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565

分节阅读 56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凉军便已拥兵四十万。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西凉军名义上不再扩充兵马,实际上仍在缓慢的增加之中,两年下来至少增加七八万兵马,而且一点动静都没有,悄无声息间便已完成,因为西凉军基数大,且战骑营众多。也就是说,北伐之前,西凉军便已接近五十万大。

北伐之战,李利名义上调动十万铁骑出征,实际上出动的却是,一支只有五万精锐却号称十万大军的杂牌军。但正是这支杂牌军,却在周瑜的指挥下闯下辉煌战绩,一举扫灭南匈奴,收剿数十万南匈奴俘虏。与此同时,周瑜也收编了数万南匈奴轻骑,朔风营两万轻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剩下的战俘足可再组建一支骑兵营。只是碍于李利的命令,周瑜只得将南匈奴降兵与收剿的步卒混编在一起,继而挥师挺进并州。收取并州全境后,周瑜收编的郡府兵便有八万之众,再加上他本部的五六万人马,仅是周瑜一路兵马便有十几万之众。

至此,西凉军的兵马数量已然突破六十万之众。即便此番函谷关之战折损十几万大军,李利麾下大军仍有不下五十万之众。只是,经过娄底原决战之后,西凉军变得有些混乱,而且良莠不齐。战斗力强横的主力战营兵马都有折损,且个别战营伤亡惨重,而郡府兵队伍却空前庞大,占据着西凉军总兵力的六成以上,接近七成。但是,不管战力如何,随着地盘的急剧扩张,李利麾下的兵马数量确实是达到了五十万之众。

西凉军的真实兵力,别人或许说不清楚,也无从得知,却瞒不过朱儁的留心观察。通过扈从和家丁四下打听到的消息,以及旁敲侧击了解到西凉军的粮草辎重用度,他就能准确判断出西凉军的兵马数量。否则,他这个当世名将便是徒有虚名,数十年的征战生涯算是白活了。

s:感谢:kgeo书友打赏支持,多谢

感冒好多了,浑身轻松不少,咱继续战斗,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肯定,多谢

第五卷是骁骑的重中之重,所有矛盾和诸多引线,全都集中在这一卷,希望您看得舒心,看得过瘾。这便是虎贲最大的收获。

第801章冲冠之怒

感谢:人墙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正是因为很了解李利如今的实力,以及自己和李利之间的诸多纠葛,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朱儁对李利的恶感变得越来越复杂。

每当别人提起李利的时候,他就忍不住生气,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是,气愤之余,他又有种奇异的欣慰之感。毕竟李利是他眼睁睁看着成长起来的,尽管他始终站在李利的对立面,但这并不妨碍他对李利的欣赏。而这只是纯粹地长辈对晚辈的特殊情感,欣赏与喜爱,与立场无关。

对于朱儁这样为东汉尽忠大半辈子的人来说,什么都可以改变,惟有心中的坚守矢志不移。虽不敢说永远也无法令其改变,但这份忠贞的信念与其生命同等重要。

内心沸腾的朱儁沉默良久,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后,他神色平静地轻声道:“李傕强征粮饷,大肆削减百官俸禄,这些老夫亦有所耳闻。在此之前,李稚然为出征大军筹措粮饷之事,老夫是赞成的,还为此捐出一年的俸禄和两百匹绸缎。毕竟西凉苦寒,且是百战之地,百姓生活困苦,府库枯竭。若是没有钱粮,大军如何抵御蛮夷入侵肆虐

因此,削减官员俸禄和筹集粮饷之事并不为过,顶多就是方法太过蛮横,稍欠妥当而已。至少李稚然没有向平民百姓强征粮饷,而我等既然有能力支持一些粮饷。就应该拿出来。说到底,钱粮不过是身外之物,能填饱肚子就行。何必过多强求”

说到这里,朱儁扭头盯着董承,眼神中颇有审视的意味,显然对董承这种不懂兵事却又妄加指责的行为甚为不喜。不过碍于情面,他没有直接说出来,多少还给董承留些颜面,否则日后朝堂上便不好见面了。

话音稍顿后。朱儁疑声问道:“至于议郎所说李稚然对皇宫内院下手,不知此话从何说起难道李傕胆敢效仿董卓,私自强占先帝的嫔妃不成”

话音未落。他又接着道:“应该不至于吧据老夫所知,李稚然的继室杨氏素来强势,已将李傕私下纳娶的几个小妾殴打致死,而李傕对此竟然不闻不问。任其横行。由此看来。若说李傕强占先帝嫔妃,未免太过牵强,实难取信于人。至少老夫是不信的,因为老夫了解李傕,他不是好色之人。”

的确,朱儁和李傕之间的关系一直不错,而且他的太尉之职便是李傕举荐上位的。换言之,朱儁的太尉府之所以一直都有郡府兵看守。是因为他一直对李利抱有成见,使得李傕纵然有心帮忙。却碍于叔侄情面也不便多言。

不过,在李利率军出征之后,李傕却是对朱儁颇为照顾,平时只安排几个兵士守在太尉府外面,纯粹是做做样子。此外,在削减百官俸禄的名单中也没有朱儁和皇甫嵩,但他们二人却主动捐出不少粮草和布匹。这份守护大汉疆土的觉悟确实值得肯定,毕竟他们大半生都在为大汉征战沙场,临老了,也绝不会因为政见不合而丧失民族大义。而这也恰恰是他们二人一直与李利为敌,却始终没有被李利罢免或处死的原因所在。抛开政见和立场不谈,朱儁和皇甫嵩二人不愧为当世名将,其品行和操守堪称武将之楷模,值得尊敬。

眼见朱儁竟然对自己之前所言提出质疑,董承又恨又气又恼,却又不得不强摄心神,稳定情绪,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他此来便是有求于朱儁和皇甫嵩,肩负重大使命而来,岂能事情还没谈成,先把人得罪了

于是,董承强迫自己要保持冷静,深吸一口气后,痛心疾首地说道:“太尉有所不知,李傕老贼确实不是好色之徒,可他的手段远比董卓生前还有狠毒百倍此贼擅自扣发宫廷所需钱粮,将宫中仅剩不多的阉宦和侍婢又再次遣散大半,以至于陛下寝宫里的十六名侍婢如今仅剩两名年过四旬的老宫女,而其他皇室宗亲的府邸上则更加严重,先后数千名扈从和侍婢被强行遣散。现如今,陛下寝宫内外宦官和侍婢加在一起不到十人,内院三千佳丽只剩下十几个年过半百的宫嫔,偌大的皇宫内外全部侍婢加起来不到五百人。

这还不算完,李傕老贼对此还不满意,口口声声宣称陛下年纪尚幼,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侍婢服侍。奈何这余下的侍婢都是入宫几十年的老人,纵使遣散他们也无处可去,为此老贼恼羞成怒,严格规定皇宫所有人的每月食量,而且发放时只少不多。

时至今日,宫里的侍婢已经整整饿了三个多月,每天都吃不饱,就连陛下也是半个月都不见荤腥,饿得骨瘦如柴。一个月前,老臣得知此事后,想尽办法准备给陛下弄些酒肉,不承想被羽林禁卫发现,不由分说便是杖刑三十,而后送到司空府由李傕发落。”

说到这儿,董承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老泪横流。好在他终究是顾及自身颜面,没有当众嚎头大哭,即便如此,也是哽咽着说不话来。

而听到这番话的朱儁、皇甫嵩、皇甫坚寿和皇甫郦四人,顿时瞠目结舌地看着董承,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纷纷面露惊骇之色。

这一刻,原本昏昏欲睡的皇甫坚寿再无半点睡意,眼睛睁得像铜铃一般,张大嘴巴,想说什么却又感觉喉咙生涩,愣是不知从何说起。要知道,他从小身体孱弱,长大后也不见好转,一直靠参汤补药续命。是以他一向不关心朝堂政事,真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经年累月都呆在府中。唯一一次前往朝堂,是因为董卓想杀掉他的父亲皇甫嵩,迫使他不得不出面向董卓求情。结果,董卓念他孝悌,且先前和他确有数面之缘,又因皇甫嵩此前确实对其有提携之恩,故而放了皇甫嵩,并赐予御史中丞之职。

这是皇甫坚寿唯一一次出现在朝堂上,此后他便一直待在府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他的弟弟皇甫郦实际上是他的堂弟,也就是皇甫嵩的侄子,正是因为他体弱多病,才被皇甫嵩留在身边早晚教导,是为从子。也因此,皇甫家族子嗣不旺,随之而来的便是与朝中百官牵连不多,很少有事情能把皇甫家牵连其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