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骁骑 > 分节阅读 28

分节阅读 2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盘踞于境内,汉胡杂居,民风剽悍,不受管束,无视大汉律法。

若是一般人前去武威任职,那定然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但是,文昌你却不然。

李家原是北地郡豪强,凉州各路诸侯早已知晓李家威名,即使他们不愿你去武威上任,却也不敢轻易害你xg命。李傕将军的威名在凉州可谓是家喻户晓,众诸侯忌惮不已,不敢冒着得罪李傕将军的危险,对你妄下杀手。

如此以来,文昌若是前去武威,最坏的结果便是被李堪、程银等人架起来,当个傀儡太守。如果前往安邑,你与李傕将军合兵一处,那自然是毫无后顾之忧,诸事顺遂。”

听完贾诩的一番话,李利似笑非笑地道:“毫无后顾之忧文和先生当真以为我与叔父合兵一处,就可以诸事顺遂吗

倘若如此,文和先生何必亲自前来宣旨,小黄门亦可代劳况且,之前先生的一番前后矛盾之言,试探之意很明显,先生是有备而来吧”

李利此言一出,贾诩大为赞许地看着李利,呵呵笑着道:“之前贾某还以为文昌回城后的种种作为,身后必有高人指点,否则以李傕将军宁折不屈的xg格,断然不会任由杨氏撒泼,驱赶两个侄子。现在看来,我还没有老眼昏花,文昌果然天资聪慧,目光长远,深谋远虑呀既如此,我就直言了,还请少将军莫要怪罪。

依我看来,文昌肯定会接诏,而后远赴武威上任。否则,你在李傕将军麾下,看似独领一军,实际上却很难有所作为。即便是你有大作为,恐怕功劳也会被分去大半,永远只能屈居人下,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但是,一旦你脱离了李傕大军,率领龙骧营另谋出路,独当一面。那你就有真正崛起的机会,只要文昌战功卓著,身份地位自然水涨船高,上升至郭汜、张济等人之上,与你叔父地位相当。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未来成就不可限量,或许不久之后的某一天,你还会超越你叔父李傕,成为雄踞一方的诸侯

而武威太守之职就是你眼下最好的机会,如此良机,如果不善加利用的话,岂非暴殄天物。贾某言尽于此,还请将军自行斟酌。”

待贾诩说完话后,李利凝视着他好一阵子,含笑不语。

半晌后,李利突然与贾诩对视一笑。

这一老一少之间,虽然有着一代人的年龄差距,却有种相见恨晚之感,惺惺相惜。

良久后,李利微笑着说道:“文和先生,我们二人虽然不能做师徒,却可以是忘年之交。如果先生不弃,我愿称先生为兄长,此后你我二人亦师亦友,风雨同舟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这”

贾诩没想到李利会如此直接的拉拢自己,顿时神情愕然,眼神飘忽,似乎颇为踌躇。

片刻后,他正sè地说道:“多谢文昌美意,愚兄愧领了。不过,文昌你慧眼如炬,应该能够看清楚眼下的形势。愚兄如今虽然身在内宫,实际上却是隶属郎中常侍李儒管辖,轻易难以脱身。

再加上你年少而居高位,十分显眼,若愚兄再与你同赴武威上任,未免太过招摇,易遭人忌。

不如这样,愚兄暂时就留在长安城,可为内援。一旦形势有变,或是时机成熟,我们便可汇合,相机行事。”

贾诩的一番话,说得极为圆融,让人无从辩驳,挑不出漏洞。

可是李利还是看出贾诩不太信任自己,虽然彼此间有一点香火之缘,却还达不到xg命相托的程度。

更何况贾诩可是史料中最善于自保之人,活了七十多岁,官至太尉,高居三公。

他虽有高深莫测之能,智深似海,慧眼如炬,却从不轻易显露出来。处事圆融,为人低调,可是该他得到的好处,却是一点没落下,位居人臣,善始善终,贾氏一门尽享荣华,盛极一时。

贾诩一生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所献之谋略也不多。但是,他所出的每一个计谋都影响深远,轰动天下,以至于生灵涂炭,杀戮不止。

因此,他被后世之人冠以“毒士”之名,堪为东汉末年最顶级的谋主。

面对这样老谋深算的家伙,李利知道自己这潭水眼下还是太浅,还没有进入贾诩的法眼。

换一句话就是,自己现在的实力还太弱小,根本不足以让贾诩相投。

即便是自己与他还有着师生名份,曾经还一度是主仆,渊源颇深。但是,这些都不足以令贾诩主动投效,更不会拜主,因为自己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与资格。

近观贾诩,但见他四十多岁的年纪,很普通的七尺身高,发髻高束,慈眉善目,圆脸红润,肤sè较白;脸上时刻挂着淡淡的笑容,面相和善,如同邻家大叔一样和蔼,人畜无害。

再加上他那微微发福的身躯,笑眯眯地眼睛,生得喜庆,看着亲切。

当真是好一副益寿延年之像

恍如再世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琢磨透了贾诩的心思之后,李利便不再拉拢他了。

对于贾诩这样智慧超群、阅历丰富之人,言语上的拉拢根本毫无用处,他看重的是实力和未来的前景,以及他自己从中所能获得的好处。

除此之外,任凭你舌灿莲花,山盟海誓,都于事无补,他根本不会为之所动。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李利绝不会干这种傻事。

因为那样只会贬低自己,反而会让对方更加看不起你。

“文和兄,不知你对盘踞在武威郡的李堪、程银等人是否了解,还请告知一二。”

贾诩见李利打量了自己一番后,对自己变向的拒绝只字不提,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神态自若,依旧向自己询问武威郡的形势。

仅凭这份胸襟与气度,贾诩就知道李利此人不简单,比之其叔父李傕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不久之后,此子就能在武威扎下根基,成长为不逊于韩遂、马腾之流的西凉诸侯。

事实上,自从得知李利与李傕分道扬镳,并升任龙骧校尉的那一刻起,贾诩就开始关注李利了。

因为李利与李傕叔侄俩的演技太拙劣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有猫腻,并非表面上那样单纯。

可是即使大家都感觉这件事有蹊跷,却不由自主地将李傕与李利二人分别对待,不再将他们看成一家人了。

这就意味着李家叔侄拙劣的伎俩奏效了,至少普通百姓都相信李家一分为二,李利自立门户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打听,贾诩发现李利还真是做得很彻底,与李傕府上再也没有任何瓜葛,而李傕也对李利没有好脸sè,叔侄之间俨然形同陌路。而这一点,恰恰是贾诩最感兴趣的地方。

第四十九章前途未卜

西凉人重亲情,对家的忠诚深入骨髓。

李家叔侄之间如此干脆地分道扬镳,当真是让贾诩为之侧目,既而愈发留心李利接下来的举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