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263

分节阅读 26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得明白。岷殿下是肯定不会放吴三桂领军在外的,留在身边作什么左都督,便是控制吴军的一个手段。吴三桂也说得清楚,若是他们能建功立业,他纵是人质,也必安全。若是败绩连连,那可就不好说了。

“我朝曾有此帽子吗”吴三桂万般无奈之下做出了决定,但心火压抑,正好对着捧衣送帽来侍候他更衣的下人发泄出来,指着自己的头大声叫道。

“去,给王爷取方巾来。”方心水赶忙斥责下人,并发出了指示。

“我朝有此衣服吗”吴三桂又扯一把自己的衣服,咆哮着。

曲靖,本就是滇黔防线的重点,明军不仅修筑了防御工事,更驻扎有重兵。一旦调动起来,便显得更为快捷迅速。

对吴三桂的拖延,朱永兴是恫吓加威胁,可军事行动的时间却是与桂林的叙国公马惟兴约定好的,明军压向黔省也只是前奏和准备,并不是马上便要大举进攻。

政治、军事,两手都要硬。朱永兴在曲靖不光是和赵王等诸将商议准备军事上的行动,还召见了总督那嵩及准备入黔的文职官员。

在不久前文官集团的阴谋破坏时,那嵩也表明了立场,将劝说自己的官员绑了交给朱永兴,算是经住了考验,也稳定了自己的地位。

人呢,都是现实的。远在缅甸的永历除了给那家几个空头衔外,并没有任何的实惠。而在朱永兴手下,那嵩才算是实打实地当上了云南总督,那焘也继任了土知府,那家的子侄们也有了安南都统使的官职,并且在外面挣得了不少的地盘。

再说滇省的民众,是最先安定下来进行战后恢复的。看到治下百姓能够吃上饱饭,穿上新衣,吃肉的日子不断增多,更不必再担惊受怕。那嵩的心里也就明白了,孙可望不行,永历更不行。在这样越来越好的状况下,还有谁会想着在缅甸的皇上而那些搞阴谋的文官,嘴上喊着忠于皇上,还不是自己失意了才如此自己若学他们,不仅那家会受影响,老百姓也会象对待那些文官一样,唾弃咒骂。

“那总督。”朱永兴打断了那嵩的思绪,他赶忙正身倾听。

“这位方先生,是新任命的贵阳知府。”朱永兴一指方光琛,给那嵩作着介绍,“他熟知吴部各人的情况,以及黔省目前的状况,能更好地安置好吴部家属,使其能放心征战。”

“卑职方光琛,见过总督大人。”方光琛恭谨地施礼。

“方知府不必多礼。”那嵩笑着抬了抬手,说道:“本督正愁没有熟悉情况的官员入黔相助,安置不当以致激起吴部家属不满。现在有了方知府,本督也就放心了。”

“那总督不必急于入黔。”朱永兴善意地提醒道:“待赵王率军稳定了黔省形势,那总督再去主政不迟。嗯,滇黔总督,现在才算是实至名归了。”

“皆赖殿下指挥得当,又得一省之地啊”那嵩向着朱永兴拱了拱手,“收服吴军,则湖广亦将唾手可得。”

“现在还未竞全功,谈收服言之过早。”朱永兴谦逊地笑着。

“有殿下那番话,吴三桂敢不从命而来。”方光琛笑着说道:“他呢,便是想得过多,以致优柔寡断。只要不被逼到没有退路,岂愿打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

“就算是胜算极大,能不打还是不打为好。”朱永兴感慨地说道:“少些死伤,便少些孤儿寡母,便少些悲伤哀痛。这场战争啊,死的人已经太多了。”

“可这战争还要打下去,直到最后的胜利。”朱永兴的目光转瞬变得坚定而决绝,“为了那些依旧在鞑虏暴虐统治下苦苦挣扎的百姓,为了华夏的传承,为了将来”

朱永兴的话并没有继续,因为他看到的中华的落后以及饱受的屈辱,整个民族的麻木沉沦,是那嵩和方光琛所无法理解的。

那嵩和方光琛不明所以,见朱永兴突然停住了,似乎陷入了什么难题的思索,也不敢打扰,便静待其回过神来。

好半晌,朱永兴才吐出一口长气,往椅子上靠了靠,保持了一个较舒服的姿势,自失地一笑,说道:“贵州土司众多,要稳定,要发展,便不能不与他们搞好关系。但也不能一味牵就,有雷霆之威,亦有雷露之恩,软硬兼施,方为治政之道。”

“滇省情况也差不多,那总督经验丰富,属下尽力辅助,当不令殿下忧心。”方光琛对贵州情况也很了解,虽然回答得谨慎,心中却认为明军强势,土酋当不敢造次。

第二百五十二章三桂低头

那嵩颌首,说道:“滇省之法可用,却不可照搬,当根据实情而稍加变更。”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可见农业发展潜力有限。”朱永兴望着那嵩,笑道:“初期稳定却是少不了滇省的钱粮补贴,那总督既身为滇黔总督,孤便不担心会厚此薄彼,会小家子气了。”

“殿下说笑了。”那嵩正色道:“滇省是我故土,然我亦是大明官员,黔省亦是大明疆土,我自当秉公心,去私念,万不敢以私废公。”

“秉公心,正是我大明官员该有的品质和作风。”朱永兴赞赏地轻轻点头,“方知府,你要以那总督为楷模,好生去做。”

“是,属下学那总督公忠体国。”方光琛向那嵩拱了拱手,态度恭敬。

“莫要如此,本督可是愧不敢当。”那嵩抬了抬手,表示谦逊,停顿了一下,又小心地对朱永兴说道:“殿下万金之躯,身系中外之望,这亲征当谨慎。”

“孤摆出亲征的架势,乃是向吴三桂施压。”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若是他肯反正投诚,那孤自然不必亲临战阵;若是他执迷不悟,那没话说,孤便亲往贵阳走一遭。”

以势压人啊那嵩和方光琛心中都是这样想。

方光琛更了解贵州形势,三路明军由曲靖、桂林、衡阳呈包围之势,更有水西在内策应,吴军战则必败。吴三桂应该很清楚,除了覆亡,便只剩下反正投诚一途。想再回到清廷,他的脑袋被驴踢了。才会有这种选择。儿孙皆在明廷手中,满清亦早已猜忌疑心,穷蹙来归,会有何下场,可谓是不言自明。

而且自谶语成真后,吴三桂对朱永兴是忌惮非常。朱永兴大概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摆出亲征的架势,在心理上给吴三桂更大的压迫。

“殿下”方光琛突然想到了一事,开口提醒道:“吴三桂会不会不敢入滇您忘了,那谶语是如何说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