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384

分节阅读 38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因此进入蓝田之前就已是疲惫不堪。而后得知长安城就在眼前,她们终于支撑不住靠在马车上昏昏欲睡,于是李利一行只得留在大营歇息一日。

然而,李利没有想到的是,中午到达大营之后,小乔居然拉着他一起沐浴。结果,沐浴变成了鸳鸯戏水,既而演变为一场酣畅淋漓的肉搏激战。

此刻,李利睡醒之后神清气爽,而小乔却仍在深度睡眠之中。她是真累了,若是无人打扰的话,估计她能睡到明天早晨。

“主公,末将来了。”看到李利走出军帐,不知何时来到军帐之外的李挚,迎上前去躬身施礼。

“子诚,你这么快就到了”眼见李挚出现在自己面前,李利诧异问道。

李挚轻步跟着李利向主将大帐走去,边走边说道:“五天前末将就接到元忠的传信,当天夜里末将就从刺史府赶到长安,向元忠询问主公具体行踪,得知主公还需几日才能回来。上午元忠找到末将,让我将这封密信亲手交给主公,两个时辰前我与返回武关的杨秋将军不期而遇,得知主公已到蓝田大营,当即赶到这里。”

说话之中,李挚掏出密信递给李利,随之站在一旁,巡视四周。

拆看书信的一瞬间,李利虎目微睁,剑眉竖起,脸上浮现出浓烈的不悦之色。

然而,当他看完书信之后,脸上的表情却是平静如常,仰头望着天空中的多多霞云,还有那赤红似火的落日余晖。

书信上所说的事情正是李傕欲借毒龙造势之事,对此李玄在信中详述原委,表明坚决支持李傕操办此事的态度,并建议李利暂时不要现身,待六天后随后面的辎重大队一起返回长安,接受文武百官和百姓的欢迎仪式。此外,李玄一再重申,此事关系重大,力谏李利不要拒绝,因为李玄认为此事对李利有百利而无一害。

沉思半晌后,李利随手将密信交给李挚,吩咐道:“你看过迷信之后去找周瑜、郭嘉和鲁肃三人,待他们看过密信后立即烧掉它,至于应该怎么做,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赞成元忠信中所言,那你就和公瑾返回武关,等待辎重大队到来,然后做好相应事宜。如果他们不同意,或是沉默不语,此事就此作罢,立即传令李玄劝阻我叔父立即停手,就说这是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违抗去吧,速速办好此事”

就在李利说话之际,李挚已经看完了信中内容。待李利话音方落,李挚低声问道:“末将愚钝,不知主公为何要将此事交由周瑜、郭嘉等人决断末将觉得元忠所言句句在理,此举对主公有利无害,影响极大,错失此次机会,恐怕往后再也没有这等千载难逢的良机了。请主公三思”

李利闻声后,身形纹丝不动,依旧仰望苍穹,目光深邃而凝重,低声道:“你说的没错,这件事看起来确实很诱人,令人难以拒绝。某些野心勃勃的诸侯朝思暮想着这种好事情,可谓望眼欲穿,可惜渴望而不可及。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有利必然就有弊,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根本不存在。

天命所归听起来很不错,实际不过是虚名,一句托词而已。乱世争霸终究还得倚仗自身实力,靠得就是手下一众文臣武将,没有这些人竭尽全力辅佐,终究难成大事。周瑜、郭嘉和鲁肃三人都是能够助我成事之人,若因此事让他们对我心生不满,我要这等虚名又有何用”

说完话后,李利不再多言,顾自走进大帐,而李挚则目送李利离开,既而快步前往郭嘉等人的军帐。

第553章惊天子空前盛事

旭日初升,万里晴空。

哒哒哒

宽阔平坦的官道上,一队队铁骑策马提枪缓缓前行。

战骑之后,数千名辎重甲士押解上百辆马车徐徐跟进,直奔长安东门而去。

领头开道的铁骑当中,一名身着金黄色战甲的高大将军居于战骑中央,独自居中而行,极其引人注目。

但见他身量足有九尺,身躯魁梧,相貌俊朗,剑眉虎目极具威严。策马前行之中,他倒提金猊金背战刀,身姿挺直,座下一匹赤红似火的骅骝神驹,行走于众多战骑之中俨然是鹤立鸡群,格外显眼。但见此马体长近乎一丈三、高逾一丈,通体火红,鬃毛竖立,丝丝光亮顺滑,毫光可见。这一人一骑背对朝阳前行,金色战甲和红色战马与朝阳辉映,灿灿生辉,令两侧围观的百姓不敢正视,光晕刺眼,煞是威武不凡。

“主公真乃神人也”紧随战骑之后的马车上,周瑜、鲁肃和郭嘉三人坐于其中,透过车窗注视着前方金光环绕的威武身躯,不禁由衷赞叹。

看着自家兄长雄壮如山岳般的高大身躯以及那健步跨越的骅骝马,鲁肃脸上呈现出一抹激动的红润,眼神满是崇敬兴奋之色。

然而,当他留意到距离长安东门还有十余里的官道两旁站满百姓之后,振奋激动之余,却又不免有些担忧。

稍作思量后,鲁肃对周瑜和郭嘉二人低声道:“大司马此举无疑是高瞻远瞩的神来之笔,但风光之后隐藏着无尽凶险,想必朝中百官此次应该有想法了。”

“这是必然之事,无法避免。”郭嘉深以为然地点头附和,轻声道:“主公此番入长安不比以往。满朝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天子立于东门迎接,等同于开城接驾。如此尊崇之礼仪,古往今来惟有出征将帅建立不世之功勋,班师凯旋之际方得一见。

但此次并非大军凯旋归来,而是瞻仰主公屠龙之壮举,数十万百姓夹道相迎,十万大军沿途接应。如此盛大场面,正主却不是天子,而是主公。自古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此事一出。满朝文武官员岂能不知其中深意,焉能坐以待毙

待此番盛事结束,西凉全境皆知主公威加海内,声望如日中天,民心归附。此后西凉百姓将视主公如天神,天子光环黯淡。既而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自此以后。西凉百姓只知主公而不闻天子,东汉王朝气数尽矣”

周瑜闻言颔首,接声道:“不仅是西凉百姓如此,恐怕大汉其他州郡百姓或多或少亦有此念。与此同时,天下各路诸侯必然惶恐惊惧,纷纷揣测主公有不轨之心。此举更是难脱篡位之嫌,从中看出主公的帝王之志。这样以来,天下局势将对我西凉军极为不利,各路诸侯必将视主公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子敬之忧虑想必就在于此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