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355

分节阅读 3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施恩,招揽商人、士绅、外国使节的小宴。不是图的山珍海味,而是亲见皇上的荣耀,就这,日后对儿孙也绝对是个足够显摆的事情。若是幸运,再得个皇家赏赐什么的,那就有了传家宝,一代一代得供着。

“就目前的商贸而言,利润丰厚是肯定的,但也有着很大的风险。”朱永兴接受完拜贺和祝酒,便直接抛出了自己的主题,几个小布袋由侍女端在盘中,给参加宴会的商人们轮流验看,他则做着解释,“垦殖虽慢,却是长远且安稳的获利之道。”

“万岁,请问这是什么种子想必十分珍贵吧”郑砚北人老成精,知道何时接话,不能让皇上唱独角戏。

“确实很珍贵,是重金由西夷手中购得。”朱永兴对郑砚北微微颌首,对他知情知趣表示赞赏,“一是金鸡纳树的种子,一是橡胶树的种子,皆是漂洋万里,花尽心思,耗费重金,才获得这些。”

“金鸡纳霜,小民倒略知一二,乃是治疗疟疾的神药,极为难得。”郑砚北适时收住,摇了摇头,说道:“不知这橡胶树有何出产,能作何用呢还请万岁明示。”

朱永兴呵呵一笑,从桌案下拿出一个黑乎乎的圆球,轻轻一抛,橡胶球便在地上弹跳着滚远。

众人有些目瞪口呆,这个东西不会只是好玩儿吧还是另有他用

“橡胶树长成之后,可以由树中割出胶质,富有弹性,风雨不透。”朱永兴笑着说道:“诸位可以想一想,这种东西的用途。可以涂抹在布上,做成雨衣、雨布;可以刷在鞋上,或做成靴子,防水御寒;可以做成管子输送水,还可以用作车辆的减震材料。”轻轻叹了口气,朱永兴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可惜量太少,难以满足大量军用。”

军用啊很多人都竖起了耳朵。战争是破坏,但也使很多行业受益,比如制药,比如机械加工,比如打铁炼钢等等。无疑,只要军队需要,加上现在朝廷的信用,那便是一条稳赚不赔的发财之道。

“再说这个金鸡纳霜,为西夷所有,价逾黄金,又被称为治疟圣药。”朱永兴继续摇头叹息。

“万岁,既有种子,日后多加种植,又何愁缺乏”郑昭达接到父亲的眼色,赶忙继续接话。

“气候和环境啊,却非我中华之地所适宜。”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婆罗洲,那里倒是可以。嗯,龙威公司已经成立了,亦有当地土著酋长寻求保护。只要继续投入,规模扩大是很容易的。移栽金鸡纳树和橡胶树,只要好处够了,招募当地土著当劳力也不成问题。”

龙威公司的背景并不简单,有国安部的人员,并招募了一些退役官兵及地方警备部队,武器弹药也与明军是同一规制。既然已经在婆罗洲扎下脚来,那扩大规模就是应有之义,可惜朝廷的财政不能给予太多的支持,而借助商人的财力,在婆罗洲进行垦殖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说到底,朱永兴在有意把民间的资金和财力向实业方向引导。以商立国是不可取的,荷兰曾经因商贸而成为世界霸主,但在工业革命之后,却因为缺乏资源和后劲而迅速衰落。

而且,这不仅仅是在垦殖方面,在国内也会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资金进入各个工厂或者开办更多的新工厂。传统的农耕社会仍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向工业化转型,以低价掠夺的原材料制造商品来赚取更大的利润,应该是使国家更加强盛的必由之路。

毕竟,农耕文明有其固有的封闭性。这种状态下的人们缺乏进取心,较难接受新生事物和新观念。而工业文明的发展则相反,人们勇于创新,注重效率和科学技术。

从战争的过程中,朱永兴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农耕社会要供养一个兵,效率过于低下。而效率虽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非凡,但也只有在工业社会,效率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原则,成为各项经济活动的核心,以及每一个人必须信守的观念。

现在的中国,因为战争需要而得到畸形发展的是冶金、锻造和金属加工。历史悠久的传统纺织业在机械和工艺上几乎与百年或几百年前没有什么大的改进,从事的人口不少,而产出却令朱永兴并不满意。如果在机械和工艺上有了突破性的进步,便能解放出多余的人口,去从事其他的工作。这就又要回到提高效率这个老问题上。

国家的恢复、重建,乃至振兴发达,不提高效率就只能用时间来弥补。虽然朱永兴的年纪不大,但也只有他知道,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会耗费多久的时间会经历多少的困难。

只是建立一个国家,他已经基本做到了;但要建立一个足以傲视世界的强国大国,并尽可能地摆脱治乱轮回的周期律,那他只是走出了一小步而已。

第一百零八章王在法下

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日后成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之后又有1258年牛津条例的制定和1295年“模范议会”的召开,成为英国议会制度从起源到形成的界标。1325年后,无平民代表即可召开议会的时代最终结束了。英国议会经过一百多年的漫长岁月,终于走完萌芽、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而直到17世纪中期,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新兴阶层的出现,他们极力要求参与国家政事。他们以议会为阵地,反对王权,经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从只是保障封建贵族的政治独立与经济权益,到平民代表出席议会,到两院制的形成,英国奠定君主立宪制用了四百多年。朱永兴呢,他准备用多少年来形成类似的政治体制,结束一人决定天下福祉的封建帝制

五十年,至少要有个雏形,要有宪法性的文件,要有限制封建君权的条文,要形成集体决策的机制。这是朱永兴给自己定下的时间表,很紧,很紧。但他也有一个相当有利的条件,那便是在不昏头的情况下,这样的改革将由他推动,且将是他心甘情愿的。

而英国的议会制,几经反复,几经斗争,英王是千方百计地加以破坏,是搅尽脑汁要收回自己的无上权力。在这种曲折的进程中,有流血,有牺牲,有战争,有阴谋诡计。总之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至于贵族议会这个阶段,在中国是不大可能存在的,也没必要存在。平民呢,在战争中壮大起来的商人集团,传统的士绅阶层,退役的功勋军人。工厂主,都可以算上。农民嘛,因为知识水平的限制,恐怕会是最后一个步入议会的社会阶层。

不要求一开始便尽善尽美,这本来就应该是一个长期而不断改进的过程。朱永兴也不会一开始便放开过多的权力,并不是他舍不得,而是没有人会做得比他更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