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230

分节阅读 23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没有能力动手。

南风舒缓,舰船起伏。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又是那么清,然而它又是那么深。在热风的轻轻吹动下,它在抖动,一层细密的皱纹,耀眼地反映着太阳的光彩。

翼国公马自德因为有些晕船,脸色虽苍白,但精神却似乎很好。他拒绝了亲卫们要他卧舱休息的建议,非要站在甲板上,望着这海天美景,呼吸着这咸湿的空气。

耐下性子在讲武堂学习了半年。看着别人建功立业,一个年轻人难免眼红心热。可马自德并不后悔那段离开军旅和战场的日子,作为将门之子,他经历过战争,也熟悉了战争。但在学习的期间,他开阔了眼界。也改变了他的理念,对于战争他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战争并不只是厮杀那么简单,如果一个只知道打仗的将领知道了发动、鼓舞的作用,学会了如何壮大,如何借势,如何配合大局,那他的层次便上升了不止一个高度。

“这六千兵马主要是打开局面,武器装备会尽量供应,但军队的扩大却还要靠你们在当地招募。别老指望着后方输送。后方的兵民比例不能过于失衡,否则谁来种粮食,谁来制造物资不仅后方再难以输送兵员,日后恐怕还需要从前方抽调。边打仗边发展壮大,这是你们的任务,要完成好任务,便要与派遣的文职官员好好配合,将地方经营好”

“仗要打。但初期要精打细算,尽量不打没有把握的仗。尽量不打没有收获的仗。这收获呢,有人员,有钱财,有物资,要越打越强,要放远眼光。要实现良性的滚动发展”

朱永兴的话语犹在耳旁,安抚着马自德心中那急于建功的火热温度。他思考过,也想通了,急功近利是不行的,要力求长远。现在是六千人。以后是一万,一个名副其实的战斗师,再往后呢如果只顾痛快,几场大仗恶仗下来,损失了根本,功劳和名声肯定会有,但自己的军旅生涯怕是也到此为止了。

自己还年轻,只要定下心来,建功立业的机会还怕没有差不多同辈的将领中,目前最出彩的也只有魏君重和李嗣兴,岷殿下提拔新人的意图是明显的,自己有了这个出头的机会,可千万不能辜负恩典。

国公,嗯,或许是顶着这个官爵,才会得到总指挥的职位。自己稀罕嘛,从父辈那里承袭而来的,算得上自己的功绩吗中校,上校,少将那才是证明自己能力的升迁之路。日后也只有这个军衔,才能在军中挺直腰杆。

等打下福州,魏君重这家伙该升少将了吧自己目前是肯定没有机会超越他,但以后呢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自己难道就不能后来居上即便做不成第一个,那成为第二个、第三个军衔上的将军,也是相当耀眼的吧

在海天之间蔚蓝的空间,动荡着欢乐的波浪声。这个声音,和太阳的光彩,千波万折地闪映在海里,形成不断的运动。马自德的心思也不断翻涌,似乎和这周围所有的声音和事物也充满了活泼的愉快。

深深地呼吸着新鲜的海风,唐季的目光一刻也没离开过陆地的方向。似乎,那里有邓秀在期盼的凝望。

军事行动,保密为先。军营提前封闭,上面的命令只说是做好准备,要至远处行军训练。即便是唐季这个军官,也是在登船后才知道要去往何处,更无法与邓秀来场殷殷送别的戏码。

她会很担心吧唐季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即便是卫戍师,那也是军人,也保不准要打仗。可邓秀却天真地以为卫戍师只会留在广州附近,这突然的调动肯定会让她有些失措,有些惊慌。

也只能到了目的地,再托人捎信回来,告诉她自己的去处,再安慰她一番了。唐季想到这里,有些耐不住,转身便回船舱,要给远方的姑娘写信。

天边突然吹来一股凉气,使海面激起了一阵颤栗,仿佛那将落的夕阳舒出了一口满足的叹息。

威远将军翁求多长长地叹了口气,耳旁听到周围相似的声音,不由得收回了眺望海面的目光。

铜山,又名东山岛,是福建省第二大岛。其位置介于厦门和汕头之间,位于厦、漳、泉的南端,东濒台湾海峡,西临诏安湾与诏安一水之隔,北经八尺门海堤,同云霄县接壤,其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其上更有闽海五大水寨之一的铜山古城,是郑家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朝廷实力雄厚,令人惊叹。”总兵林国梁见翁求多的目光扫视,壮着胆子出头说话。

此番行动。朱永兴征召了下龙、海防、西贡等商港的大小商船数百艘,不仅是运载军队,还有大批的粮草物资,又请英法两舰护航,可谓是浩浩荡荡,声势很大。

但翁求多却知道林国梁的解释并不真实。只不过是替众人掩饰而已。明军在东南攻势不断,光复了大片国土,可郑军及家属却还是蜗居海岛,只在陆地拥有寥寥的地盘,对于多为闽粤籍的将士来说,思念故土之情愈加强烈,这是无法抑制的情绪绪。再加上南明政府实施的安民惠民的政策,更激起了他们回归故土的渴望。

当时的台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瘴疠不毛之地,而初至台湾的郑军将士确实因为水土不服而死者甚多。历史上当郑军退往台湾后。郑军将士对故土亲人的眷恋之情更切,从而使清政府的招降收到了显著成效。要知道,郑军中无家眷者十有五、六,鳏寡孤独的士兵自然会有故土之思,因而其军心必然不稳。郑经最终放弃金厦诸地,专心经营台湾,也是考虑到郑军官兵“纵使有心投降”,但因“无陆路可通。又乏舟楫可渡”而无法前去。

现在,郑军将士中同样弥漫着这种渴望回归故土的情绪。又因为要去的是明军所占之地,心理负担更比投降清军要小得太多。

翁求多张了张嘴,无奈地又是一声叹息。明军正越打越强,以岷藩为首的朝廷也越来越有威信,即便不是思念故土,为前途计。很多将领也有投效之心。忠勇侯陈霸便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而将他放在泉州镇守,这恐怕也是岷藩分化吸引郑军的手段之一。

“胜负还未分晓,且再观望观望吧”翁求多心中很矛盾,既理解众将之心。又不愿背叛郑家,只好模棱两可地先行安抚。

“清军福建水师已灭,耿逆又被困于福州,闽省大局似可确定啊”总兵何义开口说道:“岷殿下不断调兵向北,或许有效先王之意,直入长江,复神京,以为社稷。”

“兵马太少,难以成功。”翁求多连连摇头,说道:“当年先王集兵十数万,船舰千艘,却未能如愿,如今明军差之远矣。”

“若朝廷大军攻克福州,兵发江浙呢”林国梁似是在反驳翁求多,又象是胡乱猜测,“水陆配合,清军怕是顾此失彼,难以抵挡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