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573

分节阅读 57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番,诈称事先并不知道孙策被困郡守府,故而才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但现在,末将却不想欺瞒主公,安邑之战确实是末将明知故犯之举,其目的无非是顾全昔日的兄弟之义,不想看到曾经的义兄死在自己面前。正因如此,才有随后的僭越之举,以致数千降兵因我一念之差而丢掉性命。今日,末将便向主公当面请罪,无论主公如何惩处,末将决无半句怨言”

“嘭”话音未落,周瑜便起身跪在李利面前,俯首请罪。

就在周瑜双膝跪地的一瞬间,李利伸手拉住他,既而起身将他搀扶起来,坐回原位。而一旁正欲开口说话的赵云也被李利抬手制止,以致赵云神情愕然地悻悻落座,不再多言。

将周瑜摁下落座后,李利随手给他二人斟上一盏酒,坦诚道:“安邑战事之中的是非功过,我早已知晓。公瑾所为,其行有过,但其情可悯,并非不可原谅。昔日公瑾投效于我时曾有言在先,此生不愿与孙策为敌,为此我还许下诺言,有朝一日必定饶恕孙策一命,包括其家小在内。

因此,前番在东垣城下我本有机会将孙策诛杀,却终是饶其性命,并准予其所请,赐给他天子诏书。只是孙策随后所为令我十分不喜,左右逢源,偷奸耍滑,非但招募数万兵马,还觊觎囤积在河东的十余万石粮草辎重,当真是得寸进尺,胃口太大了,完全将我李利视如无物。故此,我有意略施惩戒,让他竹篮打水一场空,诸多算计全部付之东流。”

说到这里,李利话音稍顿,注视着周瑜说道:“今日索性我等主臣之间便开诚布公的交交心。确如公瑾所想,安邑之战我有意借公瑾之手除掉孙策,藉此永绝后患。因为你我二人都知道孙策的脾气,一旦被困府邸之中无法突出重围,孙策断然不会束手就缚,必然血战到底,最终难逃一死。是以,杨丑率部围困郡守府的目的便在于此,与公瑾合兵一处,逼迫孙策就范,自绝于重围之中。可惜这一切终究瞒不过公瑾,被你识破玄机,从而上演了自相残杀的一幕,以致于孙策趁机逃遁,侥幸生还。

就此事而言,若说我一点不生气,休说公瑾不信,就连我自己也不相信。都说我李利胸怀大度,却还没有大度到这种程度,自己麾下兵马临阵倒戈,非但自相残杀,还白白放走了生平之大敌。此等事放在任何一位诸侯身上,只怕他们都很难坦然处之,我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待事后静下心来回头想想,公瑾所为倒也在情理之中,全当我又践行了一次诺言。毕竟是我有言在先,岂可食言而肥

故而,此事到此为止,日后不必再提。与此同时,公瑾和孙策的兄弟情义也到此为止。不知公瑾可有异议”

第813章杏林煮酒22

“故而,此事到此为止,日后不必再提。与此同时,公瑾和孙策的兄弟情义也到此为止。不知公瑾可有异议”

“呃”耳边听着李利不紧不慢地话语,周瑜脸上的神情一直在急剧变化,待李利最后一句话落音时,他神情惊诧地愕然抬头看着李利。这一刻,他清晰地看到李利决然的神色,还有那不容置疑的凌厉眼神。

这意味着什么,周瑜心知肚明,李利脸上的神色和眼神清楚无误地告诉他,这是李利所能容忍的最后底线,再无让步的可能。

此刻李利脸上的神情与今天早朝时的神色十分相似,而这也是周瑜第一次参加早朝,却正好见证了李利大开杀戒的铁血手段。

那纵横四溢的霸气牢牢掌控着朝堂上的局势和氛围,使得曾经在周瑜心里都是仰视的一众三朝老臣屏息噤声,连大气都不敢喘。那份霸绝天下的强大气场,一直残留在周瑜的脑海里,驱之不散,挥之不去。

也正是亲眼见证了李利的霸道与威势,让周瑜生平第一次对这位平易近人的主公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内心深处莫名生出一份难以名状的敬畏,或者说是畏惧。也因此让他深刻地领悟到自己所面对的主公,有着与其年龄孑然不符的成熟心智和无上威严,那张充满阳光的笑脸之下还有着一颗铁血无情的大心脏,而这颗大心脏足可囊括天地、包罗万象,有着气吞山河之志、鬼神莫测之能。远非肉眼看到的那么阳光灿烂。

凭心而言,周瑜对李利这种局促的转变极为不适应。因为这让他莫名感到自己与李利之间无形中的疏远,仿佛曾经熟悉的朋友突然间变得很是陌生一般。一时间让人难以接受。可是,当他静下心来仔细揣摩一番后豁然发现,只有现在的李利才能成就功名霸业,而此前的阳光大男孩虽然更容易让人接近,却终究难成大事。

而现在的李利才是一位真正的枭雄,胸怀凌云壮志,腹有包藏天地之智谋。能升能隐,能屈能伸。乍眼一看,他便如邻家大男孩一般阳光灿烂。温和随性,让人不由与之亲近。然则,靠近接触之下,才能发现他智谋深如浩海。性情多变。时而颟顸,时而睿智,时而通情达理,时而霸道无匹,令人无从捉摸,高深莫测。

恰恰因为这样,西凉军一众将领对这位三军主帅敬佩有加,且心怀敬畏。甘愿任其驱使,却不敢有丝毫轻视犯上之心。而全军将士则是对主帅李利忠心耿耿。愿意为其效死命,浴血沙场,死而无悔。

这一点,周瑜此前并未切身体会到,下意识认为主公李利或许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般强大,或许他能牢牢掌控军中将领,却断然做不到牢牢掌控全军将士的地步。毕竟西凉军兵马众多,主力战营和郡府兵加在一起,足足四五十万大军,主公李利纵有通天之能,也无法掌控这么多将士。

然而,安邑城中的一幕让周瑜深刻体会到自己错了,太过想当然了,把李利看得太简单了,错误估计了西凉军的形势,更轻看了李利对军队的掌控力度。纵然是刚刚接收过来的降兵,都有着对李利惧怕到骨子里的敬畏,从而断然不会违背李利的意志。是以,当他违背李利的意愿下令进攻杨丑帐下降兵时,阎行当众出示兵符,轻而易举地从他手中收回兵权,继而毫无阻滞地指挥大军进剿盟军残余人马。

要知道,这些兵马都是周瑜从北伐大战时就一直统率的大军,其中大部分兵马都是平定并州时收降的降兵,等同于他一手组建起来的嫡系人马。可是,就是这样一支大军却随着李利的兵符出现而改弦易帜,自然而然地被阎行接管,使得他周瑜就此失去兵权,沦为被软禁的存在。而后,随着李利一纸调令,他就从曾经威震天下的安北将军降为处理琐事的随军主簿,其实就是毫无实权的一介文官属吏。因为大军主簿是由军师郭嘉兼任的,掌管着全军将士的功劳簿和所有缴获账簿,而他周瑜则是负责整理这些账目的属吏。

这一升一降之间的巨大落差,弄得周瑜差点当场崩溃,颇有心灰意冷之感。为此,这半个多月来他一直意志消沉,整日醉生梦死,无所事事,以致回到长安后,不免冷落了娇妻大乔。正因如此,才有大乔清早乘坐马车前去郿邬探望小乔之行,实际上大乔根本不是前去看望妹妹,而是替周瑜鸣不平,好让小乔吹吹枕边风,将此事告之李利。

大乔此举,若说周瑜毫不知情,那绝对是自欺欺人。不过,却也不是他授意的,只能说他默认了大乔的行为,藉此试探李利的真实意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