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269

分节阅读 26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清不共戴天,且识大义,将地方治权交与朝廷,将自家军队编入明军。”

“末将也是有私心,后见殿下真诚,方醒悟过来,还请殿下勿罪。”王光兴心中暗喜,却是态度恭谨。

“歧侯贺珍,于汉中反清,攻凤翔,后又联合各抗清队伍进攻西安,一时声势大盛。听说反清之因乃是满清陕西总督孟乔芳阴行解散之故,不知确不确实”朱永兴笑着望向贺珍,“那现在呢,孤提出军制改革,组建讨朔军,你又是怎么想的”

这样问,便是直言不讳了。贺珍原是明将,后投大顺军,之后又投清廷,可谓是三易其主,且现在的军制改革又与当时被逼反的情形差不多,朱永兴问出这话,贺珍不由得心中一凛。

“回殿下,末将竖旗反清一是孟乔芳猜忌,二来更是心向大明,恨满清之暴虐。”贺珍小心翼翼地说道:“至于军制改革,乃是朝廷统一事权之举。自古军政分离,也是常理。”

“有些言不由衷啊”朱永兴笑着摆了摆手,制止了贺珍的辩解,又伸手指着党守素,说道:“兴平侯党守素,当年孔、尚、耿三逆兵进攻广东和湘桂时,汝曾随故列侯高必正率精锐兵马到行在朝见圣上,提出两项重要建议,其中一条是改变勋镇割据的局面,财政收入和官员任命都应该由朝廷统一安排,以便集中有限的财力、兵力救亡图存。孤没记错吧”

“回殿下,确有此事。”党守素迟疑了一下,说道:“故列侯与末将见掌握兵权的大臣们一味拥兵据地自重,以邻为壑,没有全局打算。而当时形势危急,故有此建议。”

“时过境迁,汝现在如何想”朱永兴轻轻一弹酒杯,发出一声轻微的脆响。说道:“当时的忠贞营屡受刁难,缺粮少饷,处境困难。现在呢,夔东虽穷困荒僻,却比当时情形强上甚多。”

“末将,末将仍持此议。未有改变。”党守素听出了朱永兴的话外之音,犹豫了一下,拱手作答。

朱永兴淡淡一笑,伸手逐一指点,将塔天宝、马翔云等人的经历和功绩说得清楚,自然是有删有增,尽量不触及他们的过错。

“临国公李来亨”朱永兴最后把目光集中在李来亨身上,连连点头,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李来亨的一生主要光阴都是在与满清作斗争中度过。茅麓山更成为大陆反清武装的最后一次惨烈之战。后虽兵败身死,但誓不低头,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足以映照日月李来亨败没,中原再无寸土一民为明者,惟诸郑屯海外,从此华夏沦落三百年,惜哉

“汝很好。孤敬汝一杯。”朱永兴沉吟了一下,举杯示意。然后一饮而尽。

“谢殿下。”李来亨看出朱永兴的赞赏,却并不知道具体的原因。

一杯酒下肚,朱永兴沉吟了半晌,缓缓开口说道:“孤出缅入滇之初,各部残军虽陆续集结,然军心混乱。兵将心怀疑虑。孤一步一步走过来,到了如今这般形势,所靠者何也”

“是殿下英明神武,使兵将归心,绝地崛起。不可阻挡。”荆国公王光兴赶忙拱手恭维。

“嗯,孤倒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看得远些。”朱永兴笑着点了点头,面色又沉静下来,继续说道:“但这还不完全。孤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待人以诚,言出必诺,方才使人心服。疑虑啊,可不仅仅是面对鞑虏,胜负未知,还有这历史问题。都是明军,在孤的眼中本没有什么差别,只要还与满清作战,没有屈膝投降,没有伤民害民的武装,孤一视同仁,心中是感激和佩服。但因为出身不同,包括你们,这心里怕还是顾虑重重吧”

朱永兴停顿了下来,李来亨张了张嘴,想辩解一下,可还是没有吭声,等着朱永兴继续说下去。

“身病好治,心病难医啊”朱永兴慨叹了一声,继续说道:“孤心里怎么想,说出来也不令人信服,唯有以实际行动来证明。伤有养,死有恤,退役有安置,再有赏罚分明,公正无私,这才渐渐使西南明军归心。象晋王、赵王等,自身的荣华富贵是一方面,能令追随的部下有个好归宿,亦是他们的心愿。你们呢,是否也有此盼望”

“殿下英明。”李来亨拱了拱手,说道:“追随我等的部下南征北战,跋山涉水不下千里,能让他们享安乐生活,确实是我等之愿。至于荣华富贵,末将等倒不敢有太大奢望。”

“末将等也同临国公一样。”众人纷纷附和。

“这话说得假了。”朱永兴笑着指了一圈,调侃道:“所占不过一县,亦不甘心交与朝廷,太小家子气啦”

“殿下教训得是。”马翔云笑道:“殿下志在天下,我等眼皮子确是浅了。”

“追根究底,还是你们对孤王不了解。”朱永兴举起杯,转了一圈示意,轻抿了一小口,说道:“有些话呢不好说,但要不说明白了,这心结终是难解。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这是杨嗣昌说的吧狗屁,这说的是人话吗,一个兵部尚书,朝廷重臣,历来以父母官自居,竟然要子民作安安饿殍”

明末负责镇压张献忠的杨嗣昌所作的西江月,劈头便是“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这诗在明廷的士人中还颇受好评,觉得说的很对。农民没粮吃,便要在家安静地饿死,怎么能乱跑给政府添麻烦呢还敢抗粮、抗税,甚至造反给朝廷添乱,实在是死有余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