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298

分节阅读 29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笑,说道:“军制改革呢,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朕在这里给你简单说一下。士官,尉官,校官,将官,这是四大分类;到了将官一级,又有少将、中将、上将;而上将又可分为一星、二星、三星,直至五星。若是再往上,朕也不怕再设元帅之军衔。你呢,抛开爵位,现在是何军衔还不赏之功,差得太远了。”

“微臣想差了,请圣上责罚。”马宝起身深躬,以示谢罪。

“责罚就不必了,你也没有什么罪过。”朱永兴很宽宏地摆了摆手,停顿了一下,从御案上拿过一柄如意,笑道:“嗯,这便是朕赏你的。莫要存了别样的心思,好好带兵打仗,建功立业。你们这些老将啊,朕还指望你们日后独当一面呢不到爬不起床的时候,你们就得给朕出力,想偷懒儿,门儿都没有。”

马宝跪倒在地,叩头受赏。朱永兴这一番话,说得诚恳,说得真挚,玩笑中又带着鼓励和期盼,至此,他算是完全放下心来。

第七章思想理论,倭国来使

封建的君臣关系在作怪,这是朱永兴的第一个想法。但在深思之后,却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魏王马宝的心思只是开始,以后还会再出现类似的人,归根到底,应该是传统的中庸思想在起作用。

中庸思想如果作为一种道德修养,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在官场、职场蔓延开来,成为一种准则,则是百害而无一利。就长远来看,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公司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勇于担当、勇于负责、敢于创新、不甘平庸、想有所作为的人才而中庸之道却会造就出平庸至极却能谄媚,老老实实却不思进取,敢于担当却遭到打压的恶劣风气。

当然,一种积极进取、勇于承担、是非分明的民族性格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但要使国家保持活力,使民族屹立不倒,这种性格又是必须的。

大力提倡,则势必要与旧传统、旧思想决裂并斗争,现在这个时候到底合不合适呢或许以实际行动给人们树立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目前来说更合适。

但这还不够,远远不够,提倡并鼓励一种思想或事物,总要有理论的支持。朱永兴认为早晚应该拿出一种能令人信服的系统而严密的理论,来使人们接受,并按照这种思想准则去做事。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朱永兴觉得不必另起炉灶,再搞一套哗众取宠的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其实。完全可以从中华文化入手,学会并掌握一个简单的分析判定方法,来解决理论问题。

扬弃,这个哲学术语,进入了朱永兴的脑海。所谓扬弃,即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保留和发扬积极的东西。既不是将已有的一切推翻重来,也不是要盲目地继承一切。

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不能犯片面性和绝对化的错误。说起来很正确,很好懂。但在实际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很多人把扬弃视为妥协和投降而加以篾视。他们把自己看作是学派不屈不挠的代言人,认为自己代表着必然会到来的未来、绝对真理和优秀的道德观念。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几乎是病态的猜忌心理和强烈的自以为是的思想。

朱永兴现在要解决的是国内的思想,要提倡的是对中华文化思想的批判和吸收,实践中华文化非常基本的价值。换句话说。就是要打破什么孔孟之道、墨家、法家等学说的局限。只将其中的精华提炼出来。形成中华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相结合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思路明确了,事情也就很快会确定下来。朱永兴作为皇帝,不必事事都亲自去做。他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团体,他的手下有经纶满腹的智囊,有下笔千言的文胆,如何策划、实施,并如何掀起这股思潮,这些人会处理得井井有条。他所需要做的便是借助自己的名望和地位,登高一呼而已。

当然,必要的戏还是需要朱永兴领头来唱。在政府资金还有些紧张的情况下,由皇室出资修建的七贤祠开工之日,朱永兴率几位高官亲临奠基,表示了高度的重视。

七贤祠,顾名思议,就是诸子百家中最具有代表性,其理论之中具有现实意义的七位大圣贤供奉之地。他们是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老子、孙子、鬼谷子,涵括了儒、法、墨、道、兵、纵横各家。

作为不可缺少的手段,朱永兴御笔亲题,国事作为第一家区别于以前朝廷邸报的报社开张了。首先便是介绍这七贤学说的文章,在提振华人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并逐渐掀起了研究和讨论的风潮。

提倡加引导,继承加批判,属于本民族的、适合现在生活的思想体系才会慢慢形成。没有思想,人云亦云,迷茫徬徨的民族是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向外辐射自己的文化影响的。

其实,如果朱永兴不是这么深谋远虑,就按照之前的传统,安稳地做一个封建帝王。凭他的功绩,也是跑不了一个明君的名声。试看清朝的历史,从奴隶制到封建制重新走了一遍,靠着麻木和僵化民众,不过是靠着气候回暖,以及高产作物的普及,使得人口增长,不还是有什么“糠稀盛世”

历史往往是从一个顶峰坠入一个谷底,或从一个谷底升至顶峰,盛极而衰,乱而后治,便体现出这种辩证的思想和结果。满清暴虐,却依然能平稳下来,正是乱而后治的体现。饱受战乱、饥饿、贫困所折磨的民众,人心思定,对生存的需求超过了其他诉求。

而且,这个时候想安定人心,所花费的代价是最小的,只要当权者体现出这种意愿,并且给民众生活以实际的改变,哪怕很微小,也会得到民众的拥护。就象对一个乞丐来说,给他一个馒头,他会认为是幸福的事情;而对一个富翁来说,山珍海味也未必让他满意。

但就因为朱永兴看得远,想得深,才不甘心在这时代发展的大潮中碌碌无为,甚至是落后于世界。还是那句话: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最美好的时代,只是看你如何去把握。

历史的进程越来越偏离朱永兴的记忆,这使得他对于军事上的指挥开始逐渐放手。战争已经转向了综合国力的较量,这其实才是他擅长的领域。可以借助前瞻性的目光,制定并推行相应的政策,使国家恢复和重建的速度大大加快,将满清远远地抛在身后。

碧绿的湖泊,湖边有石舫。树上有鸟巢,湖中有睡莲和脏鸭子。一切都是那么宁静,那么质朴、那么协调,那么美。美得让人想融入其中。一种忍耐的韵味。一种大彻大悟的东方的哲理,一种内含的秀丽,一种懒洋洋的万古不变的宁静,令人玩昧,令人赞叹,令人羡慕。

而朱永兴正坐在湖边的椅子上,静静望着这恬静的景色。半晌,他轻轻抿起了嘴角,战争早晚会逝去,而常被认为是单调枯燥的东西。只有这安宁平静的生活。才是人们想要的主题吧

万岁,陛下,圣上嗯,名头不少。却并不让朱永兴感到多么得意。一个高高在上。几乎是不会有朋友的孤独者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