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310

分节阅读 31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苦果。

“那个”李茂林看了妹妹一眼,迟疑着说道:“你觉得杨副将怎么样他在我面前可是夸过你的。”

“夸我”李英梅瞪大了眼睛,随即莞尔一笑,“掉文的酸秀才,嗯,还不算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废物。”

李茂林翻了翻眼睛,看来暂时不必再深说了,这个妹子对杨衍锋的好感有限,评价也不算高。

胶东局势在数天内急转直下。先是于七举旗造反,率众攻克栖霞县城,并广发檄文,号召群起抗清;随后,明军于登州府烟台墩登陆,突破沿海迁界所建造的边墙,挥师南进,在国安部潜伏人员的协助下,先头部队一千龙骑兵迅速与于七所部在栖霞会师。

等到漏网的清军败兵将消息传到济南,祖泽溥大吃一惊,却不知道消息已经是拖延了五天之久。登陆的明军不仅稳固了烟台这个登陆场,还修起了滨海仓库,大量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运输上岸,并且与在栖霞起事的于七打通了联络。

而于七所部终于可以得到大批的枪械,开始了整军训练,山东独立师的头批三千人的火枪兵在栖霞成军,指挥官为副将杨衍锋,于七则被任命为山东独立师的师长。

登陆作战的不仅仅是一个师的陆军,水师陆战队也从袭扰中脱身而出,转至渤海,协助陆军攻掠胶东。

栖霞光复,招远光复,龙口光复,蓬莱光复,莱阳光复明军攻势如风,猛烈扩大占领区。这其中,奉命潜伏的人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明军一至,或是制造城中混乱,或是里应外合,使很多县城不攻自破。

第二十三章综合实力

当南明从大厦将倾之际喘息过来,并逐渐稳住阵脚的时候,这场战争便开始转向比拼国力和民心。或许战争还将持续,但有朱永兴的领导,若论综合实力的较量,明朝已经胜券在握。因为,没有人比朱永兴更熟悉国内和国际的大事,也没有人能象他那样走出捷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与满清抗衡。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当朱永兴将战争的模式越来越象这句理论靠拢的时候,战争的结局几乎已经确定,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登陆山东之后,来往于光复区和登州,以及其他将要稳固占领的登陆港口的船只便络绎不绝。足足有五百多艘船只,在山东与崇明、福州、潮州、广州,甚至西贡之间来往航行,将粮草物资源源运往山东。

这是一场综合性的考验,民众支持的积极性,百姓的动员能力,海上运输、物资调配

前线的将士在拼杀,想不到,或者也不去想,他们每天吃的粮食、消耗的弹药,是从数百里之外通过几百艘海船运来的,参与后勤供应的人数成千上万,是他们的好几倍。

明朝的后勤保障能力借助于海船,比满清更快捷,消耗的成本更低,但也有一点是处于劣势,那便是筹集物资的手段和方式。

满清可以劫掠百姓的最后一粒粮食、最后一个铜板,可以无偿地驱使百姓,甚至虐待他们。但明军不行,王师便要有王师的风范,解放者便要有解放者的仁义。所以,在凋弊的北方,就地筹集粮秣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为了救济百姓,还要从后方运送大量的物资,这无疑加大了后勤的压力。

困难是有,但有利之处也不少。面对满清的横征暴敛,北方汉人百姓积郁的不满和怒火,使明军所至。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拥护和支持。而且,无数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海军便没有海防。靠着制造无人区,靠着修筑边墙,是抵挡不住来自海上的强力侵袭的。沿海迁界,那只是封锁,作用不大;连万里长城都不能阻挡游牧民族,何况草草修筑的边墙

显然,满清并不意识到这些。或者是意识到了,也没有办法加以改变。一是财政窘迫,装门面的惠政一个也无法推出,只能是涸泽而渔,以失去民心为代价,与明朝进行并无胜券的抗衡;其二便是沿海布防的虚弱和分散,从江淮至辽东,漫长的海岸线成了他们补也补不上的漏洞。

战略优势因为明军水师的强大而不可逆转。江淮如此,山东如此。直隶如此,辽东亦是如此。但满清却只能硬撑,与明朝展开消耗战。因为他们退不得,一退便是不可收拾,与他们联合的强盗集团会分崩离析,现在服从于他们的绿营也不再会为一个行将失败的政权而效死力。要退。便只能尽数退回辽东,成为一个割据政权。

而山东,在位置上正处于满清统治区的中部,如果丢失,那在江淮前线布防的军队就有被明军切断退路而包围的危险。这与明军横断长江。尽歼江浙清军是相似的战略。所以,满清不能弃,只能增兵作战。

可要增兵,从何处抽调又是一个难题。从离得最近的直隶,或者京师调兵,便不得不担心明军来自海上的袭击;若从江淮前线抽兵,又担心抵挡不住明军沿着运河向北推进。

“加强绿营的装备,开始配发鸟枪和小型火炮;调禁旅八旗三千,蒙古八旗三千,增援山东。”朱永兴将情报看完,沉思了一下,开口问道:“第二批参战部队一定要在半个月后出发,这样才能确保山东战局的主动。”

“启奏陛下,部队出发的时间还能够提前,但物资的调集运输恐怕有些困难。”吴三桂谨慎地说道:“若是在山东招募新兵,会减少我军后勤上的压力。”

“招募新兵倒是可以,但要具备相当的战斗力,恐怕要一个月之后。”朱永兴盘算了一下,说道:“朕已经让吏部挑选精干官员前往山东,组织百姓尽快恢复生产。只要是能吃的,不管是种菜、种粮,都能缓解物资上的供应。另外,朕准备从民间再借钱粮,以支撑到作物收获。”

满清可以抢掠,明朝自朱永兴开始,便一直实行有偿的借贷,并以此建立起政府的信用,然后再以信用继续借贷。一个是只顾眼前,另一个是立足长远,高下立分。

“启奏陛下,是否欲颁民爵以示嘉励”郭之奇显然对这个政策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这项举措颇有卖官鬻爵的嫌疑。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如果有特殊贡献,且品行端正、尊纪守法,朕觉得亦不为过。”

“陛下所言甚是。”礼部尚书陈绍愉赞同道:“民爵只是虚衔,只为彰显其忠君爱国之行,微臣认为可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