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617

分节阅读 61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皇甫嵩慈爱地咧嘴微笑:“寿儿是当局者迷,被假象遮住了眼睛,以至于将最简单的事情看得太过复杂,而将复杂的事情看得太简单。为父问你,对你来说,为父重要吗”

“当然。在孩儿心里,父亲无论何时都是排在第一位的,重于泰山,远远超过孩儿自身性命。”皇甫坚寿不假思索道。

皇甫嵩欣慰颔首:“这便是了。为父对你而言重于泰山,那李傕在李利心里占据什么位置便不难想象了。”

语气稍顿,皇甫嵩接声道:“事实上,一直以来,很多人都看错了李利,误以为他的软肋是风流成性、贪恋美色,殊不知李文昌真正的软肋是从小将他抚养长大的叔父李傕。可叹朝中百官们一直处心积虑地算计李利,却苦于找不到他的痛处,不知如何下手,可怜他们谁也没有意识到李利的软肋其实一直都在他们视线之中。李傕坐镇朝堂,整日和他们明争暗斗,他们却视而不见,反倒将全部注意力放在置身朝堂之外的李利身上,实在是本末倒置,愚蠢之极。这就是灯下黑,李利最高明的手段。”

“啊怎么会这样”皇甫坚寿闻言大惊,疑声道:“李傕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皇甫嵩微微点头,缓声说道:“世人皆以为李傕不过是李利的叔父而已,并非嫡亲父母,是以才会忽视了李傕的存在,但他们都忘了李利是谁养大的。李傕活着,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被人忽视,然而一旦李傕死了,这些潜在事实就会被人挖掘出来,从而让世人真正看清楚李利的真面目。

李利父母早亡,兄弟俩被李傕抚养长大,并带到军中,如此才有李利今时今日的显赫地位。因此,对于李利、李暹兄弟二人来说,李傕丝毫不亚于他们的父亲。正所谓:世间恩情之大莫过于父母养育之恩。无论李傕做错了什么,李利都不会也不敢对他下手,否则李利有何颜面立于天地之间试想一下,如果朝中百官从一开始便将目标定在李傕身上,全部向李傕靠拢,怂恿他独霸朝堂,与李利分庭抗礼;李利又当如何

所以,李利入主长安时一定十分苦恼,不知如何安置李傕。但此子确实聪明绝顶,最难解决的事情被他轻而易举的化解了,他自己退出长安,反而让李傕坐镇朝堂。此举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胸怀和远见卓识,试问世间谁能轻易放弃摆在眼前的通天权势”

三更奉上,求推荐票、求月票,多谢

第877章名将陨落

感谢:kgeo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皇甫嵩却一点不感觉累,反倒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是最近两个月间绝无仅有的。

稍稍缓口气,皇甫嵩话赶话地随口说道:“如今李傕被派到雍州担任刺史,这说明李利已经扫平一切障碍,开始统筹布局了。呃、、、不对”

说话间,皇甫嵩突然睁大眼睛,坐直上身,原本瘫软无力的手一瞬间恢复如初,一把抓住皇甫坚寿的左肩,眼神极其犀利地瞪着他,急声道:“李傕外调,这就意味着李利已经清除了挡住他成就霸业的所有障碍,而对他阻碍最大的绝对不是李傕,而是天子和朝中百官。寿儿,你是不是有事瞒着为父”

“啊这、、、”皇甫坚寿大惊失色,神色慌乱不已,矢口否认道:“父亲想多了。孩儿怎么会对父亲有所隐瞒呢何况天子和百官们怎么可能是李利创立霸业的阻碍呢,若无天子在手,他何来今日的权势地位”

皇甫嵩摇头道:“我儿此言大谬,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李利羽翼未丰之前,天子和百官们自然是他最大的倚仗,但等到他一天天做大、羽翼渐丰之后,天子和百官就会成为他的拖累,处处掣肘,如鲠在喉,不除不快。

自古成就帝王霸业者,可以借助王者之力巩固根基。何曾有过完全依赖于别人、打着别人的旗号成就霸业的;纵能侥幸成功,却决计不能长久,他日必被他人效仿。取而代之。因此,欲成千秋霸业,必须凭借自身之力打天下,征服天下的同时其实就是巩固霸业根基的必经之路,唯有如此,霸业方能长久。

李利此子惊才绝艳,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否则他绝无可能在短短数年间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更不可能让李傕坐镇朝堂。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依靠天子和百官们成就霸业,只是暂时加以利用而已。等到时机成熟,便立即甩掉这个包袱。所以、、、寿儿,你一定有事瞒着父亲。”

面对皇甫嵩灼灼逼人的眼神,皇甫坚寿不敢与父亲正视。却又不敢不答话:“父亲不是让弟弟前去投奔李利么这就是说。父亲看好李利,认为他日后必能成事。既然这样,父亲何必还对天子和百官们念念不忘呢”

“哎”皇甫嵩深深叹息一声,极为伤感的沉声道:“自古道知子莫若父,如今看来,却是知父莫如子。我儿知道为父之所以迟迟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便是惦记着天子,是以你才刻意隐瞒不说。寄希望于为父还能多活几天。正如你所说,为父确实看好李文昌。此子雄才大略乃为父一生所仅见,早晚必成大器。是以,我让郦儿皇甫郦投在他麾下,将来谋个前程,从而支撑整个皇甫家族,不致于偌大家族就此败亡。

但是,我儿当知为父平生所做的一切都是替大汉效力,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灭黄巾、平西凉、剿羌患、战匈奴,为大汉天下抛头颅、洒热血,戎马一生。如今天下纷乱,群雄割据,我皇甫嵩为大汉奔波数十年,结果却是这般局面,为此我心灰意冷。但这并不代表我背弃了大汉和天子,我皇甫嵩生是大汉之臣,死是大汉之鬼,断然不会背叛大汉王朝”

低头听着父亲无比沉痛的话语,皇甫坚寿心如刀绞,泪流满面。正如皇甫嵩所言,皇甫坚寿早就知道父亲心里想着什么,是以十天前他就得知消息却一直隐瞒不说,其目的就是希望父亲心里有个念想,能够多撑一些时日,好让他略尽孝心。

但现在再也无法隐瞒了,因为皇甫嵩戎马一生,浮浮沉沉数十载,饱经世事沧桑,仅从细枝末节中便能理顺脉络,从而得出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位真正睿智的老人,也是一位有着坚定信念的老将军,同样他还是一位好父亲,一个有担当、眼光长远的世家家主。

“孩儿错了,不该对父亲有所隐瞒。正如父亲所说,早在半个月前,天子和百官们便借着祭陵之际逃离娄底原,至今下落不明。临行前,董承曾来找过父亲,却被孩儿拦下了。”

“是吗果然如此啊”皇甫嵩轻声沉吟一声,缓缓倒在靠垫上,刚刚还红润的脸色迅速黯淡下来,眼角流下两行热泪。

“天子和百官若是不走,大汉帝祚至少还可以存留十年。现在这一走,大汉气数已尽,灭亡之日不远矣。董承误国,百官误国,天子少不经事,大汉真的要亡了寿儿啊,你出去吧,为父累了,要歇息了”

随着皇甫坚寿轻轻关上房门,病榻上的皇甫嵩沉沉睡去,至此再也没有醒过来。

当征西将军府对外公布皇甫嵩的死讯时,千里之外的阳平关下,李利麾下西凉大军正与益州军对垒。

谁也没想到,太尉朱儁在得知天子和百官们逃离娄底原以及随后皇甫嵩逝世的消息后,悲伤过度,一病不起。就在皇甫嵩过世十天后,朱儁随之因病逝世。半个月内,大汉硕果仅存的两位当世名将相继辞世。

当李利得知两位老将军逝世的消息后,当即将战事全权交给周瑜和法正二人,星夜兼程赶回长安,亲自为两位老将军发丧,以公侯之礼厚葬,并妥善安置他们的嫡系亲属。

分割线

“锵锵锵哒哒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