌桓铁骑面前,两者之间相距不到一百步,并且距离还在快速缩小当中。

恰在这时,不等蹋顿和乌桓铁骑反应过来。策马站在车弩阵中间的掌旗兵放声喊道:“车弩准备,十轮连射。第一排,准备放”令旗一挥。早已蓄势待发的第一排两百架车弩应声放箭,机括砰然巨响,弩车剧烈震动。

“砰、砰砰咻咻咻”一阵轰鸣巨响声中,但见一杆杆架在弩车上的粗若手臂、长达八尺的巨型弩箭猝然飞出,巨大的反震力道促使弩车剧烈摇晃,“哐当”作响。

猝然间,呈现在汉军将士眼里的场景是:随着每台车弩后方的十名壮汉合力扳动机括。那一杆杆宛若粗大的“长枪”激射而出;脱离车弩的一霎,每台车弩发出的都是一支弩箭,然而等到弩箭飞出二三十步远之时。却突然炸开,一分为十,瞬间变成十支拇指粗、八尺长的超长羽箭,惊鸿疾掠。截断气流。直奔迎面冲杀过来的乌桓铁骑咆哮而去。

“啊车弩速速闪开”霹雳弦惊的一瞬间,一马当先的蹋顿便看到陡然出现的一排排巨型弩车,并喷射出令人惊怖的寒芒。霎时,他神色大变,本能地放声疾呼,并第一时间跳下马背,侧身砸在满是石子的地面上。

在他落地的一刹那,眼睁睁看着上千支宛如长枪一般的弩箭其实是羽箭从头顶上方疾掠而过。其中一支弩箭直奔他的座骑黑膘马咆哮袭来,所幸黑膘马颇具灵性。危险来临时侧身倒地,堪堪躲过弩箭的灭杀。即使如此,黑膘马的侧背上还是留下一条两尺多长的口子,而那支蹭着黑膘马侧背飞射过去的弩箭却没有丝毫影响,依旧强劲霸道,呼啸而去。

“噌噌噌啊”

电光火石间,那直射而出的两千支巨型羽箭以肉眼难觅的闪电般的速度,径直穿过挡住去路的乌桓骑兵身体或战马躯体。除了瞬间击毙战马的巨型羽箭留在战马体内之外,余下箭矢洞穿乌桓骑兵的身体之后余力不减,随即再度洞穿一名乌桓骑兵的身体,却仍未落下,仍然是余力未消,威力十足,继续灭杀着一个又一个乌桓骑兵。这一刻,巨型羽箭一往直前,任何障碍都阻止不了它们肆虐长空的劲头,人挡杀人,战马挡路照杀不误。箭矢所过之处,人畜无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