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越战的血 > 分节阅读 541

分节阅读 5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口径的迫击炮炮弹一发也有八斤多重,那一个班的人能带多少迫击炮多少炮弹呢在打游击战的时候他们可不行用汽车或是吉普车运,那无疑就是给敌人直升机或是战斗机一个很好的目标。

然而这对我来说却完全不是问题。

“威尔少校忘了一点”我说:“你们狙击手不是常常把弹药预先埋藏在某个狙击点吗”

“哦,我明白了”威尔少校点头道:“你的意思是,迫击炮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事先把炮弹埋藏在某个地点”

“对”我说:“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携带炮弹,甚至身上还可以挎着自动步枪防身,另外再将迫击炮拆分给几个人背就可以了,快速机动根本不是问题”

从这一点来看,英国部队的确是没有多少在游击战方面的经验又或者说他们在思想上比较保守,否则也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关于英国人在思想上比较保守这一点只是我个人观点

我是这么看的,英国人与美国人其实是同宗同种,甚至可以说美国人大多数都是来自英国的移民,是一部份富有冒险精神和开创精神的英国人到美州开疆阔土,最后经过独立战争之后才有了美国。

那么留在英国的那部份英国人,就是没有勇气或是没有那种激情到美州开创一片新世界的人。

当然,这里说的是大多数,并不代表这其中没有个案。

从这方面考虑,也难怪美国会倔起而取代英国这个曾经的帝国了。

就比如现代军事上,全世界的坦克都在发展滑膛炮,英国却顽固的使用线膛炮而使其最终走进了一个鸡胁式的陷阱:

继续发展线膛炮吧,耗资巨大不说,怎么折腾也没法折腾到滑膛炮那么长的寿命,在尾翼稳定脱壳装甲弹出来之后滑膛炮各方面的性能都比线膛炮要好。不发展线膛炮吧,那不但意味着要放弃所有线膛炮的研究经验,以往的研发费用毫无疑问的要打水漂,在滑膛炮的发展上又要从零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这个二货研发的阿琼坦克还是跟着它的宗主国走,也就是还是使用线膛炮。

沉默了好一会儿,威尔少校才皱着眉头说道:“如果真的在马岛碰到这种情况,我是说假如那我们该怎么做”

威尔少校这话问得好,因为英军做这些本来就不是为了练习游击战,而是为了对付游击战的。

“少校还记得二战时德国用的闪电战吧”我说。

“当然记得”威尔少校回答道:“你的意思是用闪电战对付游击战”

“差不多”我说:“德军装甲部队之所以能够快速前进,完全是因为在装甲部队之前就有一支精锐部队在空军的配合下沿途占领战略要地或是制高点,也就是先行插入敌人的阵线保障交通线的安全,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主力部队顺利进军。

事实上,苏联人在阿富汗战场上就是用这种方法来保障他们后勤补给线的安全,这给我们的游击战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哦”威尔少校点头道:“这我们倒是可以做到”

我当然相信英军能做到这一点,因为英军这次来的并不全是些菜鸟,还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我甚至还知道以零伤亡拿下南乔治亚岛的就是这支部队。

当然,英军要拿下南乔治亚岛其实根本不需要动用这支部队,这也体现出英国人小心谨慎或者也可以说自信不足的一面。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我所关心的,我关心的依旧还是五个字阿根廷潜艇

第九十八章 马岛战争十七

我得承认的一点是英军士兵的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这也是相对我们79年之前的部队而言那时咱们的部队普遍缺乏训练,有相当一部份兵连火箭筒这么普通的装备都没见过,就更别说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迫击炮了。

79年之后我军的素质就好多了,毕竟是经历过战场的洗礼,往战场上走一遭如果还没见过火箭筒、迫击炮那都要让别人笑话的,甚至在战场上还有相当一部份战士会自发的学习火箭筒、迫击炮这些步兵常见装备的操作。

原因很简单,战斗中常常会出现火箭筒射手或是迫击炮炮手牺牲或是负伤的情况,那么为了整个部队同时也是为了自己性命着想,学习这些装备的操作那是相当有必要的。

而英军士兵就没有这个过程,他们虽然说几十年都没打过仗,但对迫击炮的操作却不在话下。

英国佬有钱嘛,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像我军部队那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英军士兵在部队里要做的似乎除了训练之外就是吃饭、睡觉,那时间一长会打迫击炮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但让我和战士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些英国佬在计算坐标上却让我们感到十分头疼。

“营长”在训练时粱连兵就有些气急败坏的问着我:“你不是说这些英国佬文化程度都很高吗怎么个个脑筋都转不过弯的,这么简单的一个三角函数怎么教都教不会”

“我们文化程度不算高”徐建平在旁边回答道:“大多数只完成义务教育。只有少数几个念过大学。”

“义务教育”闻言粱连兵不由一愣。

这也不怪粱连兵不知道什么是义务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从86年也就是三年后才开始的。所以在现在,普通百姓根本就连“义务教育”这个词都没听说过。

“哦差不多就相当于我们初中以上高中以下的教育水平”我解释道。

这个是我从资料上推算出来的。英国的学制跟我国不同,我们是分小学、初中、高中,而英国则是实行十一年义务教育,也就是小学六年、中学五年,要是想上大学的话还得读两年的“扩充教育”。

而英国的兵役制度是必须要完成义务教育才能当兵的,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读了十一年的书,按这读书的时间来算的话。那差不多就是在我们的初中之上高中之下。

“这文化程度还不算高”粱连兵带着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说道:“这都这都差不多是高中生了,咋算数还不会哩”

“你们部队的文化程度是”徐建平有些疑惑的问着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