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410

分节阅读 41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部落将成为新兴贵族,而之前的老贵族就会渐渐颓败下去,随之沦为一般族人部众,因为部落族人有限。一个贵族部落兴起必定会加速另一部落贵族的衰败,从而兼并原有部落,成为新兴大部落。

因此,蛮军与汉军明显不同。汉军主将可以是文士,甚至根本不通武艺,没有亲自上阵杀敌的能力;但蛮军主将必须是勇武之人,其勇武足以令人信服,否则很难驾驭桀骜不驯的部众。与之相对,汉人贵族往往可以传承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即便其后代多为纨绔,却依旧能承继祖荫,坐享荣华富贵。究其原因,还是大汉疆域广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创造力无限,可以容纳众多达官贵人并存于世,因为他们掌握着最重要的资源权力,如此就能保障他们一代代坐享富贵。

勒马阵前的於夫罗,现年已经四十多岁了,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但他凭借往昔积累下来的威名足可驾驭全军。再有他身后一众支持他的亲属,弟弟呼厨泉、儿子刘豹和族叔去卑,如此以来他就能稳居南匈奴单于之位。

只不过他现在仍然是名不符实,因为迄今为止他还没有正式举行即位仪式,无法掌握匈奴兵权,仍旧顶着单于之名,却无单于之实。所幸对于联军而言,他有这个单于之名就够了,其它事情只有等到战事结束,才能徐徐图之,直至真正坐上单于之位。

第584章段仲明戴罪立功

山谷南边,距离蛮军三百步开外,就是汉军战阵。

与人多势众的蛮军战阵相比,汉军战阵显得势单力薄,满打满算区区四万兵马。

不过极其显眼的是,四万汉军全是战骑,没有步卒,至少在蛮军视线所及之处,没有出现步卒的身影。

四万汉骑组成密不透缝的雁形阵,没有明显的左右两翼,也没有像蛮军一样抢占开阔地排兵布阵,而是扼守在青狼谷南面谷口,似乎是提前给自己留好退路,万一不敌蛮军便可转身逃走。

战阵正前方,主将周瑜孤身单骑驻足阵前,微眯着双眼冷冷注视着眼前人山人海的蛮军方阵。

所谓战阵,并不是多么深奥晦涩的奇门遁甲,而是很简单很常见的列阵对敌而已。毕竟十余万大军出征,总要有个阵型,否则乱糟糟拥挤在一起,成何体统

此刻位于大军前方的周瑜,同样是全副武装,俨然是一位随时准备冲阵厮杀的将军。

但见他身着金色战甲,头戴鹰盔,披挂黑色战袍,腰系虎纹蛮腰带,系挂五尺玄铁剑,脚踏穿云靴,雄姿英发,雄壮威武,气吞山河。座下一匹体长一丈二、肩高近丈的通体乌黑的黑膘马,四蹄强壮有力,鬃毛光滑飘逸,黑亮可鉴。此马两侧腹中有两个旋儿,左右对称,旋儿中心足有成人拳头大,旋儿周围有一圈圈状若鳞甲般的黑色厚茧,可以保护腹内脏器不受外力伤害。

这是一匹真正意义上的千里神驹,天生护体之象,更是一匹极具攻击性的烈马,很难驯服。不过一旦被人驯服,此马在沙场上无疑是武将最忠实最得力的臂膀。不仅能够驰骋沙场,还能帮助主人攻击敌人,其战力不逊于近身亲卫,甚至犹有过之。

周瑜身上这套战甲与李利的黄金战甲一模一样。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李利那套战甲还经过工匠反复加固,防御力有所加强,此外黄金战甲之内还有一套刀枪不入的金龙软甲。除此之外,两套战甲同根同源,都是灵帝收藏于大内府库的极品战甲,总共只有五百套。全部被李儒所得,随后赠送于李利。

原本李利打算筛选一批武艺高强、忠心耿耿的兵士,严格训练之后赐予他们黄金战甲,组建近卫军,可惜一直没能付诸于实际行动。搁浅至今。现如今西凉军中拥有黄金战甲的将领不过区区十几人,其中各营主将统领都有一套。军师贾诩、尚书令李玄和侍中李儒三人各有一套。外加新任司徒李傕,除此之外,再无人能获得如此殊荣。

时隔两年之后,终于又出现一位获得黄金战甲的将领,并且还得到一匹宝马良驹。由此足见李利对周瑜真不是一般的赏识器重,简直就是恩宠有加。待其极厚。要知道鲁肃和郭嘉二人目前都没有获得此等赏赐,但周瑜却是战甲宝马都有了。如果再加上他此刻手中那杆长约两丈的陨铁长枪,可谓是一应俱全,全是万金难求的宝甲神兵和神驹。但凡李利能够给予他的装备,几乎悉数相送。

对待麾下将领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当世之中并不多见。若是再加上亲自替部将上门求亲,最终抱得绝世美人归的话,那么迄今为止当世仅有李利一人,而获此恩宠之人也只有周瑜一人而已。当然,李利的弟弟李暹不在此列。毕竟他们二人是一母同胞,李利身为长兄,理应照顾弟弟成家立业,保护他的安全。

勒马驻足于周瑜身后的将领,人数稍逊于蛮军,但实力却不容轻视,绝对不逊于於夫罗身后的一众蛮将。从左到右依次是:校尉何曼,裨将军梁兴,裨将军胡车儿,中郎将曹性,先锋将军张辽,中军副将、虎贲营统领典韦,副统领鞑鲁,副统领李蒙,副先锋许褚,后军辎重官陈到和郡府兵校尉桓义。此外还有一人破例披甲上阵,跻身阵前,勒马驻足在桓义身边,此人就是先前从虎贲营副统领位置上被贬为屯长的段煨段仲明。

细细数来,周瑜身后的将领丝毫不比蛮军将领少。然则汉军阵前之所以阵势不如蛮军雄壮,这是因为蛮军阵前有三位统帅并肩而立,而周瑜仅有一人勒马阵前,由此才显得势单力薄。

一排战将身后还有两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们没有披挂战甲,仍旧身着儒士长袍,骑着战马立于战骑之中犹如鹤立鸡群般引人注目。不言而喻,这二人就是随军主簿兼领参军鲁肃和随后赶来的军师法正。

日上三竿,青狼谷内两军对垒。

待蛮军列阵完毕,但见於夫罗策马上前,行至两军阵前,扬声喊话道:“汉将周瑜何在,上前答话”

很显然,周瑜就站在於夫罗对面,可他却偏偏视而不见,其意在藐视周瑜,明知故问。

千万别以为蛮军都是有勇无谋之辈,须知这些能在乱世中登上首领之位的蛮将,其自身除了勇武过人之外,还都是颇有心计之人,否则他们活不到现在。眼前於夫罗就是如此,他在两军阵前无视周瑜,扬声大喊,蓄意贬斥周瑜,就是为了压制汉军士气,因为周瑜是汉军主将。

哒哒哒

周瑜打马出阵,数息间奔至阵前,距离於夫罗五十步勒马驻足,当即厉声道:“蛮贼不必逞口舌之利,周瑜在此,你奈我何”

“哦原来你就是周瑜”於夫罗抬眼看着周瑜,佯作姿态地恍然大悟道:“先前三次交战,我还以为你是汉军先锋校尉呢,没想到你竟是汉军主帅”

阴阳怪气地说出一句话后,於夫罗啧舌说道:“啧啧啧看来李利小儿手下当真无将可用了,竟然让你这等小白脸领军出征,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之外呀”

“哼”周瑜脸色阴沉地冷哼一声,眯眼怒视於夫罗,本想还口大骂一番。以泄心头之恨。但话到嘴边,他却生生咽下,闭口不言,紧紧盯着於夫罗略显枯黄的脸颊,心神急转思量起来。

於夫罗与一般蛮夷首领不同,他久居汉地,对汉人习俗和礼节知之甚详,算得上是了如指掌。因此他知道阵前叫骂不需要破口大骂,很清楚哪句话既能让周瑜动怒,又能打击汉军的气势。

事实正如他心中所想。一句“小白脸”就让周瑜满脸愤怒,轻轻吧唧几下嘴巴,就能让汉军将士义愤填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