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221

分节阅读 2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将阵营居然有五六十人之多,而且大部分武将都是生面孔,文官中很多心明眼亮之人顿觉大事不妙,暗思今日早朝只怕是换汤不换药,一如从前的老样子,武威李利绝不是良善之辈,他要独揽朝政了。

只是让百官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直放在玉阶高台右侧角的太师椅不见了,难道被哪个不怕死的阉宦偷出去卖掉了

“陛下上朝百官叩拜”

正当满朝文武百官思绪纷飞之际,常侍董弘尖锐刺耳的声音响彻大殿。

顿时,但见皇帝刘协在两名金甲将军的护持下,身着皇冠龙袍,稳步走到龙椅前落座。而那两名金甲将军则伫立在龙椅左右,目光凌厉,满脸冷峻之色,神情漠然地俯视着大殿内的文武百官。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堂下百官无暇察看站在皇帝刘协身后的二人是谁,屈身俯首跪拜,高呼万岁。但是,以李傕为首的武将阵营却无人跪拜,他们只是躬身行礼,口中话语倒是与文官们一般无二。

端坐于龙椅上,刘协居高临下俯视百官叩拜,神色颇为激动,心中顿生无限豪情,一颗稚嫩的心怦怦直跳,重新找回君临天下的感觉了。一刹那,他情绪激动之余,又感慨万千。太不容易了为了重新回到龙椅宝座之上,他可谓是饱经苦难,连番颠簸,这几个月来一直担惊受怕,生怕再也看不到百官们齐声叩拜的情形了。

“咳”正当刘协暗自陶醉的一瞬间,一声轻咳传进他的耳朵里,吓得他浑身一颤。随即他强作镇定地朗声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圣恩”大殿内,文武百官齐声应诺,旋即站直身形,仰头看向高殿上的刘协和他身后的两名金甲将军。

“呃李、、、、、、利”当右侧文官阵营中的许多人看清楚刘协身后所站之人的面貌后,数十名官员错愕地失声惊叫,甚至有人还直接道出李利的名字。

没错,站在龙椅左侧之人赫然是武威李利,而右侧的金甲将军便是金猊卫统领李挚。刚才轻咳一声提醒刘协之人,就是李利。遍观偌大的皇宫正殿,除了他李利之外,谁还敢在朝堂上随意发出声音。

仰头看清楚李利所站的位置之后,堂下文官中很多人顿时义愤填膺,愤怒不已。因为李利站立的位置不对,有悖于礼制,实属大逆不道他怎能站立在安放龙椅高台上,与龙椅平行

细看之下,李利还真是站立在龙椅左侧的高台上,而李挚则站在龙椅右侧三尺外的次一级玉阶上。

故此,李利和李挚二人看起来一高一矮,李利明显要比他高出一个头,高大挺拔的身躯比龙椅还要高出一尺。如此以来,李利站在龙椅左侧,远比坐在龙椅上的刘协更加引人注目,俨然是一个大人照看着半大的孩子。

“微臣、启、奏、陛下”正当文官们怒视着李利之际,贾诩陡然出列,故意拖长声调恭声说道。

刘协强作镇定地微微颔首,贾诩见状,展开手中的竹简,朗声道:“自奋威将军吕布刺杀董相国之后,长安城屡经战祸,百姓苦不堪言。骁骑将军李利,以弱冠之龄奉命驻守凉州边境武威郡,先后平定凉州三次动乱,剿灭凉州八股乱军,收服张掖郡及西域四郡,收剿三十万休屠部落,保境安民,功莫大焉长安之乱,骁骑将军不辞辛劳,率军打败吕布叛军,及时救出陛下和太后,随后铲除张济、樊稠等图谋不轨之乱军,平定长安,迎陛下和太后还朝。两年来,骁骑将军前有收复武威四郡、剿灭羌乱之战绩,后有戡平长安叛军、危难救驾之功勋,如此功勋卓著之人,古今罕见

故此,请陛下重赏骁骑将军及西凉军将士,微臣已备好名册,请陛下御览”

待贾诩说罢话后,常侍董弘快步接过竹简,递给刘协查看。

刘协拿着重重的一卷竹简时,眼底掠过一丝暴戾之色,但他神情却没有明显的变化,依旧做出一副专注翻看竹简的姿态。

尽管刘协眼底的异色极其隐蔽,很难被人察觉,却没能避过李利的眼睛。一瞬间,他神情丝毫不变,但心中却冷笑不已,全身散发出一股冷厉无形的杀气。

右侧玉阶上的李挚敏锐地察觉到李利身上的浓烈杀气,顿时他虎目微变,冷厉地看了刘协一眼,随即冷漠地俯视着堂下的文武百官。

不多时,刘协煞有其事地看完竹简,并随手交给董弘,朗声道:“贾诩所请,朕一律照准。董弘,宣旨”

“诺”董弘躬身应声,当即走上殿前,大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敕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李利为征西将军,武威侯,开府,假节,掌军事,主杀伐;李暹为安北将军,武乡侯。敕封武威郡丞李玄为尚书,都乡侯;贾诩为黄门侍郎,都亭侯。敕封徐荣为平南将军,关内侯;波才为平北将军,关内侯;滕霄为平东将军,关内侯;郭汜为平西将军,关内侯。

敕封典韦为虎贲将军,李挚为虎卫将军,桓飞为虎威将军,滕羽为扬武将军,樊勇为扬威将军。

敕封段煨、庞德、铁陀、金牯、张辽、鞑鲁、杨定、胡轸、李征、李蒙、李典为中郎将。

敕封马超、铁萧、银轱、铁轱、王方、蒙崇、成宜、马玩、曹性、杨秋、桓豹、桓狼等二十八人为校尉。钦此”

一口气宣读完圣旨,董弘深呼一口气,顿觉口干舌燥,好不难受。他难受,堂下右侧的上百名文官更是听得目瞪口呆,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好家伙,一次性敕封两位位比三公的县侯,两位乡侯,五位关内侯;四平将军,五名杂号将军,十二位中郎将,二十八名校尉。再加上西凉军原有官职的武将,整个左侧武将阵营近百人,全是秩比六百石及以上的将领。

这般大规模的敕封,大汉开国以来,除开国之初和光武中兴的两次敕封功臣之外,此次便是第三次大敕封。

如此敕封,实属东汉近两百年来罕见的大封赏,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