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351

分节阅读 35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再从向外扩张垦殖考虑,向南向北是两个方向,南弱北强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并增强北方的军事力量,并将热力辐射到遥远的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定都北京也是相当必要的。

而从决定北伐成功后迁都开始。一系列的举措便开始落实实施。而在这项重大的政治举措影响下,政府亦随之推出了相应的经济活动。比如拍卖北方新光复地区的逆产、敌产,目前主要是一些大中城市的商铺。更新的信息不断由北方官员传至户部,经过整理后印刷成册,或是张贴于外。广而告之。

无疑,定都北京将是这种拍卖活动的催化剂,而北京及周边城镇的商铺则是最受关注的。天子脚下,经济发展和繁荣是可以预期的。

“天津,嗯,既是港口,又是商贸集散之地,比之京城亦不遑多让。”张川天拿着一份刚刚抄录回来的名录在仔细分析。

因为刚刚光复,名录很粗疏,多是一些早已有汉奸定论的附清、助清皇商的家族产业,其余的还要进一步整理甄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张施华有些鄙视地一笑,说道:“可错看了形势,也是家败人亡的下场啊想当年,他们何等风光,皇商啊,戴着官帽的商人呢”

“不是看错了形势,而是违背了商道。”张川天轻轻摇头,用笔将几个中意的商铺圈起来作为备选,语重心长地说道:“圣上说过:商业无国界,商人有国籍。既是大明子民,却资敌助虏,与汉奸何异今若不以重罪治之,此等败类还会出现,于国于民有大害也”

“爷爷,其实也算是错看形势啊”张施华不服气地说道:“您看那商团,于万岁潜龙时全力襄助,如今可都是发达了。就说这拍卖商铺吧,同样的价钱,他们可是有优先权,还不是万岁在感谢他们”

张川天微微一笑,赞赏地看着孙女,说道:“那是人家应得的,当初襄助也是冒了风险,要有胆量和眼光,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便象宫中的贵妃娘娘,与万岁那是患难夫妻,万岁又是个念旧重情之人,如不犯错,这恩宠怕是不会衰的。”

张施华沉默了片刻,黯然地叹了口气。如果说之前因为爷爷的攀龙附凤还有些让她不是很情愿,现在由于对朱永兴增加了了解,她的心态却起了很大的变化。内宫空虚,只有三位贵妃,而且都几乎没有了成为皇后的资格。位列中宫,成为帝国最尊贵的女人,对那个时代的女人确实有极强的吸引力。

张川天也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万岁英明睿智,心思缜密。正因如此,他才迟迟不充实后宫,害怕有人不淑,引起后宫争斗,以致旧人受屈。所以呢,精明于外的,工于心计的,行事干练的,心狭肚窄的,颐指气使的等等,皆不在万岁挑选之内。”

张施华眨了眨眼睛,揶揄道:“那岂不是要找个傻子”

张川天瞪了孙女一眼,说道:“你这丫头,口无遮拦。好好想一想,你犯了哪条忌讳,想不通啊,永远也进不了皇宫。”

张施华皱着秀眉,冥思苦想了一会儿,试探着说道:“万岁是不是怀疑我工于心计,通过结好小公主来接近他”

张川天点了点头,说道:“怕是如此啊”

张施华无奈地翻了翻眼睛,叹息道:“这也没办法啊,不通过小公主,哪能进皇宫,哪能让万岁看到我啊”

张川天沉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有些操之过急了。缓一缓,缓一缓,兴许能有所转机。”

第一百章文化酱缸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善良的民族之一,虽然在历史上不断出现战争,不断出现杀戮,但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如此,不同的是这都不是中华人主动的追求。只有在受到外来异民族过度的侵略,或受到贪暴官员过度的迫害时,才会发出壮烈的反击。中华民族真正的英雄气概和高贵的精神价值,在反击中全部显露,也在这种反击中,滚雪球般地不断壮大。

纵观历史,中国象一个巨大的立方体,在排水倒海的浪潮中,它会倾倒。但在浪潮退去后,昂然的仍矗立在那里,以另一面正视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没。

国战的结局似乎已经没有悬念,连性质都正在变成中央政权对割据势力的讨伐和征剿,名为中兴、实同再造的新王朝重新屹立,但这是否意味着战乱时代结束后那么蓬勃振作的立即复兴呢

在某些的史学家看来,自明朝起,中国便进入了大黑暗时代。而在朱永兴看来,明朝固然采取了一系列的窒息民族灵性、伤害人性尊严的措施,比如朱八八的文字狱,八股取士使知识分子的头脑一天比一天僵化,但与历史上的满清相比,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个新王朝的建立,如果象满清那样,因为固有文化太低,以致除了全盘接受明王朝的政治形态和儒家理学思想外,别无选择。而接受的结果,便使其无力拨开黑暗时代残留下来沉重的压力。

想要精神饱满地一跃而起,使饱受摧残的中华民族返老还童,英姿焕发,创造出中国第四个黄金时代,在全世界万邦之中。充当忠实、强大、光荣的角色,并成为最重要的主角之一,朱永兴便要与已不能适应时代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作斗争,而悠久的封建历史的积淀在此时恰恰成了他的巨大阻力。

“不考八股,朕已下了旨意,绝无更改。”朱永兴有些烦躁。看着总理处整理出来的各地官员的奏章大皱眉头,连看都懒得看。

查如龙暗地叫苦,科举对读书人的重要性,以及读书人的心态,他是至为了然的。所以,他才想劝朱永兴稍微变更一下,不要过于急进。

在封建社会,科举是知识分子唯一的出路,汉、唐王朝时还有学校一途。明王朝则学校不过是培养参加考试的人才。汉、唐王朝还有立功边疆一途,明王朝则没有任何其他机会。朱元璋更规定考试范围,以五经、四书为限。五经、四书,又以理学道学领袖人物朱熹的注解为标准课本,还颁布一种试卷格式,便是八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