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343

分节阅读 34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禽兽不如的畜生,即便他们兄弟二人一起上,我也能将他们尽数斩于刀下”

说话之中,李利已然走到步府大门口,却发现郭嘉还一直跟在身后,似是仍然放心不下,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于是李利轻轻拍拍郭嘉的肩膀,和声道:“奉孝不必为我担心。这么多年了,我经历过很多次凶险万分的大战,最终都能全身而退,大获全胜。尽管夏侯兄弟此时仍然是人多势众,却是一群无胆鼠辈,不足为惧。还有,奉孝切记,无论发生何事情都不要惊慌,我李利不是短命之人,否则也活不到现在。所以我不会有事的,你就放心留在大堂,稍后我会让桓飞回来保护你们,以免再次发生意外”

“诺,属下领命,主公多加小心。”眼看主公李利心意已决,话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郭嘉只得恭声领命,既而目送李利手提战刀直奔数百步外的渡桥路口奔去。

第499章大义凛然男儿行

轰隆隆

“咔哗哗哗”

雷声轰鸣,闪电相伴,狂风嘶吼雨随行。

今夜这场大雨下得结实,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轰轰烈烈折腾大半夜,直到夤夜丑时也不消停,不眠不休,依然坚挺。

“嗵、嗵、嗵”

雷鸣风吼之中,李利身穿黄金战甲,手持金猊战刀,顶着瓢泼大雨,踏着泥浆血水,撒腿狂奔,直奔渡桥路口杀来。

“锵、锵、锵啊”

渡口桥头,兵器抨击声不绝于耳,欲与雷公比高音;一声声惨叫凄厉悲壮,试与洪流较长短。

仅有四五尺宽的渡桥上,李挚迎头挡住夏侯惇等人的退路,手中两丈多长的两条锁链只需甩出八尺便可封锁渡桥,以致夏侯惇等人无路可逃,只得前赴后继地拼死反扑,试图夺桥而逃。

李挚堵在桥头,迎头痛击,而桓飞则是跟在夏侯惇等人身后,一柄丈五长刀在他手里舞得虎虎生风,人畜辟夷,大杀四方。

面对桓飞和李挚二人前后夹击,数十名黑衣死士前冲后挡,竟然丝毫不占优势,反而处于下风,不断有人惨叫死去。

身处黑衣死士中间的夏侯惇,眼看局势如此急迫,却丝毫不见惊慌担忧之色,甚至并不急着冲上渡桥逃回对岸。此刻他一边龇牙咧嘴地半蹲着身躯让士卒给他包扎左耳伤势,一边大声喝斥众人稳住阵脚,不要慌乱,不必急着通过渡桥逃走。

正往渡桥而来的李利,听到夏侯惇的叫嚣声时,大为诧异。不知道夏侯惇打得什么注意。

难道夏侯惇死到临头了,此时他仍然还有后手,有恃无恐

察觉形势不对之后,李利边走边留心地上黑衣死士的尸体,然后刻意察看渡口桥头与桓、李二人激战的黑衣死士人数。

一番留心观察之下,李利果然发现两个疑点,顿觉夏侯惇必然还有后手,或者说是还有阴谋未曾显露出来。

其一,夏侯兄弟今夜同时出现在步府周围,虽然夏侯渊之前被桓飞打成重伤。却没有立即死去。然而,从夏侯惇挟持步氏和步府侍女为人质主动现身的那一刻起,夏侯渊始终没有露面。从夏侯惇刚刚在步府正堂上的神情语气可知,夏侯渊还没死,或者说桓飞虽然将他重创吐血不止。却还不足以令他就此一命呜呼。

既然夏侯渊还没死,那他现在何处。刚才夏侯惇挟持步氏的那段时间。夏侯渊又在哪里呢

其二,黑衣死士现有人数不对。据桓飞和李挚二人禀报,夏侯兄弟逃入步府宅院时还有一百五十人,而渡桥路口处还留下二十人留守,防止步府中人通过渡桥逃走。两处人马加在一起,除夏侯兄弟二人之外。黑衣死士就应该是整整一百七十人。其间,桓飞和李挚二人搜捕夏侯兄弟时又顺手杀死三十个,那就还剩下一百四十人。

然则,刚才夏侯惇挟持人质现身时。身边大约带着六七十个黑衣死士。挟持人质要挟失败后,夏侯惇带领黑衣死士根本不做纠缠,立即撤往渡口桥头,沿途中被桓李二人杀死二三十人,如今渡口这里还有四十多个黑衣死士。如此一来,就意味着还有七八十名黑衣死士不知所踪,其中就有身受重伤的夏侯渊在内。

既如此,那夏侯渊和七八十个黑衣死士现在何处他们此时到底是仍然藏在步府之中呢,还是早已通过渡桥逃到对岸了

一念至此,李利不由得心中一紧,担心刚刚步氏惨死的那一幕再度重演。

因为步府中此时只有步练师、郭嘉和阿四等人,他们都是不会武艺之人;若是遇到黑衣死士,不需要很多,只要有那么一两个黑衣死士就足以将郭嘉和步练师等人再度抓获,挟持为质。

如果步氏惨死的悲剧一幕再次重演,李利当真是承受不了,即使没有崩溃也会发疯。

想到这里,李利突然停下脚步,心中十分踌躇。不知自己是该前往渡口亲手杀了夏侯惇呢,还是转身返回步府正堂守在步练师和郭嘉身边,以免他们遭遇不测。

这样瞻前顾后的顾虑重重,对李利来说绝对是第一次。以往他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犹豫不决,历来杀伐果决,当机立断,绝不拖泥带水患得患失。

但是,刚才步氏惨死的那一幕对李利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眼睁睁看着步氏死在自己面前,他却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坐视悲剧发生。

在此之前,李利从没想过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有“假如”或“万一”,根本毫无可能。然而这种事情偏偏就发生了,而且就在他面前,并且是发生在他身上。

结果、、、他刚刚认下一位慈祥和蔼的婶娘,顷刻之间便得而复失,就连和他同床共枕的女人都落在带人手里。若不是步练师生性机智沉稳,没有显露身份,恐怕此刻步氏母女俩都已香消玉损了。

因此,李利现在有种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之感,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煞是折磨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