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275

分节阅读 27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从江浙来的班子呢”

什么王妃,一个侍妾而已。吴三桂腹诽着,脸上却挤出笑容,说道:“你们开心就好,孤不是有公务嘛,殿下郑重交代的,哪能马虎对待”

吴应熊和建宁进屋施礼,吴三桂点了点头,笑着抱起孙子吴世霖,坐在椅中逗弄了片刻才交还给夫人。又说了会儿闲话,张夫人便起身和建宁、孙子去后宅,吴应熊则被吴三桂叫住。

被绑架投诚之后,吴应熊到情报局当了个小官儿,工作也不忙,不累,就是把京师中的一些情况编辑汇总。比如他所知道的京师中官员中的脾气禀性,弱点优点等等资料。

当然,出于叶虎的授意,吴应熊也能接触到一些较机密的情报,并带给吴三桂以作参考。这是不怕他漏密的,反倒是一种无形的震慑。通过他,也能让吴三桂知道情报局的庞大和无孔不入,使其息了异心。

“父王,清廷正拟议调动山海关和宣府的兵马。”吴应熊待吴三桂坐下,才开口说道:“蒙古诸部只有科尔沁和喀尔喀出兵,其余则或延宕,或输马匹,私下言北兵不习南战,勿折损人马。”

吴三桂心中暗惊,情报局已经渗透进了蒙古诸部,于其动向言语尽皆掌握,看来有些蒙古诸部的高层很可能与明廷有勾结啊

“父王,清廷怕是在南方支撑不下去了。”吴应熊继续说道:“孩儿在海上见识过明军的水师,巨艘如楼,桅樯如林,实在不可敌也。有此水师,整个沿海由江浙至辽东,都将受到威胁。不断调兵南下,空耗实力,且令北地空虚,愚者之见。”

“嗯,吾儿的判断不错。”吴三桂赞赏地点了点头,说道:“虽然如此,清廷却骑虎难下,不得不与明军在南方争夺,起码不能示弱。否则,人心更变,连北地恐怕亦不安稳了。”

“如此耗下去,正中岷殿下的计谋。”吴应熊冷笑了一声,说道:“现在便是为将为北伐打基础,清廷不会看不出来吧”

“看出来也好,看不出来也罢,四大辅政谁敢畏缩,谁敢提罢兵议和”吴三桂在地图上重重点了点,“划江而治是不行了,岷殿下岂肯弃已占之地黄河那便是不战而弃,四大辅政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第二百六十三章真假太子,山东于七

“若是弃了江南财赋之地,清廷在钱粮上岂不更加难以支撑”吴应熊想了想,有些为难地摇头,“不弃便要增兵,同样是没有胜算。”

“这便是岷殿下的算计。”吴三桂也不得不表示钦佩,“若是集中兵力,江浙是能光复的,南京呢,也能攻克。但然后呢,必留重兵守御,又哪里有现在这番局面正是依靠水师,才能把清军牢牢钉在江浙,大军由赣、湘、鄂依次攻取。长江呢,又成了水师用武之地,以所长攻所短,又是人心向明,此势不可逆也。”

“父王,当初郑成功挟十万之众攻打南京,可谓是天下震动。”吴应熊还是有些不解,“有人议论,他应该率军沿运河北上,效徐达”

“愚人之论。”吴三桂颇为鄙薄地摆了摆手,说道:“孤军深入,虽有舟师之利,却是必败无疑。水陆并进,郑军又无此力量。”

吴应熊不再多问,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父王,这大都督府”

吴三桂淡淡一笑,说道:“吾儿可是担心为父再无出头之日就此默然终老嗯,也不尽然啊这大都督府是一定会成立的,但却不是高皇帝时的那样,岷殿下的心思深啊等着吧,不用心急。”

吴应熊看不了那么透,也想不到那么远,反正也是个安于现状,并没有什么野心的家伙。父子俩又聊了一会儿,吴应熊突然想起一事,说道:“父王,儿子听说情报局从江浙弄回来一个重要人物,交给鲁王和张尚书询问。儿想应该是个皇室吧否则,那鲁王如何会掺和起去”

“这倒是有可能。”吴三桂想了想。倒并不感兴趣,说道:“岷殿下羽翼已成,便是圣上归国,怕也要禅位让贤。什么皇室人物,不管血脉远近,既是无功于中兴。便没什么大用。”

赘婿,也就是倒插门,和妾生子一样,这个身份在当时是极其受人鄙视的。男子汉大丈夫,自己主动放弃祖宗,改认妻子的祖先为祖先,在那个时代一般人即使到了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出此下策。

但五皇子,也就是朱三太子朱慈焕就这么做了。固然这是一种掩藏的策略,因为周围人认定他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小人物。那自然也不会有人关注他。可他的身份不同,只此一件事情,便让鲁王和张煌言心中鄙夷。

“我不是什么大王,还请王爷和张尚书不要苦苦相逼。”朱慈焕停顿了一下,又说道:“若是,若是岷殿下怕我跟他争皇位,非欲除之而后快”

“放肆”

“胡言乱语”

鲁王和张煌言大声喝止,虽然岷藩确实已露出王霸天下的气势。但朱永兴还以朝廷留守的身份在行使职权,这件事情便不宜挑明。

“岷殿下有言:如今圣上虽巡狩。但大位已正。若是真先帝之子,当抚养优恤,不令失所;若是招摇撞骗,便由有司问罪。”旁听的叶虎淡淡地说道:“你可听清了”

朱慈焕眨巴眨巴眼睛,看了看鲁王和张煌言,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我已经改名换姓了,只想和妻子孩子好好活下去。我已经不姓朱了,现在我姓王,是胡家的女婿。”

这番话无疑是承认了自己朱三太子的身份,但这话听起来让人觉得刺耳。

张煌言吃惊得说不出话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本人是英雄豪杰,二十几岁就挺身而出,冒着巨大的风险去说服已经投降清廷的武将反正,后来更亲自带兵与清廷交战,屡败屡战,对清廷一次次的劝降嗤之以鼻,抵抗异族、振兴中华的决心从来不曾动摇过。

正因为张煌言是这样的人,所以他很难理解朱慈焕为什么甘心苟且偷生。其他人也就罢了,但王士元是大明的皇子,是崇祯的遗孤啊

“若说是要号召人心,岷殿下已经是众望所归;若说是英明神武,岷殿下也当之无愧。”朱慈焕继续说道:“所以,并不需要我做什么,便让我回去过平静的生活吧”

“若你真是烈皇的皇子,为何不肯为祖业一战”鲁王朱以海阴沉着脸问道:“苟且偷生于鞑虏统治之地,你是如何想的”

“我觉得那里更安全,鞑子想不到我就躲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朱慈焕如实答道:“甲申之乱后,我漂泊颠沛,实在是吃够了苦。也自知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便想平淡地过日子。自然,你们会骂我不肖,骂我懦弱,可我就是这样的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