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242

分节阅读 2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有功无过。但在明军长江水师与十三家的夹击之下。苦心经营的夷陵江防工事却被摧毁殆尽。

面对实力陡然增强的明军,张长庚只能继续调兵遣将,再度修补重建夷陵的江防工事。但在见识了长江水师的火器之威后,他信心大降,只好以不断增加的夷陵守军的数量来自我安慰。

只要夷陵不失,则夔东明军就象被困在笼子里的老虎。嗯,即便能由江上通过,夷陵依然是严重威胁其进出自由的关键。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于郧阳、谷城的报告。张长庚随便看了看就抛在一边,根本没有派出援兵的打算。郧阳、谷城的守将对此也是非常明白,在信中也根本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只是属于通报的性质。

但随后的紧急报告却让张长庚大吃一惊。襄阳派人送来急报,说谷城有守兵逃回,城池被明军以穴攻之法攻破。在信里,襄阳知府言说明军正在搜集船只,似有顺汉水而下。攻击襄阳的意图,并开口讨要援兵。

张长庚前后一比较谷城通报和襄阳急报的时间。立时大怒。郧阳一线的防守早有成法,只要规规矩矩地照办,就绝对不会有太大的危险。虽然郧阳一带的兵力不是很雄厚,但加起来也有一万多清军,只要老老实实地守城,绝不可能这么快便城池陷落。

穴攻欺老夫不懂军事嘛张长庚已经认定谷城守军定是疏忽大意。或是中了敌人的诡计,穴攻之说不过是掩盖责任罢了。

嗯,一定是这样。张总督越想越肯定自己的判断。谷城守将愚蠢,郧阳呢,难道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看来。明军侥幸于谷城得手,但却夹在郧阳与襄阳之间,不可能再有太大的作为。

虽然张总督觉得侥幸获胜的明军没有继续南下攻城掠地的能力,但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还是命令一个使者火速赶去襄阳,给守军送去自己的手令,命令襄阳守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出战,若是有人敢出城迎敌,一定会军法从事。

拦江铁索、滚江龙、木寨浮城、造船练兵张总督作出布置后,又开始专心于如何于江上封堵夔东明军,这些措施全都用上。虽然他也知道象造船练兵这样的办法,是不可能立竿见影的,但不尽人事,如何听天命

只是这安心的日子太少,急报又至,这回却是宜城的逃兵跑至钟祥才由钟祥官员发出的告急文书。襄阳总兵官杨来嘉已叛变投敌,带一部兵马假扮败兵,诈开城门,宜城失陷。

“只有短短的五天”张长庚看到报告后便大发雷霆。

根据时间推算,大概是他派往襄阳的使者刚走,明军就到了宜城之下,并以诡计攻克宜城。本来还自诩儒将的张长庚成了马后炮,打脸打得如此彻底,令他又恼又急。

形势变得愈发紧急,安陆府比襄阳府还要空虚得多,那里不要说缺少有战斗经验的兵将,就是没有战斗经验的军队也没有多少。张长庚知道必须立刻发兵去安陆府的府城钟祥,如果明军侵入安陆府,那就会让整个湖北震动,朝廷上说不定也会问罪于他。

只是明军攻城拔寨的推进速度简直赶上埋头行军了,或者说很多消息已经被明军所封锁屏蔽,自己的命令传到钟祥,会不会又成了马后炮空响

不管怎么样,张总督必须马上发出命令,挽救安陆府,挽救钟祥。他一连串的命令发下去,命令黄州、德安两府的兵马立刻向武昌集中,命令荆州驻军增援钟祥,还越级下令安陆府各地的驻军不必再呆在原来防区,全体以最快速度赶赴府城汇合。

安陆府虽然空虚,但是每个县最少也都有一、二百士兵,在府内行军也能保证支援速度。这么一拼凑,张长庚估计能有个五千多人。他还给钟祥的官员下令,府城紧急动员,准备大量木石、火油,征发百姓协助防守,不要想着出城反击。立刻把城门统统堵住。

送信的使者刚刚离开,张长庚又再次追加命令,让各县出兵的同时,把库存的银两也都派人押送到府城。

既然各县的驻兵都被调空,已经失去了防御能力,这些东西就不如运去府城安全。明军没有了诡计可施。顿于坚城之下,自然会重施故伎,四下掳掠。而且,府城有了银子,便可以激励士兵,并给百姓定下赏格,踊跃帮助守城,等到武昌的援军赶到。

形势如此紧急,敌人的情报又模糊不清。张长庚为了以防万一。不等各地的军队集中武昌后再一起出发,而是先派出一部分武昌的绿营先乘船沿汉水而上,赶赴安陆府府城协助防守。

“贼人攻势如此凌厉,恐怕不全是凭的阴谋诡计。”张长庚做完布置依旧不放心,拿着前后的几份报告仔细分析研究,“敌之水师与贼寇会合,估计是携带了大量物资;有水师扼江威慑,贼寇觉得防守无虞。方敢倾巢而出。嗯,没有五六万。也有三四万,否则怎有如此势大”

张长庚做出自认为正确的分析,反倒眼前一亮,目光移到桌案上那本被翻得极为陈旧的孙子兵法上,一个妙计涌上了心头。

贼人巢穴空虚,而夷陵的大军不乘时而动。更待何时这岂不正是“围魏救赵”之计。如果能乘虚攻破贼寇的东线防线,直捣其老巢,迫使贼寇携家带口进行战略转移,就算丢失了荆襄,在战略上也是一着胜棋。

荆襄虽比夔东富庶。却难比其险要。而且地处三省夹击之中,河南、陕西、湖广大兵合围,剿灭贼寇岂不更易

这么一想,张长庚心中豁然开朗。又思虑良久,整理出一个反守为攻的计划,张长庚立刻给夷陵的提督董学礼发出命令,出动大军进攻西山,突破贼寇防线,直捣匪巢。命令发出,张长庚意犹未尽,又预先起草奏章,言说夔东贼寇被其诱至荆襄腹地,老巢被破,已成流寇,三省合击,剿灭只在旦夕之间。

将奏章放好,张长庚捋着胡须自鸣得意,觉得此计若成,丢失荆襄也对朝廷有了交代,如此有气魄的战略转换,非古之名将难以施展。现在,他就只等董学礼的好消息了。

讨朔军轻取宜城,马不停蹄,又继续南下,兵锋直指钟祥。连续克复地池,装备物资有很大改善,更是搜集了不少船只,以水运输,速度更为快捷。

兵贵神速,这个兵家最普通的道理谁都懂。能够连续胜利,情报工作当居首功,清军无备、空虚,也是一个关键原因。趁着湖广清军未及调整,或者刚刚作出反应,能多捞点便多捞点,能多造些影响便多造些。

“反正咱们后顾无忧,汉水上游在咱们手中,不能战则走,清军想必也奈何不了咱们”

郝摇旗骑在马上,嘴上说着,还举着望远镜向水面了望,又有些不放心地嘟囔道:“那两个家伙可别不老实,把咱们的东西拐跑了。”

“你莫要疑神疑鬼。”刘体纯有些好笑地说道:“杨来嘉和洪福都是立了功劳的,此番夺城杀将,在清廷那里已经没了退路。再说,他们的家眷都留在了襄阳,这临时组建的水军又不都是他们的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郝摇旗想了想,点头笑道:“也是这个道理哈。他俩是延平王旧部,水战还是在行的,若不用他们,倒显得咱们肚量小,不相信他们似的。”

“若说是用人不疑,岷殿下可为天下第一。”刘体纯慨叹道:“若非如此,凭一旁系宗室,纵是有留守之名,亦难令人归心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