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越战的血 > 分节阅读 672

分节阅读 67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论而要看实际情况的。

比如这要是民主制度的话,之前所述的这些问题很快就会像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正反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相争个你死我活的最后什么也做不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台湾民主化之后台湾军队的变化民主化了嘛,人民手里有了权利,而那些当兵的又是人民的孩子,于是乎,训练稍重一点就会被人民就不爽了、就投诉了。

时间一长,军队的各种指标就一降再降,到现代台湾男兵的体能标准都没有我们女兵的标准高,投弹训练用地瓜代替,最后甚至出现气温超过多少多少度就不出操。当兵的感冒发烧了连长还被要求领着去看的地步。

这就直接导致了台湾人去当兵就像是过夏令营一样,教官是胆战心惊的生怕把某个兵整出点问题来被投诉。因为担心手下的兵缺水甚至还叫起了“喝水喝水三百”的口号,这口号一度成为网络热搜。

想了想,我又给杨先进打了个电话。

“你这样做。”我说:“安排几个懂俄语的或是机灵的人在莫斯科设一个办事处,别的地方比如重工业密集区附近如果有需要的话也可以看情况增设,专门接洽苏联方面的生意或是调查商业情报。另一方面,在我们这边也相应的设一个办事处,以配合他们的工作。”

“是”杨先进应了声:“还是营长想得周到,这往后做起买卖来就方便多了。”

这是很明显的,我们现在这种贸易模式只能用“原始”来形容,比如这一次,万一送的货已经在路上而苏联方面又提出要求呢那咱们就是返回也不是不返回也不是。但如果两头都建一个专门的办事处,那边谈好了这边再发货,这一来出问题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了,效率也提高了。

至于这办事处的费用嘛咱们这四架飞机交易下来初步估计可以赚六亿多呢,有钱自然好办事。

然而对苏联方面的贸易我却是不怎么操心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我相信杨先进的能力,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这是抢了第一块蛋糕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就算以后赚不了钱了也很容易就抽身而退。最重要的,还是我清楚的知道一点苏联只要没有停止战争这种工业的窘境就无法扭转,也就无法改变这种高价买入轻工业产品低价卖出重工业产品的形势。

所以,我现在更操心的就是手里头六亿多的资金如何回馈社会。

之前虽然跟干部们商量过了,那就是在对苏扩大贸易继续赚钱的同时,也要利用苏联这个轻工业消费国扩大先进公司的经营范围。

我的想法并不是自己建工厂生产东西,而是继续当初先进批发公司创建时的初衷,也就是在厂家与卖家之间充当一个中间人的关系要知道这时我国实际上不缺工厂,甚至可以说只要我们有需求,工厂就会一家跟着一家的建起来。

这道理很简单,比如先进公司在某地长期收购罐头,一开始也许供不应求。但这世上没人是傻瓜,手里有点资金的人一看这罐头厂这么赚钱,没说的,干吧于是没过多久这罐头厂就会像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甚至这还可以带动当地的农业,比如我们需要水果罐头。这就会直接刺激当地农民大量种植果树。

也就是说。我们其实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及手里的资金对各地经济实行一种调控。

当然。这种市场行为也有可能会导致亏损,比如一段时期内我们在某地购买水果罐头,万一苏联方面突然不需要了或是需求量少了,这就直接导致大量的工厂关门甚至果农亏损。但这些就不是我考虑也不是我能考虑的了这就是市场,有赚钱的时候当然也会亏损的时候。

但就算是存在这样的亏损整体还是向上发展的,我能考虑的就是这个整体。

然而这其中却会有许多问题:就算我们先进公司准备好了,百姓准备好了吗

简单的说,就是当我们分公司一家一家的办起来的时候。对各地都有大量的商品需求的时候,必然会造成大量的工厂建设、工人就业甚至是农民种植等等就业问题。

而这时代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执行计划经济,所以百姓绝大多数都是与就业形势脱节的工厂很有可能因为没有技术而只是胡乱搭建起来的危房,工人进入工厂后却不知道该怎么使用机器,农民在种植水果的时候只是跟风胡乱栽种。

这所有的问题都会导致一方面是我们先进公司对商品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却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够或者充斥着大量不合格产品。

很明显,这就造成了两头都不满意的现像我们没有购买进足够多足够好的商品无法完成苏联那边的订单,而工厂却因为没有得到更多的利润而发展缓慢或者倒闭,表现在工人和农民身上的,就是他们付出了劳动和汗水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甚至还有可能亏损。

当然,这个问题随着时间往后推移自然而然的也会解决咱们国家改革开放之初甚至到现代还有许多类似这样的问题。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因为做这些可以赚钱,那么因为人竞争和逐利的天性,时间一长自然而然的就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强的。

问题就是我不希望这一幕再次重演,或者也可以说我希望这个转变的过程能够更快一些这个过程是没法跳过去的,毕竟百姓的素质不可能一步登天,今天什么都不懂明天就什么都会了。

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这个过程更短一些、更缓和一些。毫无疑问,这可以让许多投资者、工人、农民避免了流汗又流泪甚至想不开的情况,这同时对总体的经济发展也是有利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那就是建立起一些与之相配套的培训学校,就像我们现代时社会上大量的职业学校一样这些学校可以很好的面对工厂里所需要的工人甚至是农民进行培训,这么一来就可以使他们少走许多弯路,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会少走许多弯路。

可是这要说不难的话,其实也很让人头疼。

这个让人头疼的并不是指钱方面,咱们赚了这几亿之后捐资办一些学校也是应该的:一来嘛,这些兴办起来的学校耗资并不大,要知道这时可是万元户都是“稀有动物”的时代,而且办一所学校也不需要很大的规模。二来嘛,这捐资办校对我们先进公司也是个很好的广告,社会上一听这学校那学校都是先进公司捐的,咱们这形像立马就高大上了。

问题就是如果这些学校由我们来办的话,那就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手续问题、文凭问题、教师问题、教学质量问题、宣传问题等等,这些可不是我们先进公司能一家一家跑下来或是承担得起的。

要怎么解决呢

正在我头疼的时候,突然想起之前有个经济学家叫什么周贵旺的找过我,而且还留下了个电话号码。

想到这里我当即在办公室里的抽屉里乱翻一阵,谢天谢地这电话号码还在。

于是举起电话就要拔,但一想现在可是半夜了,那一头会有人吗会不会吵着别人

这时又依稀记起周贵旺曾经说过,不管什么时候,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给他打电话。

管他呢想到这里我当即就把号码拔了下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