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257

分节阅读 25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然要有所表示,否则他们就该怨恨我李利,认为我气量狭小,妄图独霸朝堂”

s:感谢炎漓书友的打赏,不胜感激

第384章敕封诸侯续

冀城郡守府。

大堂内,李利和李玄、李儒三人开怀大笑,笑声充斥在每一角落,绕梁不绝,经久不息。

眼见主公李利答应给各路诸侯敕封官职,李玄和李儒二人不禁松了一口气,满脸笑意地等着李利接下来的指示。

坐在大堂左侧首位,李利神态从容,笑容可掬地将之前向朝廷进贡的诸侯逐一分析,娓娓道来。

“荆州刘表颇有长者之风,声望和才能兼而有之,素有贤名。自从他提领荆州以来,荆襄各郡县颇为富庶,战事不多,拥兵十余万,实力不俗,已然牢牢掌控着荆州大局。再加上他年事已高,子嗣却又年幼,野心不大,颇有坐守荆襄、安享荣华之意。故而,朝廷可以敕封他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加封成武侯,开府、假节。此外,敕封他的长子刘琦为中郎将、关内侯,权当盟好之意,算是我给他的回报吧

徐州刺史陶谦,提领徐州也有四五年了,根基稳固,宽仁施政,颇受徐州百姓爱戴。加之他现年已七十有余,野心不大,只想着坐守徐州,安度晚年,而且他的两个儿子亦无大才。既如此,便敕封他为安东将军、徐州牧,加封溧阳侯,赐开府之权。荆州刘表的儿子都获得敕封了,本将也不能厚此薄彼,另眼看人。故而,敕封陶谦的两个儿子为中郎将,均赐关内侯。

冀州袁绍,昔日董相国顾忌他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因此才放他一条生路,不承想如今倒成了气候。不过此人倒是不可小觑,家世显赫,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门阀。又深得袁氏族人拥护。如今他已夺得大汉人口最为密集的州郡冀州,自领车骑将军、冀州牧,妄自尊大,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居然觊觎大将军之位。

只可惜我李利不是董相国,董卓顾忌他袁家长子的身份,凡事给他三分薄面,但我却不用看他的脸色。因此,大将军之位,他就不用惦记了。近几年之内他都休想得逞。朝廷可以敕封他为车骑将军、冀州牧,将他已经到手的东西敕封给他,也算对得起他进贡的那点钱财。此外,加封他为汉寿亭侯;原本可以赐予他堪比三公的爵位,只是此人太过目中无人。所以只能敕封他亭侯。如果他觉得有失颜面,那他可以自己给自己加封爵位。这本来就是他最擅长的事情吗

幽州公孙瓒实力不算太强。却名声很不错,白马将军之名声名远播,我在西凉都听到了。因此,朝廷敕封他为奋武将军、易侯,主战事、掌征伐,破例赐予他开府之权。只有这样。他才能和袁绍分庭抗礼,阻止袁绍图谋幽州的步伐。

另外,公孙瓒与辽东公孙度是堂兄弟,我们需要对他施以安抚。朝廷可敕封他为牙门将军、辽东太守。关内侯;同公孙瓒一样,破例赐予他开府之权,让他拥有掌征伐,可以伺机对东北一带的蛮夷用兵。

南阳袁术跟其兄袁绍一个德行,自视甚高,又喜欢玩弄权术。仍旧敕封他为后将军,加封阳翟侯,假节。此外,准予袁术所请,敕封金尚为兖州刺史;遣使传达诏书时再送去我给他的一封亲笔书信,相信他看过之后一定会动心的。

兖州曹操,昔日只身刺杀董相国,自此一举成名,随后又是诸侯联盟的副盟主,颇有声望。更重要的是,此人有枭雄之姿,亦有治世之才。昔日名士许劭曾言:曹操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既如此,敕封他为镇北将军、青州刺史,汉寿亭侯,开府、假节。本来将兖州敕封给他也无所谓,怎奈我打算打袁术一巴掌,再给他一颗红枣,把兖州敕封给金尚了。所以,只好让曹操担任青州刺史,不过却给他镇北将军之职,仍然赋予他征伐之权,至于他能不能从金尚手里夺得兖州,那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兖州如今盘踞着好几个实力不大不小的诸侯,陈留张邈和吕布、陈宫等人搅在一起,这倒是一件好事。我意,张邈仍为陈留太守,却加封他都乡侯爵位,敕封吕布为济阴郡太守。此外,吕布这厮此前便是朝廷的奋威将军,位比三公,现在朝廷正式赐予他开府、假节之权。毕竟他们都向我道喜了,我也不能毫无表示,让张邈和吕布占据两郡之地,彼此照应,方能保住地盘,也好有个栖身之处。

除了以上这些诸侯之外,张扬、张鲁等辈,不敕封任何职位,让他们自己给自己加封爵位吧。唯有如此,我才有机会挥兵剿灭他们,让他们知道我李利心眼很小,有仇必报

至于益州牧刘焉,让朝廷下旨剥夺三公爵位,改为汉寿亭侯,遣使赶赴益州,再次查处他私造龙椅、擅用天子仪仗之罪。若是查处蛛丝马迹,则剥夺他益州牧之职,改任益州刺史。若是他敢反抗,杀害朝廷使者,明确告诉他,我不日便提领大军攻打西川,奉诏讨贼”

“啊”听着主公李利对诸侯们的敕封,李玄和李儒二人暗自心惊肉跳,待听闻主公要剥夺刘焉官爵、领兵伐蜀之际,顿时他们再也忍不住地失声惊呼。

“莫非主公当真要领兵伐蜀”李玄惊骇之余,急声问道。

李利不以为意地笑声说道:“伐什么伐,吓唬刘焉而已,这叫以己之道还施彼身之前他向我挑衅,如今我还以颜色,虚张声势罢了。呵呵呵”

笑罢后,李利收敛笑容,正色说道:“除了这些实力颇强的诸侯之外,其他各郡郡守之中,凡是向朝廷进贡的,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该给的官职一定要给,甚至可以稍稍拔高一些,让他们知道我李利绝非心胸狭隘之人,只是因人而异,并非舍不得敕封他们官职。

现如今,我们西凉现在什么都缺。唯独官职要多少有多少。只要他们出得起价码,即便是想买大将军和三公之位,我也毫不犹豫地敕封给他们。毕竟这些官职不用我们拨发俸禄,只是需要一张圣旨而已,既然他们好名,爱慕虚荣,我就成全他们。只可惜这些郡守们只怕财力有限,买不起过高的官职,否则我还真想卖给他们一个三公职位”

李玄和李儒二人闻言后,面面相觑。呆愣半天,随后哑然失笑,深感主公之言,话糙理不糙,直击本质。

事实上。一切正如李利所言。

而今天下,真正需要朝廷敕封的诸侯。也只有十余位。其他人则不需要。而这些需要朝廷敕封的诸侯,各自实力都很强,已然是众诸侯之中的翘楚。所以他们需要借用天子诏书为自己正名,既而获取大义之名,进一步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为他们将来能够在诸侯争霸中占有一席之地。打下坚实基础。至于另外一些郡守之类的小诸侯,眼下这些人纯属是浑水摸鱼的那类人,暂时攫取钱财和富贵,却终究不能长久。早晚被大诸侯吞并。到那时,摆在他们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向强者俯首称臣,要么自取灭亡。

思索之中,李儒轻轻捋着下颌两寸长的一撮黑须,恭声对李利说道:“禀主公,属下觉得主公刚才对袁术、袁绍和曹操等三人的敕封似有不妥。明面上,主公已经对他们进行敕封,给予其颇高权位;实则他们真正想要的官职,主公却没有敕封给他们。以属下忖度,圣旨下达后,他们三人必定对主公极为不满,甚至对主公心生怨恨,既而处处与我们作对。既然主公对刘表、陶谦、公孙瓒、公孙度等人都赐予他们想要的官职,甚至超出他们的预料,却为何不对袁绍、袁术和曹操三人加以安抚呢毕竟此三人已是中原一带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名气极大,对天下局势有一定的影响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