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越战的血 > 分节阅读 669

分节阅读 66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我却知道这价格肯定已经相当便宜了,另一个很诱人的优势就在于飞机是飞过来的,不用那么长的时间运输。

果然,接着杨先进就说道:“我已经调查过了,一般情况下这种飞机在苏联要卖到两亿,听他们说在美国要买到这样的飞机至少要三亿”

闻言我不由在心里暗骂了一声,这都便宜了三分之二了。

“他们同意以货易货”我有些艰难的问。

“他们求之不得。”杨先进回答:“我们能够提供的那些罐头、脸盆什么的生活必须品,在这里是一天一个价。而飞机这些东西生产出来却是没人买”

“我想知道我们要用多少东西去换”我打断了杨先进的话。

杨先进哦了一声,回答道:“我们初步算了下,大慨需要五百车皮的日用品”

“五百车皮”我不由愣住了。

好家伙,如果一列火车拉六十车皮的话,这都要拉八列火车过去了。

“这样。”想了想我就说道:“问问可不可以分步走,平均一架飞机两车皮左右,咱们拉两车皮的东西过去就换一架飞机回来。”

“好”

“另一方面。”我说:“让郑嘉义马上去联系有没有买飞机的单位,有的话商量好价格两头确认下定合同。”

“是”杨先进应了声就挂上了电话。

坐回办公桌的时候我还有些没回过神来,真没想到这一做就做上了几亿人民币的生意,这笔生意如果能做成的话,那利润一下就是几亿,这就别说那什么竞争对手福祥有限公司了,全国开连锁店都不是问题。

只不过这总让人觉得有点不现实的感觉,一方面是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用罐头都能换来飞机,而且用这么便宜的价格。另一方面,咱们手里头只有这么十几万,万一吞不下怎么办

随后我很快就想着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咱们在战场上死都不怕还会被这数字给吓坏了干就干吧

我所不知道的是,这时郑嘉义那边可就忙坏了。

因为他们这会儿的目标就不仅仅是几个仓库的东西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是需要联系数十甚至上百个仓库才有办法解决这五百车皮的需求。

当然,因为我采用了分批交易的方法,也就是两列火车换一架飞机,再加上苏联方面要的不只是罐头,还有各种塑料制品烟草等这就使得郑嘉义等人当前的任务还不是那么重。

但就算是这样,也让郑嘉义等人忙得团团转,几乎在全国各地都遍布下人手去联系货物。

这里面一个让他们很难办的问题就是十几万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简单的算一下,为了交易一架飞机我们所需要给货物下的定金就要一百万左右,十几万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不过好在郑嘉义这时已经能独挡一面,他与其手下的战友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终于还是成功的完成了任务。

第六十四章 飞机二

第六十四章

郑嘉义的解决办法就是动员起所有的手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这些资源就包括房产、田地等等其实这也是因为公司内部成员大多都是战友的原因,否则的话,哪个员工会肯为了公司的生意而拼上自家的房子的。

而且这些房子还有许多并不是他们本人,有些还是他们亲戚又或是战友的。

他们具体是这么操作的,首先是联系到相对来说经营得不景气甚至是形将倒闭的厂家。

这时代像这样的厂还真不少,市场经济了嘛,一开始是几个敢拼的人筹集一些资金就办了个厂,别人一看这样做还真能赚钱,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技术轻工业嘛,买几台机器有样学样的做就可以了,甚至还有许多家庭作坊用手工操作也可以。

但市场经济这东西也是挺残酷的,厂家一多自然就会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尤其是最近正在进行严厉打击经济犯罪这时候是人人自危,都在担心会不会被扣上一个“投机倒把”的帽子,于是相当一部份个体户都不干了,个体户不干就意味着商品没人卖了,于是大批的工厂倒闭,成堆的商品积压在仓库里发霉。

我们现在正赶上这时候,另一方面苏联那边只求有东西用就可以了,对质量要求并不是太高,于是郑嘉义就瞄准了这些堆积在仓库里各种商品。

但这些商品人家也不是白给的,就算堆在仓库里烂也不可能送人的不是咱们又给不起定金,凭什么让人把货给我们。

这时候房产和田地就能起到作用了。战士们把自己的房产或是亲戚的、战友的。可以抵押的东西通通押上这时代的抵押也简单。根本就不需要什么银行、公正什么的,就是写上份字据互相签个名再按上手印也就成了。

于是这原本需要一百万左右才能拿下来的一百多车皮的货物,竟然只用了两万多就全部到位,而且这两万多还有相当一部份是运输费用。

杨先进方面的好消息也不断传来,苏联方面同意了我们分批换飞机的建议,事实上他们也很愿意这样做,因为要是我们一下子就运了五百车皮的货物过去他们一时间也消化不了虽然都是好卖的东西,但也要地方摆啊。

国内飞机的买家也很快就找到了。这航空公司一听说图154竟然只卖两亿,而且还能再便宜一千万这个便宜幅度是我定下的,跟一亿多的利润比起来这一千万就算不上什么了,而且为了能够尽快的促成这笔交易,适当的便宜些降低风险也是必须的。

在这种优惠下,航空公司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下来并签下了合同。

当时我就在想,这也许是因为现在国内的航空公司消息不灵通,不知道苏联有许多飞机卖不出去而亏本大甩卖不过这也不意外,国有企业嘛,计划经济体制内的企业大多都有信息滞后反应迟钝的毛病。

如果他们在事后知道苏联这飞机只有一亿人民币的价格。而我们甚至只用价值一千万左右的商品以货易货买到手的,只怕他们连肠子都要悔青了。

万事俱备后就只欠东风了。

这个东风就是我们把货物运往苏联。这个动作可不小,整整两列火车长途跋涉直奔苏联首都莫斯科而去,而且这是一路前进一路装货因为许多货物是在其它地方联系上的,所以这货物就是沿着火车的路线集中,火车一路开着一路往上装。

这其中的困难与热闹就不用说了,郑嘉义及其一帮手下因为担心这批货会出什么意外,还派出一批人手跟着列车一起走,沿途就不断的统筹管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