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194

分节阅读 19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军手中,攻掠临近之地,既快捷,又方便,亦可给朝廷一个交代。”

交代得有点晚,但也足以应付朝廷了。郑经是这样想的,所以赞同了冯锡范的说法。

“父王曾言先生用当今之卧龙。”郑经突然转向了陈永华,态度也变得恭谨起来,“起兵收复台湾前,亦向吾言明,当以师礼侍之。吾想请先生至朝廷一行,不知先生”

陈永华心中暗自叹息,这个差使竟然落到了自己头上。按照他的分析判断,岷藩可不是一个软弱的人,向郑氏低头,恐怕不是郑经想的那般容易。不过,既然郑经已经点名,他又岂可推拒

“属下愿赴西南,向朝廷申明,索回叛将陈豹。”陈永华可不敢以老师的身份和口气说话,虽然郑经的话是这么说,可要是他不知分寸,坦然接受,恐怕在郑经心目中的地位会一落千丈。

“那就有劳陈先生了。”郑经笑得更加畅快,心中可能已经在想他的运筹、决断大获成功。

第一百六十章广州战役六

“伪王永兴坐镇昆明,拥精兵数万,似有北进黔省与水西叛贼内应夹攻之势然臣荷恩深重,叨列维藩,职守谓何臣拟明岁二月间大举入滇,直捣昆明,扫净外孽通计大兵、绿旗兵、投诚兵、土司倮及四项苦特勒约共十万余口,大约此举共需银二百二三十万余两,乃可以告成事,虽所费如此,然一劳永逸宜无不可也”

吴三桂看过方光琛草拟的奏章,满意地点了点头,微笑道:“很好,看朝廷如何去做。无粮无饷,纵是本王有出战之心,亦无出战之力。”

明军开始东征,清廷便催促吴三桂出兵增援。但吴三桂老奸巨滑,岂肯把锋芒正锐的明军吸引到自己这边。

“蛮种惟滇黔最多,溯稽往代,叛复无常,于黔为盘结腹心之蛊毒也,应先剿除”

“黔省系山土瘠薄之区,刀耕火种之地,水不通舟,山不通车。山多田少,民鲜盖藏,官无余积,赋税无多,每岁供兵,俱仰给予协济”

“若非臣苦心筹措银二十万两,则黔兵枵腹,何能再战”

理由多多,水西叛乱未剿灭,缺粮缺饷,军心不稳。吴三桂甚至还授命手下,制造了一起士兵缺饷叛逃的事件。随后他一面向朝廷汇报,请求给予治军不严的处分,一边借此施压,索要粮饷。

敷衍、诉苦、拖延最终的理由便是粮饷。皇帝不差饿兵,粮饷不如数到位,我就是按兵不动。

如果说心里话,吴三桂未尝没有把本属自己的地盘滇省重新收回的想法。但现在也只是想想而已,不到最有把握的时候,他是不会出手的。尽管明军东征。但朱永兴还坐镇昆明,岂能没有精兵保护战争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再面对类似元江城那样的胸墙、壕沟、枪炮配合的防御体系,吴三桂依然没有取胜的把握。

如果,明军东征遭到重大挫折,吴三桂倒是想着趁火打劫一把。或者再严重一些。广东、广西清军能反攻滇省,那吴三桂更是要去添一把火的。

“如此大的数额,朝廷肯定不会如数拔付。”方光琛带着狡黠的笑容说道:“但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多少还是要给些的。明年二三月,嘿嘿,不知道形势又是如何”

吴三桂对此表示赞同,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新会既破。明军定直取广州,不知尚可喜能支撑到几时援军又几时能至”

方光琛冷笑一声,说道:“要说援军,明军难道没有值此形势之下,东南郑家能坐视不理”

吴三桂明白方光琛话中的意思,东南郑氏只要存在,便是一个威胁,福建清军必然受到牵制。就算郑氏对出兵助战不积极。但看到机会,又岂有不争取自己利益的道理

本来在水师的力量对比上。清军便不抵郑家。借着郑成功南京之败,想来个“趁你病,要你命”,没想到却是大败亏输,损失惨重。广东水师、福建水师,这两家联手勉勉强强能起到防御作用。如今只剩下福建水师独力支撑,连防守都成问题,郑家岂能看不到这个良机

“郑家水师强大,陆战却属末流,恐怕也未必敢大举侵入内陆。”吴三桂经过一系列分析。觉得郑家会出手,但也只能在沿海一带,再深入攻掠不太可能。

“这样也差不多够了。”方光琛突然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说道:“郑家若想得陆上地盘,如今只能是在广州以东。就算是沿海地区,不能直接阻遏福建援军,也从侧后形成了威胁。福建援军不确保侧后安全,能够放心进兵吗”

“确是如此。”吴三桂看了看地图,表示赞同。

“至于广西的孙延龄和马雄,各怀心思,谁也不肯先冲上前。”方光琛有些鄙夷地撇了撇嘴,“或者,他们还盯着王爷,想趁时而动呢”

吴三桂咧了咧嘴,这么说来,西南明军围攻广州的阻碍很少,按照他们攻城拔寨的经验和速度,尚可喜估计是凶多吉少了。

“王爷,北京那边还要加紧安排,以免到时仓促不及。”方光琛谨慎地提醒道。

是啊,到了目前的处境,也确实得多作打算。即便现在还不能行动,但准备好应对之策,还是应该的。自己现在已经形同割据,或者说是夹在明清两边的一堵墙。他不相信清廷看不出他的心思,看不出他已经不是一条忠实的走狗,而是类似于盟友的关系。

吴三桂苦笑着点了点头,吴应熊是他唯一的儿子,必须做好营救其脱身的准备。清廷就算不满,就算不再信任,可也不会动他。毕竟他还打着清朝的旗号,毕竟他还有贵州在手,毕竟他还阻挡着明军直接北上的通路。

以后呢,吴三桂无奈地发现,投降明朝似乎才是他明智的选择。因为清朝胜利,肯定会对他秋后算账,不管他以后抓住时机如何卖力。

桂林。

“嘿嘿,这尚可喜原来如此草包,新会三天便被攻破,现在怕是被困在老窝等死呢”孙延龄连连摇头,也不知是感慨,还是同情。

老幕僚孟春第轻轻点头,广东战局急转直下,曾经阻挡了晋王李定国数月的坚城新会被轻取攻克,近在咫尺的广州已经失去了外围屏障。震惊于明军的战力,他也感到庆幸,那就是没有轻举妄动,并没有把明军的锋芒吸引过来。

“将军,这两万斤海盐差不多已全部出手,昆明所要的货物”孟春第觉得该提醒一下孙延龄,形势大变,可不是之前观望拖延的时候了。

两万斤海盐,是朱永兴赊给孙延龄的,同时还有一张货物清单。沿海迁界后内地的食盐开始紧缺,川盐又因为明军的入川而无法运出。所以。孙延龄这边出手的很快,白花花的银子到手,他却没有立时去收购货物,想静观战局变化,打的竟是收钱不办事的心思。

“这个,先生觉得这买卖可以长期做下去”孙延龄迟疑了一下。开口问道。

“属下觉得可以。”孟春第已经想得透彻,所以回答得很干脆,“将军想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指望朝廷是不太实际的。这买卖关系建立起来,又不用将军出头,赚钱是将军的,败露了也与将军无关,何乐而不为呢据属下猜想。贵州的吴三桂怕是也在做这买卖。”

“马雄呢”孙延龄显然更关心这个自己的宿敌。

“他没那头脑,明廷也不会看上他。”孟春第有些鄙夷地发出了冷笑,“听说梧州守将邀他入驻,不知道他会不会自己撞过去,成为明军下一个收拾的目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