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166

分节阅读 16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国戚,以示恩宠。此外,貂蝉与吕布早有婚约,而吕布又是董卓的义子;在李儒看来,董卓断然不会昏聩到抢夺义子之妻的地步。因此,他把这件事情想简单了,做梦也没想到董卓居然横刀夺爱,强行霸占了吕布名义上的未婚妻室貂蝉。

一刹那,李儒仅凭直觉便感觉此事非同一般,颇有种心惊肉跳之感。

貂蝉若是当真进宫侍奉小皇帝,那便罢了。吕布纵有百般不愿,却也无可奈何,因为自古君臣有别,何况这也是光耀王家门楣的事情。但是,现如今貂蝉却被董卓霸占了,这可就大事不妙了

义父抢了义子的妻室,此举显然有悖纲常,必然遭人非议,背负骂名。何况貂蝉在吕布心目中的份量非比寻常,先前长安城广为流传吕布为了博取貂蝉一笑,而不惜领军与李利麾下的武威军浴血厮杀。为此,吕布左手都残了。由此可见,吕布对貂蝉是何等喜爱,已然达到不惜拼命的地步。

现如今董卓假借天子之名,私底下却霸占了貂蝉,此事必然早就传到了吕布的耳朵里。

木已成舟,该如何是好

心思急转之中,李儒赫然起身跪拜道:“相国,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相国若想成就霸业,还需吕布这等骁勇之将征战沙场,扫平天下。因此,微臣斗胆谏言,请相国将貂蝉赐予吕布,尽释前嫌,以安其心。如此以来,相国登基称帝之后,便可命令吕布领军出关,剿灭关东诸侯。而吕布必然深感相国大恩,势必尽心竭力,以死相报。果真如此,相国内有微臣治理政事,外有吕布征讨四方,何愁大事不成此乃微臣肺腑之言,请相国三思”

看着李儒满是赤诚的样子,董卓一脸阴沉之色,眼神中充斥着恼怒之情。但他生生忍住心头的怒火没有立即发泄出来,因为李儒所说的话也不无道理。或者说董卓心里也清楚,自从他霸占貂蝉之后,吕布必然对他离心离德,再也不会像此前那样忠心耿耿了。

有那么一瞬间,董卓脑海里闪现出将貂蝉赐予吕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美若天仙的貂蝉在吕布胯下呻吟承欢,董卓心如刀绞,满目狰狞,愤怒不已。诚然,他如今年纪大了,身体远不及吕布年轻力壮,能够满足貂蝉的。但恰恰因为如此,他绝不会将貂蝉赐给吕布。貂蝉这个极品尤物就是他董卓独自拥有的,吕布年轻力壮又如何,就是不赐给他否则,一旦貂蝉跟了吕布,只怕转眼就会将他董卓抛在脑后,甚至都不愿意提起他。

这是董卓绝对不能容忍的,不能,死也不能

片刻后,董卓恼羞成怒地对李儒斥责道:“文优,貂蝉是人间极品,百年罕见的尤物你让咱家把她赐给吕布,亏你想得出来,你怎么不把妻妾让给吕布啊呃、、、、、、”

此话脱口而出的一瞬间,董卓便自觉失言了。因为李儒只有一个妻室,那就是他董卓的三女儿。

“唉,一时气昏了头,居然忘了那是我的女儿”董卓心中暗暗叹息道。

第256章红颜一笑定江山

看到董卓面有异色,李儒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因此心中并不在意董卓气急失言。

但是,李儒仍然没有放弃初衷,苦口婆心地劝说道:“相国,万里江山,千秋功业,与一个女子相比,孰轻孰重啊倘若因为貂蝉而失去吕布的效忠,那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呀日后即便相国登上帝位,又有谁能替相国征讨四方,谁又有吕布这般骁勇善战呢”

董卓闻言不禁露出一丝颇为自得的笑意,说道:“文优言过其实了。咱家纵然没有吕布相助,不是还有贤婿李利李利麾下骁勇悍将颇多,领兵征战以来,攻无不取战无不胜,远胜吕布多矣”

“这、、、、、、。”李儒闻听此言,顿时哑口无言。

的确,凉州李利所拥有的实力远胜吕布。单以个人能力而言,李利无论是心胸气度和文治武功,都是当世雄主之资。对,李利是雄主,而不单单是骁勇善战的将领。

这一点,李儒通过最近与李利的接触,早就看出来了。只是他此时却在犹豫要不要告诉董卓,而这也是他刚才刻意忽略李利的直接原因。

凭心而论,李儒自认与李利相交甚欢,同是李氏后人,如今又是连襟兄弟。与情与理,他都不应该在董卓面前对李利说三道四,更不能告诉董卓,李利胸怀大志,绝非池中之物。这样做,他难脱挑拨之嫌,甚至还会被董卓误以为是嫉贤妒能,肆意诋毁李利这个妹夫。

然而,李儒十几年来将全部心血都寄托在董卓身上,眼见大业可成。他又怎能对董卓有所隐瞒呢。况且,一直以来,董卓待他甚厚,多番栽培,将他视为心腹亲信,还将女儿嫁给他,可谓恩深似海。

反复掂量后,李儒还是决定据实禀报,借此打消董卓倚仗李利的念头。但见他对董卓恭声说道:“既然相国提到李利,那有些藏在微臣心里很久的话就不得不说了。武威李利。虽是相国麾下将领,而今又是相国爱婿,但他和吕布断然不能相提并论。

吕布其人,自恃骁勇,武艺冠绝天下。妄自尊大,傲视群雄;然则。他却是个有勇无谋之人。趋名逐利,却又贪婪无度。这种人勇则勇矣,却不足为惧,也很好管束,只要相国手里有他期盼得到的东西,他就会任凭驱使。

但是。武威李利则不然。李利其人心志坚韧,心机深沉,处事谋而后动,行事不拘一格。胆大心细;说他是雄才伟略,大度雅量,气吞山河,亦不为过。短短一年时间,他就拥兵数万,虎踞凉州,麾下谋士猛将颇多。由此不难看出此子绝非池中之物,更非久居人下之辈。相国若是想让他领兵征战,扫平天下自然不是难事,甚至其战绩将远远超过吕布,十载之内便可一统天下。但微臣担心,相国重用李利,最后恐怕会尾大不掉,驱虎不成,反倒是养虎为患,以至最终会被猛虎所伤,悔之莫及。眼下李利虽有精兵强将,但终归偏居一隅,视野偏狭,又有韩遂、马腾等诸侯掣肘,难成大事。但是,一旦李利跳出凉州囚笼,率领大军前来长安,那便是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一发而不可收拾。如此以来,长安城究竟谁属,尚未可知啊

如今天下纷乱,群雄并起,人心叵测,忠奸难辨。微臣所说的这些只是一己臆测之言,如何抉择,还需相国慎重斟酌。”

李儒这番话说得很透彻,使得董卓撇眉沉思良久,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变幻莫测。

沉思半晌,董卓审视着李儒,死假亦真地沉声道:“看来文优很看好李利,你们连襟二人一文一武,若是能够效忠于咱家,自是相得益彰,文武合壁,咱家的千秋大业必然可成,君临天下。只可惜咱家能得到你的竭力辅佐,却无法得到李利的忠心投效。他毕竟不是咱家一手扶持起来的,即便是他对咱家忠心耿耿,咱家也未必信得过他。世事难两全,走一步看一步吧。”

李儒看到董卓沉思这么久却说出一番莫名其妙的话语,顿时心中有种明悟。他知道董卓不是没有看出李利志向远大,绝不是屈居人下之人,恰恰相反的是董卓早就对李利有很深的认识,甚至暗自思量过如何拉拢李利。怎奈李利太有主见了,行事滴水不漏,根本不给董卓任何敲打他的机会,从而杜绝了董卓对他先敲打再封赏的恩威手段。如此以来,只要李利不主动反叛,董卓对他就无计可施,不远不近,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进一步可以依附董卓,退一步可以拥兵自立。

这才是李利最难收服,也是最高明的地方。他做任何事都留有余地,给别人留个台阶可下,也给他自己保留足够的进退空间。然而,一旦他不留余地的时候,那必然是胜券在握,有信心、有实力一举覆灭对手,如此他才会放手一搏,斩尽杀绝,不留余地。

再加上李利与李傕之间的叔侄关系十分模糊,或者说暧昧,时而亲近,时而疏远,让人很难看清楚他们之间在玩什么把戏。正是因为有这份不确定性存在,西凉军中上至董卓,下至军中各个将领,对于他们叔侄二人都心存疑虑,不敢与他们为敌,也不会与他们走得太近,若即若离,相安无事。

如此一来,就连董卓也对李傕和李利二人既用又防,始终保留着一份戒备之心。与此同时,即便李家叔侄二人犯了过错,董卓也不能把他们怎样,更不可能处罚他们,只能装作不知道,不在意,不问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