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378

分节阅读 37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强大的明国所可以承受的。标准化。制度化,加上强悍的火力,明军将足以碾压一切对手,横扫一切历史名将。

而这就是朱永兴真正的本钱,真正的倚仗,他不怕蒙古诸部,更不怕布尔尼。

先进战胜落后,文明战胜野蛮。这虽然也有特例,但几率还是比较小的。游牧民族有着先天的不足。只要明国不出现问题,时代和科技又在发生着对农耕民族有利的变化,朱永兴不认为草原上会出现类似成吉思汗那样的统一英雄,也不认为察哈尔部的布尔尼有那样卓越的能力和智慧。

当然,明廷也不是无条件地支援布尔尼,各处边市的设立。也是拉拢、控制其他蒙古部落,对察哈尔部形成一种牵制和羁绊的力量。

蒙古部落众多,看起来所占地域极广,势力极大,但其始终不能统一。这是致命的弱点,使其再难重复成吉思汗时的荣光。

而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他们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舒服。虽然养着牛羊,也不代表他们可以经常吃到肉。

事实上,他们的生活,非常的忙碌、艰苦,整天就是放牧、挤奶、制酪、剪毛、鞣皮、制毡,还要收集畜粪作为燃料,到了秋季,还要割牧草储备过冬。

除此外,还要狩猎、采集,甚至从事农作等,忙忙碌碌,却也只是吃饱肚子。由于生产的单一,他们抵御灾害的能力很差,一旦遇黑灾与白灾,饥荒便不可避免。

因此,他们经常要用牛羊皮毡等,向中原百姓,交换物品,粮食是其中之一,如布匹、茶叶、盐巴、铁锅等生活物资,也是他们缺不了的。

一眼望不到边的车辆逶迤而行,车上除了粮食外,还有茶叶、棉花、丝绸、烟草、蔗糖、铁钉铁锅、瓷碗瓷盘等各色商品。又有许多本地的农户,用车运着菜蔬等物赶来市易。

“这塞外东虏是什么都缺吧,嗯,除了牛羊马匹。”一个军官站在城头,低声嘟囔着,却让旁边的晋王李定国都听到了。

虽不是全中,可也差不多。对此,李定国也有同感。一月两次的大市易,在兰州城外,由明军完全控制。当然,明军只是维持治安,震慑宵小。要知道,没有武力的保障,游牧民族还是认为用抢来得比较合算。

起初还是试探性的,但明军并不抢掠,明商也不算欺诈,交易的公平性和安全性能够保证,便有越来越多的蒙古人通过边境的盘查,领到了市易许可证,赶着牛羊前来换取生活必需品。

交易量在不断攀升,大量的牛马牲畜流入大明,既给兰州军区提供了战马资源,使骑兵不断扩充,又使内地农民能够逐渐摆脱人力耕种,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而明商所赚到的利润,更有一部分直接化成了兰州军区的军费,变成了仓库里不断增加的粮食,不断增加的武器装备。

当然,兰州边市的对象是对青海的蒙古诸部,他们本来与满清便没有什么勾结,不同于漠南蒙古这样的帮凶。若是在大同、张家口等边市,限制则严格得多,想得到市易许可证相当困难。

而在政府的严厉监管下,没有哪个商人敢冒着抄家流放的危险违反规定,私自与蒙古诸部交易。皇商八大家等奸商的下场,可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晋王李定国看着城外逐渐形成的大市场,轻轻吐出一口长气。除了市易,朝廷还有另外的政策,招募番骑,异地作战,真的可行吗

第一百五十章变革大潮

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绵延两千多年,其中汉族真正占优势的时候甚少。唐太宗时期的中原王朝强盛无伦,灭东西两突厥只用了三十多年。许多番将成为唐军将领,并确实为唐王朝的征战尽忠效力,如太宗时期的契必阿力铁勒人、玄宗时期的李光弼契丹人、哥舒翰突厥人等。

而武功盖世的唐太宗被众多臣服于他的北方游牧民族推举为天可汗,这一切使之产生了一种天下归心的感觉。故唐太宗充满自信,标榜自己与过去的帝王不同。他声称自己对华夏和狄夷一视同仁,不取偏见。

唐太宗的见解当然正确,但这一正确的观点是以唐王朝在民族斗争中居主导地位、强者地位为依据和后盾。同样道理,其他居被动防守地位的中原王朝持“华夷之大防”也是有其缘由的,是一种合乎逻辑的弱者心态。

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是汉族士大夫在历史长河中的一种经验的总结。这其中当然包含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不信任、疑惧、警惕,也是汉族频遭野蛮民族外来侵略,多次遭受浩劫的本能反应。

但同时,历经秦、汉、晋、隋、唐、两宋、元、明各朝各代,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已经形成,这是大势所趋,这是自然规律,这是历史必然,这是改不了的事实。

所以,即便朱永兴很欣赏“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也视“强汉”为汉朝国家,而非其他。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朱永兴认为必须保持和尊重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民族自豪感,但狭隘的民族观却是阻碍国家强盛并容易形成分离倾向的主要原因。在这一点上,不光是汉族。其他民族也是一样。

不以血统和族类来区分,而是以文化上的认同来判断你是否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虽然要提倡民族平等,但也必须承认汉族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主导作用。而且,承认这一事实并不违背民族平等的原则。

因为,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民族特权而是先进的生产方法。先进的民族在历史上起的作用大,落后的部族或民族起的作用小。在中国历史上,汉民族一贯处于先进地位。不论在经济开发和文化艺术创造中,或者在反对外族敌人的斗争中,汉族都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历史事实。

当然。从华夏族到中华民族,的确有民族之间的歧视问题。但从古到今,哪个先进民族对落后民族不存在歧视这种歧视当然是错误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经济和文化上的先进,必然造成优越感。汉族人在几千年前就是文明民族,治世用三纲五常,礼义廉耻,宣威以典章制度。文化科技,很多周边民族对汉文明都十分向慕。有的民族主动溶入汉族,更多民族向汉民族学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